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祖冲之

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祖冲之
祖冲之[南北朝][公元429年-500年]+像 河北保定市涞水县人物
祖冲之(429年-500年),字文远,生于丹阳郡建康县(今江苏南京),籍贯范阳郡遒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南北朝时期数学家、天文学家、 科学家。 
祖冲之祖父是朝廷负责建造的官员,因而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科学知识, 南朝刘宋王朝时,祖冲之做过徐州刺史刘子鸾的从事和公府参军,刘子鸾被杀后,祖冲之被调到娄县去做了县令。刘宋孝武帝时,祖冲之曾在华林学省学习,并进行了很多科学研究。南齐发生内乱时,祖冲之在给齐明帝的上书《安边论》中建议朝廷开垦荒地,发展农业,安定民生,巩固边防。齐明帝便打算派祖冲之前往各地巡查,但还未成行时,祖冲之就去世了。
祖冲之的主要贡献在数学,所撰的《缀术》一书,被收入《算经十书》,唐代将此书列入国子监教材,后因深奥而未得传。祖冲之在前人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将圆周率推算至小数点后7位数(即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圆周率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这一纪录保持了千年,直到15世纪才由阿拉伯数学家卡西打破。在天文历法方面,祖冲之创制的《大明历》,最早将岁差引进历法。在机械学方面,其设计制造过水碓磨、铜制机件传动的指南车、千里船、定时器等。另在音律、文学、考据方面也有造诣,还著有小说《述异记》。
祖冲之:跨越千年的科学巨匠
祖冲之出生于东晋国都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其家族在西晋末期至十六国时期,因北方战乱从范阳郡(今河北省涞水县)迁徙至此。祖父祖昌担任刘宋朝大匠卿,掌管朝廷土木工程;父亲祖朔之任“奉朝请”,学识渊博,常受邀参与皇室典礼与宴会。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祖冲之自幼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爷爷为他讲述“斗转星移”的天文奥秘,父亲引领他研读经书典籍。家庭的熏陶与自身的勤奋,让他对自然科学、文学、哲学,尤其是天文学产生浓厚兴趣,青年时期便以博学闻名。

祖冲之曾自述,自幼便“专功数术,搜烁古今”,广泛搜罗并考察从上古到他所处时代的各类文献资料。他主张不“虚推古人”,敢于突破陈旧观念,亲自进行精密测量与细致推算,秉持“亲量圭尺,躬察仪漏,目尽毫厘,心穷筹策”的严谨态度。凭借博学多才的声誉,他被南朝宋孝武帝派往华林学省从事研究,后又任职于总明观。作为当时全国最高科研学术机构,总明观分设文、史、儒、道、阴阳5门学科,汇聚各地学者,祖冲之在此接触到大量天文、历法、术算等领域的藏书,为学术研究奠定坚实基础。

大明五年(461年),祖冲之任南徐州(今江苏镇江)刺史府从事,后相继担任南徐州从事吏、公府参军。尽管生活动荡,他仍坚持学术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次年,他将精心编撰的《大明历》呈送宋孝武帝,提议推行新历。宋孝武帝命人讨论历法优劣,虽最终决定于大明九年(465年)改行新历,但过程中遭遇诸多争议。大明八年(464年),祖冲之调任娄县(今江苏昆山县东北)县令,后又回到建康任谒者仆射。这一时期,他投入大量精力研究机械制造,成功重造用铜制机件传动的指南车,发明日行百里的“千里船”、“木牛流马”,改进水碓磨,还设计制造漏壶和欹器。

晚年的祖冲之处于南齐后期,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他的研究方向转向文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并关注政治。隆昌元年(494年)至建武五年(498年)间,祖冲之任长水校尉,期间撰写《安边论》,建议政府开垦荒地、发展农业,以增强国力、安定民生、巩固国防。然而,南齐统治摇摇欲坠,再加上南北朝战争不断,他的政治主张未能付诸实践。永元二年(500年),祖冲之逝世,享年七十二岁,其心血之作《大明历》直至天监九年(510年)才以《甲子元历》之名正式颁行。

