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展工,是一位在多个重要岗位上发光发热,以务实勤勉、心系民生著称,为地方发展与国家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领导人物。 卢展工于1952年5月出生,籍贯为浙江慈溪。1975年8月,他正式参加工作,197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早期,卢展工在浙江省建筑工程公司一处工作,从基层的工人岗位做起,凭借自身的努力与对工作的热忱,逐步成长为一队团支部书记。这段基层工作经历,使他深刻了解到一线劳动者的需求与状况,也培养了他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之后,他在浙江省委组织部担任干事,开始接触组织人事相关工作,为他后续在干部管理与队伍建设领域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1982年,卢展工迎来了学业提升的契机,他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工业企业管理专业学习,在校期间系统学习专业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本科毕业后,他回到浙江省委组织部,先后担任青干处干事、副处长、处长等职务。在这期间,他致力于年轻干部的培养与选拔工作,以敏锐的眼光和严谨的态度,为浙江的干部队伍注入新鲜血液,推动干部队伍的年轻化与专业化建设。 1991年,卢展工担任浙江省嘉兴市委副书记,开始步入地方领导岗位。在嘉兴任职期间,他深入基层调研,了解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积极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他关注民生问题,致力于改善当地百姓的生活水平,推动嘉兴在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1992年,他担任嘉兴市委书记,进一步肩负起引领嘉兴发展的重任,在城市建设、产业布局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 1993年,卢展工进入浙江省委工作,先后担任省委常委、秘书长,省委副书记等职务。在省级领导岗位上,他积极参与省委的决策与工作部署,为浙江的整体发展出谋划策。在担任省委副书记期间,他协助省委书记推动各项工作,尤其在协调各方关系、促进地区间协同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助力浙江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 2002年,卢展工调任福建省委副书记,开启了他在福建的工作篇章。福建地处东南沿海,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发展优势。卢展工到任后,迅速投入到工作中,深入了解福建的省情。他积极推动福建在经济建设、对台交流等方面的工作。在经济领域,他注重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同时大力扶持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对台交流方面,福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卢展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积极推动两岸在经济、文化、人员往来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为福建打造对台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贡献力量。 2003年,在福建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卢展工当选为福建省省长。在省长的岗位上,他以更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福建的各项事业发展。他积极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能源等硬件条件,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他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强调绿色发展理念,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共进。他关注民生福祉,加大在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领域的投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让福建百姓切实享受到发展的成果。 2007年,卢展工担任福建省委书记,全面负责福建的领导工作。在这一重要岗位上,他进一步明确福建的发展方向,提出一系列符合福建实际的发展战略与举措。他积极推动福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海西经济区”建设中发挥重要引领作用,加强福建与周边地区的经济联系与合作,提升福建在全国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在文化建设方面,他重视挖掘福建的历史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福建的文化软实力。在社会治理方面,他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为福建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010年,卢展工调任河南省委书记。河南作为人口大省、农业大省,有着独特的省情与发展需求。卢展工到任后,深入调研河南各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理念。他积极推动河南的经济结构调整,在稳定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大力发展工业与服务业。他注重科技创新,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河南产业的转型升级。在农业现代化方面,他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在民生领域,他关注河南庞大人口的教育、医疗、就业等问题,加大投入,改善民生,努力提升河南人民的生活质量。在文化建设方面,河南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卢展工积极推动中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打造文化强省,提升河南的文化影响力。 2013年,卢展工当选为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在全国政协的岗位上,他积极履行职责,关注国家的发展战略与民生问题。他充分发挥政协的参政议政职能,组织政协委员开展调研活动,为国家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他关心社会各界的声音,积极协调各方关系,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卢展工在其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无论身处何地、身居何职,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他凭借务实的工作作风、卓越的领导能力,在不同地区、不同岗位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浙江、福建、河南等地的发展,以及国家的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尊敬与爱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