注册

郑玄

东汉末年儒家学者、经学大师
郑玄(127年-200年),字康成,东汉北海高密(今潍坊市峡山区郑公街道)人。 东汉末年儒家学者、经学家。
郑玄早年入太学攻读,又师从张恭祖等人学习,最后跟随马融学习古文经。游学归里后,复客耕东莱,聚徒授课,弟子达数千人,家贫好学,终为大儒。党锢之祸起,遭禁锢,杜门注疏,潜心著述。晚年守节不仕,却遭逼迫从军,最终病逝于元城,享年七十四岁。
郑玄治学以古文经学为主,兼采今文经学。他遍注儒家经典,以毕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遗产。著有《天文七政论》《中侯》等书,共百万余言,世称“郑学”,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贞观年间,将郑玄列于二十二“先师”之列,配享孔庙。
郑玄:东汉经学泰斗与文化传承巨匠
在东汉风云变幻的历史长河中,郑玄宛如一座巍峨的丰碑,以其深厚的经学造诣、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为中国古代经学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著名的经学家,他遍注群经,对《周易》《尚书》《毛诗》等经典的注释,成为后世经学研究的重要基石;作为杰出的教育家,他广收门徒,传播经学知识,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与繁荣;同时,郑玄淡泊名利,一生潜心学术,其高尚的品德和人格魅力,深受后人敬仰。
出身寒门:志于向学的少年
郑玄,字康成,生于东汉顺帝永建二年(127 年),卒于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 年),籍贯北海高密(今山东省高密市)。高密地处齐鲁大地,自古以来文化昌盛,儒家思想在这里有着深厚的根基。郑玄出身贫寒,父亲仅是一名小吏,但他自幼便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展现出超乎常人的天赋。
郑玄少年时,担任乡啬夫,负责处理乡间的诉讼和赋税事务。然而,他对经学的热爱远远超过了这份差事。在工作之余,郑玄总是手不释卷,勤奋学习儒家经典。他的好学精神引起了当地学者的关注,在他们的鼓励下,郑玄毅然辞去乡啬夫的职务,踏上了求学之路。由于家境贫寒,郑玄没有机会进入正规的学府深造,但他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四处寻访名师,虚心求教。
求学之路:博采众长的学者
郑玄先入太学学习,太学是当时的最高学府,汇聚了众多知名学者。在太学,郑玄师从第五元先,系统学习了《京氏易》《公羊春秋》等经典。第五元先学识渊博,对经学有着独到的见解,他的教导为郑玄奠定了坚实的经学基础。此后,郑玄又跟随东郡张恭祖学习《周官》《礼记》《左氏春秋》等经典,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学识。
尽管在太学和张恭祖处学到了丰富的知识,但郑玄并不满足于此。他听说扶风马融精通经术,声名远扬,于是决定西行入关,拜马融为师。马融门下弟子众多,且大多是名门望族之后。郑玄初到马融门下时,并没有得到马融的直接教导,而是被安排在弟子们的末位,跟随其他弟子学习。然而,郑玄并没有因此而气馁,他凭借着扎实的学识和勤奋的态度,逐渐得到了马融的认可。
有一次,马融召集弟子们讨论天文历法问题,遇到了难题。郑玄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答,令马融和其他弟子们大为惊叹。从此,马融对郑玄刮目相看,开始亲自教导他。在马融门下学习的几年里,郑玄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经学知识,还学会了严谨的治学方法,为他日后的学术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注经立说:经学领域的革新者
学成之后,郑玄回到家乡,开始了他的注经生涯。当时,经学领域存在着今文经学派和古文经学派之争。今文经学派注重对经典的阐释和发挥,往往掺杂着谶纬迷信思想;古文经学派则强调对经典原文的考证和解读,力求还原经典的本来面目。郑玄不拘泥于门户之见,他融合了今文经学派和古文经学派的长处,对经典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注释。
郑玄注经,注重文字训诂和名物考证,力求准确地解释经典的含义。他在注释过程中,广泛引用各种文献资料,对经典中的疑难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答。同时,郑玄还注重经义的贯通,将不同经典之间的内容相互印证,使经义更加清晰明了。他的注释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条理清晰,逻辑严谨,为后人学习和研究经典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郑玄的代表作有《毛诗笺》《三礼注》等。《毛诗笺》对《诗经》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和解读,纠正了前人注释中的一些错误,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三礼注》则对《周礼》《仪礼》《礼记》进行了全面的注释,使这三部经典的内容更加通俗易懂。郑玄的这些著作,对后世经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经学研究的重要经典。
讲学授徒:文化传承的践行者
在注经的同时,郑玄还广收门徒,讲学授徒。他的门下弟子众多,来自全国各地。为了满足弟子们的学习需求,郑玄经常举办大规模的讲学活动。在讲学过程中,郑玄不仅传授经学知识,还注重培养弟子们的品德和治学态度。他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言行影响着弟子们。
郑玄的讲学风格生动有趣,深入浅出。他善于运用比喻和实例,将复杂的经学问题讲解得通俗易懂。弟子们对他的讲学赞不绝口,纷纷以能成为他的弟子为荣。在郑玄的培养下,许多弟子成为了著名的经学家和学者,他们在各地传播经学知识,推动了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乱世坚守:心怀天下的智者
东汉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郑玄虽身处乱世,但他始终心系国家和百姓。他多次拒绝了朝廷的征召,不愿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然而,当国家面临危机时,郑玄又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为国家和百姓出谋划策。
黄巾军起义爆发后,郑玄所在的地区也受到了战乱的影响。为了保护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郑玄组织当地百姓修筑城墙,加强防御。同时,他还运用自己的智慧,与黄巾军进行谈判,成功地避免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
建安五年(200 年),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对峙。袁绍为了争取郑玄的支持,派人邀请他到军中任职。郑玄为了避免战争给百姓带来更多的灾难,勉强答应了袁绍的邀请。然而,在前往袁绍军营的途中,郑玄因病去世,享年 74 岁。
后世影响:经学传承的丰碑
郑玄去世后,他的弟子们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他的著作和思想,对后世经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郑玄的经学思想成为主流,被广泛传播和应用。隋唐时期,郑玄的注释被列入官方的经学教材,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宋元明清时期,虽然经学研究的方向和方法发生了一些变化,但郑玄的著作依然是学者们研究经学的重要参考。
郑玄不仅在经学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他的治学态度和品德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他的严谨治学、博采众长、淡泊名利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学者为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而努力奋斗。
郑玄以其卓越的才华、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在中国古代经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应该坚守自己的信念,追求真理,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一篇:王乐泉
中国清代画家、书法家
东汉末年儒家学者、经学大师
肃宁县人物
香港演员
清康熙官员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
中国科学院院士
凯撒(中国)股份董事长
中国滑板运动员
易学家
纵横家
隋末唐初玄学家、天文学家
唐代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道士
风水师鼻祖
中国台湾学者、国学大师、中国式管理之父
明初道士
唐代风水大师
五代宋初堪舆家
唐宪宗时期殿中侍御史
三国时期孙吴官员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
东汉末年儒家学者、经学大师
东汉末年官员、经学家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