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沣(1740年-1795年),字东注,一字约甫,乳名正贵,号南园,云南昆明人。中国清代诗人、书画家,官员。
钱沣出生于昆明太和街一个贫寒的家庭,自幼勤奋好学,尤其酷爱书。因无钱买书,常拣别人拿去焚烧的字纸残片阅读。以后拜滇中名儒陈世烈和王瑾为师。在名师点拨下,学业大进,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乡试中举,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考中进士,历任翰林院检讨、通政司副使、提督湖南学政、江南监察御史。钱沣生性刚直不阿,遇事无所避忌,慷慨敢言,几次参奏和坤,弹劾铲除了和坤的死党,一时名震天下,士林称誉。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其母病故,回乡丁忧,嗣父又病故,南园继续守制,在昆明近4年。在此期间,与文人雅士赋诗唱和,在昆明写下了众多墨迹。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苦不堪言,钱沣不辞辛劳,周览六河源委,切究利弊,向昆明地方当局献上了昆明《六河图说》,倡议疏挖六河,以解除水患。乾隆六十年(1795年),钱逝世于北京,享年56岁。
钱沣是清代最负盛誉的书法大师,其书法,以学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书法为主,钱沣学习古人而迈出古人的法度,自成一家。在清代,学颜书的人必先从学钱沣入手。钱沣还特别爱画瘦马。现存其字代表作有《施方谷寿序》《正气歌》和《桂花厅记》等。钱沣的诗文也有很高的造诣,主要著作有《南园诗存》《南园存》《南园集》等。
钱沣:刚正不阿的滇中奇士 书画双绝的一代宗师
在云南昆明盘龙区的历史长河中,钱沣犹如一颗璀璨夺目的星辰,以其刚正不阿的品格、卓越的书画艺术成就,在清代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一生,不仅彰显了文人的风骨,更成为了后人敬仰与学习的典范。
一、寒门苦读 科举入仕
清乾隆五年(1740 年),钱沣出生于云南昆明盘龙区的一个贫寒家庭。尽管家境困苦,生活艰辛,但他自幼便展现出对知识的强烈渴望与过人的聪慧。家中无力购置书籍,他便四处借书抄录,常常在微弱的灯光下苦读到深夜。少年时期的钱沣,为了谋生,还曾帮人放牛、做杂役,但这些艰苦的生活经历并没有磨灭他求学的志向,反而让他更加坚定了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决心。
乾隆二十九年(1764 年),24 岁的钱沣考中举人。此后,他并未满足于已有的成绩,而是继续寒窗苦读,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经过多年的努力,乾隆三十六年(1771 年),钱沣终于考中进士,踏入仕途,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从此开始了他在官场的生涯。初入官场的钱沣,秉持着清正廉洁、刚直不阿的原则,决心在仕途上有所作为,为国家和百姓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刚正不阿 直言敢谏
钱沣在官场中以敢于直言进谏而闻名。他深知作为一名官员的责任与使命,面对官场的腐败现象和不合理的决策,从不畏惧权贵,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勇敢地站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乾隆年间,大贪官和珅权势滔天,党羽众多,满朝文武大多对其阿谀奉承,敢怒而不敢言。然而,钱沣却毫不畏惧和珅的淫威。他经过深入调查,掌握了和珅党羽山东巡抚国泰贪污受贿、勒索百姓的大量证据。乾隆四十七年(1782 年),钱沣毅然上书弹劾国泰。在与和珅一同前往山东查办此案的过程中,和珅企图干扰调查,为国泰开脱罪责,但钱沣不为所动。他凭借着坚定的意志和严谨的调查,最终查明国泰的罪行,使其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这一事件让钱沣声名远扬,也让他成为了百姓心中的青天,同时也更加深了他与和珅之间的矛盾。
钱沣不仅敢于弹劾贪官污吏,对于朝廷的一些不当政策和行为,也会直言进谏。他曾多次上书,指出朝廷在财政、吏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改革建议。尽管他的一些建议可能触动了部分权贵的利益,也面临着诸多阻力,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而不懈努力。
三、书画双绝 自成一派
除了在官场中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正直的品格,钱沣在书画艺术领域也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他的书法造诣深厚,尤其擅长楷书和行书。钱沣的书法深受颜真卿书法风格的影响,他对颜真卿的书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学习,在继承颜体雄浑刚健、气势磅礴特点的基础上,又融入了自己的个性和风格。他的楷书作品,笔画刚劲有力,结构严谨端庄,给人以一种稳重、大气的感觉;行书作品则流畅自然,洒脱飘逸,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
钱沣的书法作品在当时就备受推崇,许多文人墨客、达官显贵都以能得到他的一幅字为荣。他的书法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还流传到了日本、朝鲜等国家,对周边国家的书法艺术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除了书法,钱沣在绘画方面也颇有建树。他擅长画马,所画之马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他笔下的马,或昂首嘶鸣,或奔腾驰骋,展现出了马的矫健与神韵。钱沣的绘画作品注重写实,同时又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意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四、清正廉洁 心系百姓
在为官生涯中,钱沣始终保持着清正廉洁的作风。他虽然身居官职,但生活简朴,从不贪图荣华富贵。他将自己的俸禄大部分用于资助贫困学子和救济百姓,自己的生活却十分节俭。在担任地方官职时,钱沣关心百姓疾苦,积极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他致力于兴修水利,改善农田灌溉条件,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他还重视教育,在当地兴办学校,培养人才,提高百姓的文化素质。
钱沣对待下属和百姓态度和蔼,平易近人,深受百姓的爱戴和尊敬。他经常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的生活状况,倾听百姓的心声。对于百姓的诉求,他总是认真对待,尽力解决。在他的治理下,所管辖的地区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
五、英年早逝 精神永存
乾隆六十年(1795 年),钱沣因长期操劳,积劳成疾,不幸病逝,年仅 56 岁。他的离世让无数人为之惋惜,百姓们听闻他去世的消息后,纷纷悲痛不已。钱沣一生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在书画艺术上成就斐然,他的精神和艺术成就成为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钱沣去世后,他的事迹和精神在云南乃至全国广泛流传。他的书法作品被后人视为珍品,加以珍藏和研究;他的为官之道和高尚品格,成为了后世官员学习的榜样。在昆明盘龙区,至今仍保留着一些与钱沣相关的历史遗迹和纪念场所,这些都见证了他曾经的辉煌与贡献,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传承和弘扬他的精神,在各自的领域中坚守正义、追求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