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康乐

中国科学院院士
康乐
康乐[中国科学院院士]+像 河北保定市唐县人物
康乐,1959年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籍贯河北省保定市,国际著名生态基因组学专家。他长期从事生态基因组学研究,先后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EMBO)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非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美国昆虫学会会士等。曾任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局长、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所长、河北大学校长等。现任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IUBS)副主席/中国委员会主席、国际科学理事会(ICE)中国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康乐于1982年、1987年、1990年分别获得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从1990年起,他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和特聘研究员等职务。2001年,任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局长。2008年任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2009年获得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荣誉科学博士学位。2011年12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2年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所长。2017年-2023年任河北大学校长。2024年任深圳理工大学细胞与基因技术研究院院长、合成生物学院讲席教授。
康乐:昆虫与生态研究领域的杰出领航者
在当代中国科研的璀璨星空中,康乐院士宛如一颗耀眼的恒星,以其卓越的智慧、坚韧不拔的毅力,在昆虫与生态研究领域不断探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出生于内蒙古,籍贯河北唐县,凭借对科学的热爱与执着,一步一个脚印,成为了国际知名的生态基因组学专家,为我国乃至全球的昆虫学与生态学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
1959 年 4 月,康乐在内蒙古呱呱坠地,虽成长于内蒙古,但河北唐县的籍贯始终是他心底的一抹眷恋,家乡的文化底蕴在他身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1978 年,从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毕业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内蒙古农业大学生物学专业。大学期间,康乐展现出了对生物学浓厚的兴趣和过人的天赋,他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在课堂上积极与老师互动,课后泡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1982 年,他顺利获得学士学位,并因成绩优异留校担任助教。在担任助教期间,他深知自身知识储备的重要性,积极参加出国培训班,在培训班中,他的勤奋和好学被老师们看在眼里,也正是在此期间,他凭借扎实的功底考取了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开启了学术深造之路。
1987 年,怀揣着对生物学更深入探索的渴望,康乐进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物学专业攻读博士研究生。在中科院动物所,他有幸接触到了国内顶尖的科研资源和优秀的导师团队。他如饥似渴地吸收着知识,全身心投入到科研项目中。1990 年,他成功获得博士学位,正式开启了辉煌的科研生涯。博士毕业后,康乐留在中科院动物所担任助理研究员,1991 年晋升为副研究员。此时的他,已经在昆虫生态领域崭露头角,其发表的一些研究成果得到了业内的关注。1992 年 7 月,作为高级访问学者,他前往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昆虫系进行学术交流与研究,同年 12 月,又进入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生物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在美国的这段时间里,他接触到了国际前沿的科研理念和技术,拓宽了自己的科研视野,为日后回国开展创新性研究积累了宝贵经验。1993 年,得知中科院动物所筹备建立农业虫害鼠害国家重点实验室,康乐毅然决定回国效力。在回国前夕,他还前往加拿大农业研究中心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访问,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研究思路。
1995 年,回国后的康乐担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并着手组建自己的研究团队。此后,他凭借卓越的科研能力和领导才能,先后主持了国家 “973”“863” 项目、基金委创新团队、杰出青年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以及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等一系列重大科研项目。1997 年,他凭借在昆虫生态领域的突出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这是对他科研能力的高度认可。1998 年,他荣获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进一步奠定了他在国内科研界的地位。1999 年,在基因组科学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康乐大胆创新,将生态学与基因组学研究手段有机结合,以飞蝗为研究模式系统,开启了生态基因组学的研究之旅。这一创新性的研究方向,为他后续取得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奠定了基础,同年,他因在相关领域的前期研究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2001 年,康乐担任农业害虫害鼠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同时兼任中科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局长,肩负起了更为重要的科研管理与领导职责。在他的带领下,重点实验室在农业害虫防治等方面取得了众多突破性进展,为我国农业生产的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2003 年,他担任国际应用蝗虫学会协理,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将我国在蝗虫研究方面的成果推向国际舞台,同时也吸收国际先进经验,促进国内科研水平的提升。2004 年,是康乐科研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他发表了世界第一篇蝗虫群聚型和散居型之间基因表达差异的文章。这篇文章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国际昆虫学界引起了巨大轰动,奠定了生态基因组研究的基石,为后续众多科学家在该领域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2008 年,康乐被任命为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在新的岗位上,他积极推动研究院的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加强了研究院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2009 年,他及其团队在内蒙古草原蝗虫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发现了内蒙古草原蝗虫不同种类和滞育特征能够部分消除增温的影响,这一研究成果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同年,他还获得了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荣誉科学博士学位,这是国际学界对他科研成就的又一高度赞誉。2011 年,康乐团队在飞蝗研究上再传捷报,先后发现了嗅觉途径在飞蝗型变启动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证明了多巴胺代谢途径是维持两型差异的必要条件。凭借在科研领域的卓越贡献,他在这一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时被何梁何利基金会授予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成为了国内科研界的领军人物之一。
