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中玉(1869—1935),字蕴山,直隶抚宁人,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他早年曾任北洋第一镇炮队第一标统带、兖州镇总兵等职。1908年,田中玉出任东三省督练分所总参议。中华民国成立后,其仕途经历丰富,先后担任代理山东民政长、曹州镇总兵、兖州镇守使、陆军第五师师长等职,后调任陆军部次长,旋即任察哈尔都统。袁世凯去世后,田中玉担任山东督军兼省长,后离开官场,在天津寓所生活,1935年因病离世。
田中玉的祖父田永清与父亲田润早逝,家中仅他一个儿子,另有三个妹妹。寡居的祖母孙氏和母亲阎氏靠着仅有的二亩半田地,艰难抚养兄妹四人长大,家庭生活极为困苦。7岁时,田中玉进入山海关高建庄私塾读书,9岁(1878年)因父亲去世,无奈中断学业。稍长大后,他与人合伙在山海关开了一家小店铺,售卖烧饼、油条,有时也走街串巷叫卖。后来,北洋直隶武备学堂(位于天津)在山海关招生,田中玉前去应试并顺利通过,进入该校炮科学习。毕业后,他担任北洋军第一镇炮队第一标统带、山东兖州镇总长。1907年,他跟随徐世昌前往东北,任职东三省督练公所总参议,同时兼任东三省讲武堂第一任监督 。中华民国成立后,他代理山东民政长。从1913年起,历任曹州镇总兵、山东兖州镇守使、陆军第五师师长等职务,任职期间还曾奉命前往日本采购新式火炮。1915年,田中玉任陆军部次长,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1916年,他担任察哈尔都统,属于直皖系军阀。1919年12月26日,田中玉任山东省督军兼省长,1920年6月24日卸去省长兼职,同年10月20日再次兼任省长,1922年4月5日又免去省长一职。在1920年的直皖战争中,他选择坐观皖系失败。
在田中玉督鲁期间,鲁南抱犊崮匪患严重。匪首孙美崧曾是张敬尧旧部,张敬尧在湖南失败后,其残部与张勋、张文生失败后留下的士兵,聚集在抱犊崮一带为非作歹。田中玉主张剿灭,派兵包围抱犊崮长达18个月,成功擒杀匪首孙美珠。孙美珠之弟孙美瑶为扭转局势,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临城劫车案”。
1923年5月6日凌晨2时半,津浦路北上列车在临城站以北的沙沟山遭孙美瑶率领的匪众拦截。匪众致使列车前面的机车、邮车、三等客车出轨倾覆,随后1000余名土匪跳上列车抢劫财物、绑架乘客。这趟列车上载有参加山东黄河宫家坝堤口落成典礼的中外记者及外国旅行者等200余名乘客。部分乘客趁乱逃脱,1名英国人因拒不开门被土匪杀害,车上26名外国男女被掳走,押往抱犊崮山麓巢云观囚禁。事件发生后,英、美、法、意、比五国向北洋政府提出严厉抗议,要求北洋政府3日内救出被俘外侨,否则将增加赔偿。北洋政府陷入慌乱,暂停一切政务,全力商讨营救外侨事宜。
北洋政府起初试图安抚解决。督军田中玉、省长熊炳琦、交通总长吴毓麟等先后前往枣庄与土匪进行和平谈判,美国公使休士及相关各国领事也到枣庄督促。5月15日,双方在中兴煤矿举行第一次谈判。匪方提出三个条件:一是政府军解围撤回原防地;二是将匪军收编为一旅,由孙美瑶任旅长;三是补充军火。官方接受前两条,同时要求分三批释放外侨。然而,孙美瑶见众多官员和洋人重视谈判,企图获取更多利益。5月16日,田中玉上山接洽招抚时,孙美瑶反悔,否定了此前谈定的条件。此后谈判中,匪方要求愈发苛刻,如任命张敬尧为山东督军、改编匪军为两师、划定滕、邹、峄三县为势力范围并让政府军撤出百里之外等,导致谈判破裂,田中玉转而采取进剿策略。但实际上,田中玉对进剿信心不足,只是虚张声势,实为明剿暗抚。随着政府态度强硬,孙美瑶心生畏惧,急忙再次派人接洽。5月25日,人质鲍威尔宣誓下山,向政府军提出三个条件:发放6个月军饷、收编1万人、任命张敬尧为督军,遭官方拒绝后,鲍威尔信守承诺回山。26日,田中玉命令军队加强包围,并出动飞机绕山威慑、散发传单。土匪更加恐慌,除让在押外侨写信求和,还派鲍威尔带着两个让步条件下山:政府军解围撤退;收编人数以两旅为限。官方则提出先释放三分之二外侨、收编以有枪者为限。此时匪方已无力讨价还价。5月31日,释放西人斯密司;6月2日,孙美瑶与郑士琦签订和平条约。经清点,匪军共3000人,有枪者1200人。土匪中无论男女老幼均免死,不愿入伍者可回家。6月12日,最后8名西人全部获释。抱犊崮匪军于6月27日正式改编为山东新编旅,孙美瑶任旅长,周天松、郭其才任团长,郭里集被指定为防地。然而,孙美瑶仅做了6个月旅长,便于12月19日被新任兖州镇守使张培荣诱杀于中兴煤矿公司。1923年10月18日,在外国政府压力下,田中玉被迫辞职,成为临城劫车案的替罪羊。此后,他先后在天津、大连寓所闲居,直至病逝。
尽管田中玉身为旧军阀,其人生亮点不多,但他在家乡创办田氏中学一事值得后人铭记。在担任山东督军兼省长期间,为实现两代孀居的祖母孙氏和母亲阎氏造福乡里的心愿,田中玉从1919年起,耗费巨资在山海关筹建“河北省田氏私立中学校”。学校于1920年动工,1921年秋季正式开学。
田氏中学位于“天下第一关”城墙西北脚下,校门朝南,校名由当时的国民政府大总统黎元洪题写,镌刻在大理石上镶嵌于校门正上方。校园东临长城,北靠山海关北城墙,占地面积4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500平方米。校舍均为灰砖灰瓦的起脊瓦房,校内除常规的办公室、教室、师生宿舍、伙房外,还设有物理仪器室、化学实验室(内含生物标本)、阶梯教室、图书馆、阅览室等;学校收藏有各类仪器、标本三百种(八百余件),图书五千册。
建校初期,学校学制为四年一贯制,不分初高中。1926年开始分设初高中,高中分为文、理、商三科,1927年第一届高中学生毕业。1935年改为六年普通制,高中不再分科。到1944年秋,田氏中学移交地方政府并更名,期间共培养出十八届(每届一个班)高中毕业生。此外,田中玉还陆续捐资设立田氏中学预备班(1923年设立,校址在田氏中学后院)、田氏私立中学初级女子中学部(1926年设立,招收25名女生,校址在第一任校长康珍家,1929年该届学生毕业后停办),以及八所田氏私立初级小学(校址分别位于高建庄、西关、肖庄、东罗城、北街原太付庙胡同、棉花庄、二里店子、北戴河海滨王胡庄) 。
为保障建校和办学经费,田中玉出资购置学田一万四千五百余亩,申领荒山一百平方里,并开展荒山造林,以每年的地租收入作为主要办学资金来源。当时,田中玉亲自担任田氏中学校董,1935年7月他去世后,由其子田经世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