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瑛,1956年8月出生于河北昌黎,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家,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世界卫生组织生殖健康和人口科学合作中心教授、主任,北京大学APEC健康科学研究院院长。
郑晓瑛于1983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医疗系;1988年获得北京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1991年获得北京大学体质人类学博士学位;1991年—1993年在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4年—1995年先后在英国伦敦大学热带病研究院人口中心和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5年8月—1996年6月任美国哈佛大学文理学院访问学者;1999年—2000年任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盖茨基金会人口研究所特邀教授;2000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6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郑晓瑛于1956年8月出生在河北昌黎。1983年,她从河北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1985 - 1988年,在北京大学就读,毕业后取得历史学硕士学位;1988 - 1991年,继续在北京大学深造,获得体质人类学博士学位。1991 - 1993年,在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1994 - 1995年,先后于英国伦敦大学热带病研究院人口中心和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1995年8月 - 1996年6月,担任美国哈佛大学文理学院访问学者;1999 - 2000年,出任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盖茨基金会人口研究所特邀教授。2000年,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6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23年,周荣斌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由张学、徐建国提名。
在科研领域,郑晓瑛的研究聚焦于人口全生命期健康、老年学与老年医学、残疾防控与康复、环境与健康、中国贫困地区人口健康与社会发展等方向。她带领课题组运用多学科方法,剖析中国高发省份出生缺陷与环境的关系,提出“地理环境—营养—微环境”的相关证据,奠定了出生缺陷环境危险因素研究基础,还系统论证了中国出生缺陷干预优先领域,构建了以人群为基础的出生缺陷干预理论框架。
学术成果方面,截至2017年12月,郑晓瑛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会议论文80余篇,编写、翻译著作14部,主要包括《生殖健康导论》《中国女性人口的问题与发展》等。
在学术交流上,她积极参与各类学术活动,如2005年12月在北京举办的首届中国人口学家前沿论坛,2008年3月在北京举行的“以证据为基础的实践与政策制定”国际研讨会等。
项目承担情况,截至2017年12月,她承担了联合国人口基金等国际机构的20余项人口健康和生殖健康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政府部门的近20项重大和重点人口健康与发展领域项目。
科研奖励上,截至2017年12月,她获得30余项科研论文和工作奖项,如2006年的中国人口出生缺陷干预工程总体计划获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软科学奖二等奖,2010年11月的中国高发区胎儿至婴幼儿期出生缺陷流行病学特征研究获第五届宋庆龄儿科医学奖等。
人才培养方面,在北京大学任教时,她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讲授“生殖健康的社会科学研究”(英文)和“人口健康与卫生经济学”(中文)课程 。
荣誉表彰众多,2023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医学药学奖;2000年获中国首届优秀博士后奖;2004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5年获塞尔索.富尔塔多(Celso Furtado)社会科学奖等。
社会任职丰富,她担任国家残疾预防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专家组组长、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等众多职务。
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评价她为中国贫困地区人口健康与社会发展作出综合贡献,并在国际上产生学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