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于阳[清][公元1784年-1826年,五华五才子] 云南昆明五华区人物 李于阳,作为中国白族的杰出作家,其生平经历与文学成就颇具传奇色彩。他原名李鳌,字占亭,号即园 。李氏一族祖籍山东,在明初时期迁居至云南大理,起初家族姓“张”,直至其高祖张克明才改姓为李。李于阳两岁那年,随父亲迁徙至云南昆明,并在此开启了他的人生篇章。 自幼年起,李于阳便展现出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勤奋好学,在文学创作上天赋异禀,尤其擅长诗歌创作与文章撰写。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他在科举考试中崭露头角,考中副贡。然而,命运弄人,此后其家境逐渐衰落,生活的重担让他不得不放弃科举进取之路,将人生重心转向文学创作。 在文学创作生涯中,李于阳笔耕不辍,著有《即园诗钞》一书。这部作品蕴含着他对生活的感悟、对社会的思考以及对文学艺术的独特见解,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即园诗钞》后被收入《云南丛书》,得以更广泛地流传,为研究云南地方文化以及白族文学发展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也让李于阳的文学成就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与传承,在云南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李于阳(1784年 - 1826年),字占亭,号即园,出生于清代。他的家族是大和县的名门望族,在其两岁时,随父亲迁居至昆明。李于阳在文学创作上天赋异禀,尤其擅长诗歌与词作,其诗名在昆华、苍洱一带广为流传。在当地文坛,他与昆明的戴絅孙、戴淳、杨国翰,以及楚雄的池生春并称为“昆华五子”,又因出众的文学造诣,被赞誉为“五华五才子”之一。 李于阳一生笔耕不辍,创作颇丰,著有《苍华诗文策》《外集》《诗话》《诗余》《偶编》等多部作品。这些著作涵盖了诗文创作、文学评论等多个领域,展现出他深厚的文学功底与独特的艺术见解。遗憾的是,部分作品未能完整留存至今,如今传世的主要是《即园诗钞》十四卷,这部诗集成为后人了解他文学成就与思想情感的重要载体。 1784年,与李于阳同年出生的名人众多。在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有被称为“光泽三龚”之一的龚文焕;浙江省嘉兴海盐的朱昌颐,也在这一年诞生;生于北京的爱新觉罗·敬征,以及来自浙江省湖州吴兴区的郑祖琛、黑龙江的费莫·讷尔经额(清朝晚期十大直隶总督之一),都与李于阳同岁,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书写着人生篇章。 1826年,李于阳与世长辞。在这一年离世的还有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有着“清歙四子”之称的胡唐;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的杨韺;满族的赫舍里·吉纶;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的陈中孚;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的方应伦;以及浙江省湖州的姚学塽等。这些人虽然来自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身份背景,但他们的离世,都为各自所在的领域留下了一段值得追忆的历史。李于阳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在清代文学史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记,他的作品与事迹,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