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李石曾

北京大学校长
李石曾
李石曾[清][公元1881年-1973年,北京大学校长(1928年6月—1929年1月)]+像 河北保定
李石曾(1881年5月29日—1973年9月30日),原名李煜瀛,字石僧,笔名真民、真石增,晚年自号扩武,河北高阳县人、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教育家、文物学家,故宫博物院创建人之一,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私立南通大学(Nantung University)首席校董。
李石曾,原名李煜瀛,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颇具影响力的人物。以下是他的生平介绍:

早年经历
- 1881年,李石曾出生于河北保定的一个官宦世家。他的父亲李鸿藻是晚清重臣,在朝廷中担任要职,这为李石曾提供了良好的家庭背景和教育资源。
- 自幼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李石曾打下了坚实的国学基础。然而,他并未局限于传统的科举道路,而是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1902年,李石曾以随员身份随驻法公使孙宝琦前往法国,开始了他的海外留学生涯。在法国,他广泛涉猎西方的哲学、科学、文化等领域,深受西方先进思想的影响。

留学与革命活动
- 在法国期间,李石曾进入巴黎大学学习,并接触到了无政府主义思想。他与吴稚晖、张静江等人交往密切,共同创办了《新世纪》周刊,宣传无政府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倡导社会变革。
- 李石曾积极参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为推翻清朝统治筹集资金、宣传革命理念。他利用自己在法国的人脉和资源,组织留学生和华侨支持革命事业,成为孙中山先生的重要支持者之一。
-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李石曾回国参与革命活动。他在上海参与创办了《民立报》,继续宣传革命思想,为革命事业的发展摇旗呐喊。

教育与文化贡献
- 辛亥革命后,李石曾致力于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他认为教育是强国之本,主张通过教育培养具有现代思想和科学知识的人才。
- 1912年,李石曾与蔡元培等人发起成立了留法俭学会,鼓励青年学生赴法国留学,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文化。该学会为许多中国青年提供了出国留学的机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如周恩来、邓小平、陈毅等都曾通过留法俭学会前往法国勤工俭学。
- 1917年,李石曾回国后在北京创办了中法大学,担任校长。中法大学以“兼采中西文化,提倡互助精神,以培养社会中坚人才”为宗旨,开设了多个学科专业,为中国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
- 李石曾还积极推动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中西文化的融合。他组织翻译了许多西方的学术著作和文学作品,同时也向西方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增进了中外文化的相互了解。

政治生涯
- 李石曾在政治上也有着广泛的参与和影响力。他曾担任过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北平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总干事等职务。
- 在国民政府时期,李石曾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为国民党的发展和建设出谋划策。他在教育、文化等领域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试图通过教育和文化的力量来推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 然而,李石曾在政治上也面临着诸多争议。他与国民党内的一些势力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其政治立场和行为也受到了一些人的质疑和批评。

晚年生活
-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李石曾前往台湾,后又辗转到法国定居。在法国期间,他继续关注着中国的发展,并与一些海外华人保持着联系。
- 1973年,李石曾在法国巴黎逝世,结束了他波澜起伏的一生。

李石曾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留学经历使他成为了西方文化的传播者,他所倡导的留法俭学运动和创办的中法大学为中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对中国的教育、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他在政治领域的活动也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复杂局势和各种思潮的碰撞。尽管他的一生充满了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上一篇:崔尔杰下一篇:李鸿藻
山西省委原书记
2000年悉尼奥运会冠军
唐代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道士
脱口秀演员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国务院总理
西夏政权的奠基者
晚清时期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将领
原国务委员
台湾地区前领导人
唐宪宗时期殿中侍御史
无产阶级革命家
开国中将
开国少将
第13任澳大利亚总理
中国历史学家
中华民国政治家
北京大学校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
建筑工程师
奉系军阀头目之一
辛亥革命的坚强志士
北京大学校长
北洋政府时期政治家
日英雄、双枪老太婆
国军陆军上将
中国科学院院士
北京大学校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爱国华侨
中国工程院院士
晚清主战派和清流领袖
中国工程院院士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