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极具争议的政治人物,集革命元老、书法大家、权谋高手于一身。他既是延安时期情报战线的核心领导者,也是文革期间制造冤案的罪魁之一;既以精妙绝伦的章草书法闻名于世,又以阴鸷狠辣的政治手腕饱受诟病。作为中共中央原副主席、政治局常委,他的政治生涯跨越半个世纪,最终却在历史审判中被永久钉在耻辱柱上。 1898年,康生出生于山东诸城大台村(今属胶南市)的显赫地主家族,原名张宗可。张家鼎盛时期坐拥六千余亩良田,至其父辈虽家道中落,仍保有千亩田产。幼年接受私塾教育的他展现出过人天赋,书法、绘画、金石篆刻等传统艺术造诣深厚,这段经历为其日后在文化界的地位奠定了基础。1914年入读青岛礼贤学校期间,他广泛结交文人雅士,形成了兼容中西的文化视野。1917年家族遭土匪劫掠、兄长遇害后,举家迁居县城,这段变故可能影响了他后期多疑冷酷性格的形成。 康生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他长期领导秘密战线工作;1966年后与林彪、江青等相互勾结,是发动文革的主要成员之一,1975年12月16日卒于北京。1980年,中共中央鉴于他犯下的严重罪行,决定开除其党籍,撤销其《悼词》,并公布其罪行。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康生开启政治生涯。早期在上海领导工人运动,参与三次武装起义,凭借机敏果敢迅速崭露头角。1928年升任江苏省委组织部长,成为当时罕见的非工农出身却跻身高层的特例。1933年赴莫斯科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负责人期间,他积极推行王明路线,甚至发起拥立王明为总书记的签名运动,这段经历成为其政治生涯的关键转折。1937年返回延安后,他敏锐察觉政治风向变化,迅速与王明切割,在整风运动中主动揭发"国际派"问题,由此获得毛泽东信任,先后执掌中央党校、中央社会部,成为延安情报系统与审干肃反的核心人物。 建国初期,康生历任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主持《毛泽东选集》编纂工作,深度参与意识形态建设。这一时期他展现出复杂面貌:既主导文物抢救工作,推动传统文化保护;又借"反特运动"排除异己,其子更在其庇护下官至省级要职。文革期间,他攀至权力巅峰,担任中央文革小组顾问,与江青集团合流,策划"二月逆流"等事件,直接导致刘少奇、贺龙等开国元勋蒙冤。据不完全统计,经其批示迫害的干部超过840人,其中包括中共云南省委书记阎红彦、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肖华等高级将领。 艺术成就方面,康生堪称政坛异数。其章草书法骨力遒劲,独创双手同书梅花篆字的绝技,陈叔通曾将其列为当代四大书家之首。他刻意以"鲁赤水"为号与齐白石争锋,所藏明版《醒世恒言》残卷经其修复重现光彩,展现惊人的古籍修复技艺。但在艺术追求背后,他利用职权强占文物,仅1968-1972年间就从北京文管处"暂借"珍贵字画1203件,其中多数未归还。 1975年12月16日,康病逝于北京,终年77岁。尽管当时官方悼词给予高度评价,但随着历史真相揭开,1980年中共中央决议开除其党籍、撤销悼词并将骨灰移出八宝山,正式定性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核心成员"。这位兼具才情与权术的复杂人物,最终在历史审判中沦为反面典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