2012 年,康乐担任中国昆虫学会理事长与中科院动物研究所所长。在担任动物所所长期间,他深入研究,阐明了内蒙古草原退化与蝗虫成灾的关系,国际上认为该发现首次将长期过度放牧、草地退化、植物氮营养缺乏和蝗虫发生联系在一起,为解决草原生态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此外,他还发现了肉碱类分子在调控型变发生的关键作用,并在线粒体基因组测序的基础上,阐明了飞蝗在世界的起源、扩散的途径,厘清了世界飞蝗的亚种地位,同年,他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13 年,他进一步解释了群居型飞蝗比散居型飞蝗更能抵抗绿僵菌侵染的原因,发现了天然免疫系统中可溶性模式识别蛋白调控群居飞蝗的预防性免疫容忍策略,还发现飞蝗西藏高原种群维持低氧下有氧呼吸的能力的生理基础,这些研究成果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飞蝗生态特性的认识。
2014 年,康乐担任武汉大学医学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所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这一年,他的团队解析了飞蝗全基因组图谱,该成果被 Nature Asia 作为亮点文章报道,并被科技部信息所评为 “2014 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此外,团队还发现了导致飞蝗型变的两个关键基因,为深入理解飞蝗的生物学特性提供了关键线索。2015 年,他的团队发现飞蝗卵的跨代遗传效应,提出了飞蝗 “嗅小球集簇化” 假说,因其在科研领域的突出成就,他被授予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同年当选为美国昆虫学会会士,进一步提升了我国昆虫学研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2016 年,他所发表的 “揭示 miR - 276 通过识别 brm 基因茎环结构参与群居型卵发育的整齐度” 的研究成果,被认为 “不仅揭示了发育一致性的分子机制,而且发现了 miRNA 介导的依赖于靶基因二级结构的上调表达的新机制”。同年,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协全委会委员,并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2017 年,康乐阐述了飞蝗南北种群胚胎发育和温度相应变异的原因,其 “飞蝗两型转变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 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同年,他出任河北大学校长,在教育领域积极推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将自己的科研理念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为河北大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此外,他还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018 年,他发现了飞蝗种群对低氧的适应性与胰岛素代谢通路的关系,并担任中国科学院生物互作卓越创新中心主任与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为国家的科研发展和政策制定建言献策。同时,他被评为河北省 “巨人计划” 创新创业团队领军人才。2019 年,他担任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副主席与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中国委员会主席,积极参与国际生物科学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同年,他发现了群居型和散居型飞蝗体色变化的符合三原色调色规律,以及群居型飞蝗释放的气味化合物苯乙腈能起到嗅觉警戒作用,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2020 年,他提出增加色氨的积累从而提高绿僵菌的杀虫毒性的方法,为生物防治害虫提供了新的策略。此外,在神经电生理、受体和野外试验中验证了群居型飞蝗释放的 4 - 乙烯基苯甲醚是飞蝗的群居激素,因其在化学生态学领域的杰出贡献,被国际化学生态学会授予西弗斯坦 - 西蒙尼奖,同年当选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
2021 年,河北大学 “康乐奖学金” 设立,这是他和夫人杜向荣对教育事业的深情回馈,旨在激励更多的学子投身科研。同年,他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成为了国际科研界备受瞩目的焦点。2022 年,他担任第八届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为我国教育科技政策的制定和学科发展提供专业建议。2023 年,他担任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积极履行代表职责,关注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相关议题。2024 年,他担任深圳理工大学细胞与基因技术研究院院长,在新的平台上继续为科研和教育事业发光发热。
在社会任职方面,康乐身兼数职,积极推动学术交流与合作。他曾担任 Insect Science(SCI 刊物)主编、Zoological Research 副主编、Journal of Insect Physiology 编委等多个学术期刊职务,为提升我国昆虫学研究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还在国际昆虫学会、国际应用蝗虫学会等国际学术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促进了国内外昆虫学与生态学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康乐院士长期从事生态基因组学研究,将基因组学与生态学研究紧密结合,系统研究动物的适应性和表型可塑性。他在相关领域发表 SCI 论文 300 余篇,众多重要论文发表在 Nature、Science、Science Advances、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 等国际顶尖刊物上,总引用次数上万次,是 Elsevier 选出的农业和生物学高被引科学家。他的科研成果不仅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解决实际生态问题,如蝗虫灾害防治、草原生态保护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康乐院士以其对科研的热爱与执着,在昆虫与生态研究领域不断攀登高峰,取得了累累硕果。他的科研成就、教育贡献以及社会影响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科研工作者勇攀科学高峰,为推动我国乃至全球的科学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在未来的科研道路上,相信康乐院士将继续引领科研团队,在昆虫与生态研究领域取得更多创新性成果,为人类的福祉和地球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刘仙洲下一篇:马卫华
中国科学院院士、晶体物理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台湾地区第16任领导人
国务院总理
美国国家跳水队主教练
中国工程院院士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
灌南县人物
哈尔滨市人物
中国科学院院士
二十届中央委员
第二十届中央委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开国少将
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核心成员
开国少将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革命烈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开国少将
中国工程院院士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