在数学领域,祖冲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算出圆周率(π)的真值介于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精确到小数第7位,简化为3.1415926,成为世界上首位将圆周率值计算到这一精度的科学家,并给出圆周率的两个分数形式:22/7(约率)和355/113(密率)。这一成果被后世命名为“祖冲之圆周率”,简称“祖率”,对中国乃至世界数学发展贡献巨大。圆周率在天文、历法等领域应用广泛,祖冲之前,历代数学家不断探索其数值,从《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提出的径一周三古率,到东汉张衡的3.162、三国王蕃的3.155、魏晋刘徽创立割圆术得出约3.14的近似值,再到南朝何承天的3.1428和皮延宗的22/7,祖冲之在前人基础上进一步钻研,使圆周率计算达到新高度。他还著有《缀术》五卷,被收入《算经十书》,书中提出“开差幂”和“开差立”问题,涉及二次和三次代数方程求解,是数学理论的重大创新,该书在当时理论深奥,流传至朝鲜和日本,备受重视。

在历法方面,祖冲之同样成就斐然。他改革闰法,认为十九年七闰的传统闰法误差较大,赵厞的六百年二百二十一闰也不够精确,提出391年144闰月的新闰法,使回归年长度推算值与今时仅差46秒,精度远超当时水平。祖冲之还应用“岁差”理论,继承前人研究成果,证实岁差现象存在,算出岁差为每四十五年十一个月后退一度,并将其应用于《大明历》。此外,他首次提出“交点月”计算,得出月亮相继两次通过黄道、白道同一交点的时间为27.2123日,与现今推算值误差极小,对日月食预报意义重大。通过实际观测,祖冲之发现《元嘉历》诸多错误,进而编撰《大明历》,区分回归年和恒星年,最早将岁差引入历法,采用新闰周,使历法更加精确。

天文研究上,祖冲之对木、水、火、金、土五大行星的运行轨道和周期进行观测推算,给出更精准的五星会合周期。他修正木星公转周期为11.858年(今测为11.862年),得出更精确的其他行星会合周期数值,误差极小,为天文学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机械制造领域,祖冲之成果丰硕。他重新制造的指南车内部机件均为铜制,构造精巧,运转灵活,木人始终指向南方;改良水碓磨,结合水碓和水磨,提高生产效率,部分工具至今仍在南方农村使用;设计的千里船日行百余里,可能利用轮子激水前进;还制造过“欹器”,体现其高超的机械设计能力。

除自然科学外,祖冲之精通乐理,对音律有深入研究。他还著有《易义》《老子义》《庄子义》《释论语》等哲学书籍,以及文学作品《述异记》,可惜大多失传,仅在部分古籍中留存片段。

华罗庚评价祖冲之不仅是数学家,还通晓天文历法、机械制造、音乐,且擅长文学,其制订的《大明历》和精确的圆周率计算成果闻名于世。《南史》称赞他在钟律、博塞方面当世无人能及。祖冲之父子的数学研究成果集中于《缀术》,该书在唐代官学中地位重要,学习年限最长,虽现已失传,但学术价值极高。

在历法之争中,祖冲之坚持科学真理,面对戴法兴等人的反对,著《历议》反驳。他主张以事实为依据,不惧无端指责,强调天文历法可通过精密观测和研究掌握,不应盲目信古。当时计算工具落后,祖冲之使用算筹计算圆周率,需进行复杂运算,历经无数次尝试,最终取得突破性成果。

祖冲之的儿子祖暅受家庭影响,热爱科学,尤其擅长数学,参与《大明历》编制,《缀术》部分内容也出自他手,其发现的祖暅原理在球体体积计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孙子祖皓同样继承家业,擅长算历,在任江都令时展现出文武才能。

为纪念祖冲之的伟大贡献,1967年,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将月球上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1964年,紫金山天文台将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1888的小行星命名为“祖冲之星”。此外,还有以他名字命名的纪念银币、上海浦东新区的祖冲之路、祖冲之园,以及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的祖冲之中学,这些都见证着他对后世深远的影响,让这位科学巨匠的名字和成就永载史册。 
上一篇:王全有下一篇:傅继泽
宋文帝刘义隆的第四子
北周宗室权臣
南朝梁高凉郡太守、冼夫人之夫
北周宗室大臣
南朝宋第四位皇帝
南朝文字训诂学家
北周宗室大臣
北周第三位皇帝
刘宋王朝的第三位皇帝
西魏权臣、北周奠基人
宋文帝刘义隆的第六子
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