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范滇元

中国工程院院士
范滇元
范滇元[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像 云南昆明盘龙区人物
范滇元,男,汉族,1939年2月18日出生于云南昆明,江苏常熟人,激光与光电子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九三学社社员,上海光机所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深圳大学二维材料光电科技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主任,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
1962年,范滇元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66年在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上海光机所攻读研究生,毕业后即到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工作;1980年—1987年,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神光—Ι总体技术组成员、激光系统负责人;1989年—2002年,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高功率激光物理联合实验室副主任;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6年—2001年,任国家高技术863计划416主题专家组成员兼总体技术专家组组长;2001年,任国家高技术863计划第八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神光Ш”装置总体技术组总工程师。
范滇元:以激光之光,照亮科研征途
1939年2月18日,范滇元出生于云南昆明盘龙区。彼时,抗战的烽火正熊熊燃烧,年幼的他便跟随父母踏上辗转之路,重庆、桂林、长沙、贵州等地都留下过他们颠沛流离的足迹。频繁转学的小学时光,在动荡中度过,直至1950年,才在江苏常熟完成小学学业,顺利考入常熟市中学。中学时代,学校里洋溢的爱国主义与科学精神,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范滇元的心灵,在他心底深深种下了献身科学、报效祖国的种子。

1956年,范滇元怀揣着对原子物理的炽热向往,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后进入电子学系无线电物理专业学习。大学期间,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养分,成绩斐然。1962年本科毕业后,他又顺利考入中国科学院电子研究所与上海光机所,攻读微波理论研究生。1966年,研究生毕业的范滇元正式开启了在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的科研生涯,从研究实习员起步,逐步成长为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直至博士研究生导师。

20世纪60年代,激光技术作为新兴领域,吸引了全球科研人员的目光。1964年,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王淦昌院士独立提出激光聚变思想,核聚变能源被视为未来清洁能源的希望。地球上聚变能源原料极为丰富,一升海水所含的聚变能量等同于300升汽油,若能通过激光聚变有控制地释放,其能源可供人类使用100多亿年。范滇元投身的激光聚变研究,正是致力于将这一科学设想转化为现实,为人类开启洁净能源的大门。

自70年代初,范滇元全身心投入到激光聚变研究中。他秉持王选“当你立志献身科学的时候,你就不能过普通人的生活”的格言,开启了超乎常人的工作模式。每日工作时长超十小时,深夜12点后才休息,家对他而言成了偶尔停留的港湾。在科研征程中,他与团队成员并肩作战,向着高功率激光系统的研制目标奋勇迈进。

1980 - 1987年,在研制“神光—Ι”的征程中,范滇元担任总体技术组成员与激光系统负责人。这一时期,他在计算机房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周末与假日更是与他绝缘。1989 - 2002年,担任中科院上海光机所高功率激光物理联合实验室副主任期间,他持续深耕高功率激光领域。在前辈科学家王淦昌、王大珩的悉心指导,以及实验室主任邓锡铭院士的直接领导下,范滇元带领团队攻克了诸多难题。

1988年,范滇元作为主要完成者之一,凭借“激光12号实验装置”(即“神光Ⅰ”),荣获陈嘉庚奖。这一装置输出功率达2万亿瓦,是当时我国规模最大、国际上为数不多的大型激光工程。国家鉴定评价其“综合技术性能达到国际同类装置的先进水平”,标志着我国在高功率激光领域具备了综合研制能力。此后,1989年该项目获中科院科技进步特等奖,199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装置连续运行8年,在惯性约束聚变、X光激光和极高压下状态方程等前沿物理研究中,产出了一批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

“八五”期间,范滇元参与倡议并推动了更大规模的“神光Ⅱ号”计划,担任项目负责人之一兼总工程师。从立项论证、总体方案设计,到工程技术方案论证与组织实施,他全程深度参与。历经10年不懈努力,成功实现8路激光的技术要求,全面达到并部分超越原定指标。该项目于2003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九五”期间,范滇元投身于“神光Ⅲ”装置的研制。这一跨世纪的巨型激光工程被列为国家重大项目,他担任总体技术专家组组长兼项目总工程师。在“神光Ⅲ”的研制过程中,他带领团队不断探索创新,完成原型方案设计并启动建造工作。

多年来,范滇元始终坚守在科研一线,在高功率激光基础理论、总体系统设计和工程研制等方面成果卓著。他发表论文近200篇,多次在重要国际会议上分享我国高功率激光领域的研究成果,让世界听见中国科研的声音。作为博士生导师,他言传身教,培养和协助培养了六十余名研究生,为我国激光科研事业培育了大量优秀人才。

凭借卓越的科研贡献,范滇元收获了诸多荣誉。1992年,被国家人事部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1996年及2001年,两次荣获全国863计划先进工作者称号;1997年,获评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998年、2000年,连续被授予上海统一战线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先进个人称号;此外,还荣获光华工程科技奖等诸多奖项。

如今,虽已年逾八旬,范滇元依旧活跃在科研与教育领域。2024年6月15日,在徐州举行的先进激光技术创新研究与产业发展论坛上,他发表了“中国激光产业机遇与发展”的主题报告,为我国激光产业发展出谋划策。2024年7月10日,前往常熟理工学院考察交流,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师代表座谈,为学院发展建言献策。他还时常走进校园,如2023年在清远市第三中学开展“追梦激光六十年”科普讲座,结合自身科研经历,为同学们普及激光知识,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热爱。

范滇元的一生,是为科学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他以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和卓越的智慧,在激光技术领域开拓进取,为我国高功率激光工程技术的发展立下不朽功勋。他的科研成就,不仅推动了我国在激光聚变、X光激光等前沿科学领域的研究进程,更为我国能源战略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他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科研工作者勇攀科学高峰,为实现科技强国的目标不懈奋斗。 
上一篇:严家训下一篇:李家明
甘肃省委原书记
中央政治局委员
原黑龙江省委书记
中国工程院院士
始兴人物
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作家
澳大利亚原总理
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桥县人物
中央外事办原主任(正部长级)
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秦国崛起的关键谋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作家
清朝福建浙江总督、左都御史、兵部尚书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中国赛艇运动员
中国科学院院士
抗日英烈
文学创作的多面手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清代官吏、书画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抗日英烈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