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1930 年 12 月 30 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她是药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其一生致力于中医药研究,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卓越的智慧,为全球健康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屠呦呦出生于浙江宁波的一个书香世家,“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其名便取自《诗经》。在家庭浓厚文化氛围的熏陶下,她自幼对传统医药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年少时期,屠呦呦就展现出了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和执着追求。然而,在她 16 岁时,不幸染上肺结核,这一经历不仅让她深刻体会到疾病给人带来的痛苦,也更加坚定了她投身医学事业,治病救人的决心。 1951 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在大学期间,她刻苦学习,成绩优异。当时,生药专业是一个相对冷门的专业,但屠呦呦却坚信,这一领域有着巨大的研究价值。她认真钻研每一门课程,尤其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等课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为日后从事中医药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学四年,屠呦呦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1955 年,屠呦呦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卫生部直属的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从此,她便与中医药研究结下了不解之缘。初入研究所,屠呦呦便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工作中。她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对各种中药材进行收集、整理和研究。在那个条件艰苦的年代,实验室设备简陋,研究资源匮乏,但这些困难并没有阻挡屠呦呦前进的脚步。她常常深入到野外采集药材,亲自尝试各种药材的炮制方法,通过大量的实验和观察,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20 世纪 60 年代,全球疟疾疫情严重,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当时,传统的抗疟药物如奎宁等,已经出现了耐药性问题,寻找新的抗疟药物迫在眉睫。1967 年,中国政府启动 “523 项目”,旨在集中全国力量,寻找有效的抗疟新药。屠呦呦临危受命,担任了该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 接受任务后,屠呦呦和她的团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他们首先从整理历代医籍、本草、民间方药入手,收集了 2000 余个中草药方,对其中 200 多种中草药 380 多种提取物进行筛查,然而,实验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进展十分缓慢。但屠呦呦并没有气馁,她坚信,在浩如烟海的传统中医药文献中,一定隐藏着解决问题的关键。于是,她再次查阅大量古代文献,终于在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发现了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的记载。这一记载给了屠呦呦极大的启发,她意识到,传统的加热提取方法可能会破坏青蒿中的有效成分,于是改用低温提取的方法。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失败,1971 年 10 月 4 日,屠呦呦团队终于成功提取出了青蒿素,这一具有高效抗疟活性的物质。 然而,从实验室到临床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了验证青蒿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屠呦呦和她的团队成员勇敢地充当了第一批志愿者,以身试药。在确认青蒿素对人体安全后,他们又开展了临床试验。经过大量的临床试验,青蒿素对疟疾的治愈率得到了显著验证。1973 年,屠呦呦又合成了双氢青蒿素,其抗疟疗效更是比青蒿素提高了 10 倍。 青蒿素的发现,是人类抗疟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为全球疟疾防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高效的药物,拯救了数以百万计的生命。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自 2000 年起,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约 2.4 亿人口受益于青蒿素联合疗法,约 150 万人因该疗法避免了疟疾导致的死亡。屠呦呦的这一成就,不仅为中国赢得了国际声誉,也为全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1978 年,“523 项目” 的科研成果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79 年,青蒿素研究成果获国家发明奖二等奖。然而,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他们继续深入研究青蒿素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等方面。在后续的几十年里,屠呦呦带领团队不断拓展青蒿素的研究领域,为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做出了不懈努力。 2011 年 9 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得拉斯克奖临床医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该奖项。2015 年 10 月 5 日,屠呦呦因在疟疾治疗研究中的突出贡献,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这一消息震惊了世界,也让全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医药的价值。屠呦呦在获奖感言中表示:“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对防治疟疾等传染性疾病、维护世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药的成功范例,由此获奖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 除了科研成就,屠呦呦还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和学术传承。她作为博士生导师,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中医药研究人才。她言传身教,将自己的科研经验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传授给学生。在她的影响下,许多年轻的科研人员投身于中医药研究领域,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今,已过鲐背之年的屠呦呦仍然活跃在科研一线。她时刻关注着全球疟疾防治的动态,继续为完善青蒿素的应用和开发新的抗疟药物而努力。她的坚持和奉献精神,激励着无数科研人员勇攀科学高峰。屠呦呦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对科学的执着追求,什么是为人类健康事业无私奉献。她的故事将永远铭刻在人类科学发展的史册上,成为激励后人不断探索、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