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金才,1939年2月12日出生于河北卢龙,岩土工程与防护工程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总参工程兵科研三所研究员,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顾金才于1965年从西安工程兵工程学院毕业后被安排到了总参工程兵科研三所进行科研工作;197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1年受聘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院长。
顾金才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在能源与矿业工程领域成就卓越。他出生于河北秦皇岛卢龙县,卢龙的山水人文滋养了他,家乡赋予的坚韧与求知欲,推动他在科研道路上不断前行。
1939年,顾金才出生于河北秦皇岛卢龙县一个普通家庭。卢龙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片土地孕育出的质朴民风和浓厚的文化氛围,从小就熏陶着顾金才。虽然家境并不富裕,但父母十分重视对他的教育,省吃俭用供他读书。在求学过程中,顾金才展现出了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和非凡的学习天赋,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小学和中学阶段,他不仅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各种书籍,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家乡卢龙的自然环境也激发了他对科学的兴趣,他常常对身边的地质现象感到好奇,比如山上岩石的纹理、河流冲刷形成的地貌等,这些都成为他日后从事相关研究的启蒙。
1958年,顾金才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攻读营房建筑专业。在大学期间,他深知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始终保持着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每天早早来到教室预习功课,课堂上全神贯注地聆听老师的讲解,课后又一头扎进图书馆和实验室,钻研专业知识和进行实践操作。他对建筑结构和岩土工程等领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常常与同学们探讨学术问题,不断深入思考。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他不仅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培养了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他日后的科研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学毕业后,顾金才被分配到军队的科研单位工作,正式开启了他的科研生涯。当时,我国在军事工程和地下工程领域面临着诸多技术难题,尤其是在岩土工程模拟试验方面,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严重制约了相关工程的建设和发展。顾金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毅然决定投身于这一充满挑战的研究领域。
在科研初期,顾金才面临着重重困难。研究设备简陋,资料匮乏,技术经验不足,但他没有丝毫退缩。他带领团队从零开始,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深入研究岩土工程的各种理论和试验方法。为了获取第一手资料,他经常深入施工现场,实地观察岩土的特性和工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失败,他逐渐摸索出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岩土工程模拟试验方法。
20世纪70年代,顾金才开始专注于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技术的研究。他深刻认识到,准确的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对于地下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至关重要。为了攻克这一技术难题,他日夜奋战在实验室,反复调整试验方案,改进试验设备。他带领团队不断尝试新的材料和试验手段,经过多年的努力,成功研制出了一系列先进的地质力学模型试验设备和技术。其中,他发明的“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相似理论与方法”,创造性地解决了模型试验中相似材料、加载系统和量测技术等关键问题,使我国的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这一成果在我国众多重大地下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工程的安全设计和施工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在科研过程中,顾金才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积极应用于实际工程中,解决了许多工程难题。例如,在我国一些重要的国防工程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他带领团队通过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准确模拟工程所处的地质环境和受力状态,为工程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在某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复杂,传统的设计方法难以准确评估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顾金才团队通过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发现了原设计方案中存在的潜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最终,该工程顺利建成,运行多年来一直保持安全稳定,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顾金才的科研成就不仅在国内得到了广泛认可,也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他多次受邀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与国际同行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他的研究成果被国际同行广泛引用和借鉴,为提升我国在岩土工程领域的国际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由于他在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技术和岩土工程领域的杰出贡献,2003年,顾金才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是对他多年来辛勤付出和卓越成就的高度肯定。
当选院士后,顾金才并没有满足于已有的成绩,而是继续投身科研一线,不断探索创新。他深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对能源和矿业工程的需求日益增长,同时也面临着更多新的技术挑战。他带领团队开展了一系列前沿课题的研究,如深部岩体力学特性研究、复杂地质条件下地下工程的稳定性分析等。在研究过程中,他注重培养年轻科研人才,经常与他们交流探讨,耐心指导他们开展科研工作。他鼓励年轻人勇于创新,敢于挑战传统观念,为我国能源与矿业工程领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科研骨干。
除了科研工作,顾金才还十分关心家乡卢龙县的发展。他多次回到家乡,为家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出谋划策。他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人脉资源,帮助家乡解决在工程建设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他还积极推动家乡与科研院校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在家乡的转化和应用,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在生活中,顾金才为人谦逊低调,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他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科研事业中,对名利看得很淡。他常说:“科研工作是为了国家和人民,不是为了个人的荣誉和利益。”他的这种精神和品质深深地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回顾顾金才的一生,他从河北秦皇岛卢龙县的一个普通学子,成长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在能源与矿业工程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为我国的国防建设、水利水电工程和能源开发等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科研精神和爱国情怀,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科研工作者为实现我国科技强国的目标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