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虞翻

三国时期孙吴官员

虞翻(164年-233年),字仲翔,慈溪鸣鹤乡(今属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观海卫镇)人,一说会稽余姚(今属浙江省宁波市)人。汉末至三国吴国时官员、经学家,日南太守虞歆之子。
虞翻少时好学,后为孙策的功曹, 出任富春长。曹操曾召他作官,他不接受。孙权继位后,任他为骑都尉。后来虞翻因数次向孙权犯颜谏争,被谪戍丹阳泾县。虞翻性情疏直,又屡次因酒失事,再次被谪交州。虞翻在交州,虽处罪放,而讲学不倦,门徒常数百人。十余年后,年七十卒。
虞翻精于《易经》,所撰《易注》九卷,已散失。李鼎祚《周易集解》曾予录取。清黄爽《汉学堂丛书》、孙堂《汉魏二十一家易注》亦有辑录。张惠言所著《周易虞氏义》、《周易虞氏消息》《虞氏易礼》 等,充分肯定虞翻的注释在《易经》研究中的地位,并对他的《易》说有所阐发, 三书均收入《皇清经解》。
虞翻:三国时期东吴杰出的经学家与直臣
在风云变幻的三国时代,虞翻以其刚正不阿的性格、深厚渊博的经学素养,以及直言敢谏的勇气,在东吴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杰出的经学家,他对《周易》的研究独树一帜,其著作《易注》不仅为后世经学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素材,更推动了易学在三国时期的传承与发展;身为东吴重臣,虞翻在政治舞台上坚守本心,多次不顾个人安危,直言进谏,尽显忠直之臣的风范。
年少崭露头角:会稽虞氏的希望之星
虞翻,字仲翔,东汉延熹七年(164 年)出生于会稽余姚(今浙江省余姚市)。余姚历史悠久,文化昌盛,是江南著名的文化之乡。虞氏家族在当地更是名门望族,世代传承着深厚的家学传统,为虞翻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环境。
虞翻自幼便展现出过人的天赋和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在家庭的熏陶下,他勤奋好学,广泛涉猎经史子集,尤其对《周易》《尚书》等经典著作有着浓厚的兴趣。虽然没有明确记载表明他毕业于某所特定的院校,但凭借家族丰富的藏书和长辈们的悉心指导,虞翻在年少时就打下了坚实的经学基础。
十几岁时,虞翻便以才学闻名乡里。会稽太守王朗对他的才华十分赏识,任命他为功曹。在任职期间,虞翻充分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和敏锐的洞察力。有一次,王朗计划出兵与孙策对抗,虞翻深知孙策的实力和野心,力劝王朗不要轻易与孙策发生冲突。然而,王朗并未听从虞翻的建议,最终被孙策击败。虞翻在混乱中保护王朗成功逃脱,其忠诚和智慧得到了众人的赞誉。
辗转效力东吴:初露锋芒与直言遭忌
孙策平定会稽后,听闻虞翻的名声,亲自登门拜访,邀请他出山辅佐自己。虞翻被孙策的诚意所打动,决定加入孙策的阵营。在孙策麾下,虞翻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孙策出谋划策,协助他稳定了江东的局势。
孙策对虞翻十分信任,经常与他探讨军事和政治问题。虞翻也不负所望,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谋略,为孙策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在孙策征讨丹阳、吴郡等地时,虞翻运用自己对当地地理和民情的了解,为孙策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帮助孙策顺利攻占了这些地区。
然而,虞翻刚正不阿的性格也给他带来了不少麻烦。他直言敢谏,从不畏惧权贵,经常当面指出他人的错误,这使得一些人对他心生不满。孙策英年早逝后,孙权继位。虞翻依然保持着直言的作风,多次在朝堂上提出尖锐的批评和建议,这引起了孙权的反感。尽管如此,孙权深知虞翻的才华和忠诚,对他依然有所倚重。
经学家的风采:《易注》的问世与影响
在处理政务之余,虞翻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经学研究中。他对《周易》的研究尤为深入,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见解。虞翻认为,传统的易学研究过于注重文字的解读,而忽略了象数的运用。因此,他主张将象数与义理相结合,通过对卦象的分析来理解《周易》的深刻内涵。
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虞翻完成了《易注》这部重要的著作。在《易注》中,虞翻运用了独特的象数理论,对《周易》的六十四卦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和解读。他的注释不仅深入剖析了卦象的变化和含义,还结合了历史事件和现实生活,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周易》的智慧。
《易注》一经问世,便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许多经学家对虞翻的研究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他的象数理论为易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虞翻的《易注》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对后世的易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许多学者在研究《周易》时,都借鉴了虞翻的方法和观点。
直言惹祸:多次遭贬与流放
尽管虞翻在经学研究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他在政治上的处境却越来越艰难。孙权称帝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开始打压异己。虞翻因直言无忌,多次触怒孙权,最终被流放到交州(今越南北部和中国广西、广东部分地区)。
在交州,虞翻并没有因为流放而放弃自己的学术研究和对国家的关心。他在当地开办学校,传授经学知识,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同时,虞翻还继续撰写著作,对《周易》《尚书》等经典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注释。他的学术活动不仅丰富了当地的文化生活,也为交州地区的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虞翻的流放生涯并非一帆风顺。在交州期间,他因得罪了当地的官员,再次遭到迫害。尽管生活充满了艰辛和磨难,但虞翻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态度和坚定的信念。他坚信自己的观点和行为是正确的,不畏强权,不惧困难。
身后余韵:学术传承与历史评价
吴嘉禾二年(233 年),虞翻在交州病逝,享年七十岁。他的离世引起了东吴各界的广泛关注,许多人对他的才华和品德表示惋惜和敬佩。
虞翻的著作在他死后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研究。他的《易注》成为了后世研究《周易》的重要参考文献,对中国古代经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政治上,虞翻虽然多次遭贬,但他的忠诚和直言敢谏的精神却为后人所铭记。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个臣子的责任和担当,成为了后世忠臣的楷模。
在历史的长河中,虞翻以其卓越的才华、坚定的信念和刚正不阿的性格,为三国时期的文化和政治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故事激励着后人要勇于追求真理,坚守道德底线,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一篇:蒋介石下一篇:屠呦呦
三国时期孙吴官员
三国时期曹魏权臣
三国时期曹魏权臣
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军事家
神元皇帝
三国时期蜀国名将
三国时期曹魏术士
三国时期蜀汉关羽部将
中国古代十大美女
三国时期吴国名将
易学家
纵横家
隋末唐初玄学家、天文学家
唐代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道士
风水师鼻祖
中国台湾学者、国学大师、中国式管理之父
明初道士
唐代风水大师
五代宋初堪舆家
唐宪宗时期殿中侍御史
三国时期孙吴官员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