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禄[公元1899年-1953年] 广东阳江市江城区人物 彭德禄(1899-1953)阳江县附城观光村。1919年阳江师范学校毕业,旋以优异成绩考上广东高等师范学堂攻读数学。 1923 年,彭德禄完成学业后,开启了他的教育生涯,先后在广东省立工业专科学校、广东省立第一中学以及广东省立第二中学执起教鞭。在校园里,他凭借扎实的学识与认真负责的态度,为学生们传授知识,备受师生好评。 1924 年,彭德禄来到广州,投身于革命事业。他在邓颖超同志直接领导的 “广州革命青年联合会” 总务部任职,积极联络左派人士,满腔热忱地开展各类革命活动,为推动革命进程贡献力量。 然而,风云突变。1927 年,蒋介石公然叛变革命,广州接连两次掀起 “清党” 狂潮。彭德禄不幸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关进了广州市白鹤洞大监狱。在狱中,他遭受了非人的折磨,但始终坚守革命信念。之后,他又被秘密押送至北海服劳役,即便身处绝境,他也未曾放弃对光明的向往。 1930 年,在教育界进步人士的全力营救下,彭德禄终于重获自由。两年后的 1932 年,他前往上海,在南京政府商品检验局谋得一份职员工作,暂时过上了相对安稳的生活。但这份安稳并未持续太久,1937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怀着对家乡的牵挂与对侵略者的义愤,彭德禄毅然弃职,回到了阳江。 1939 年春天,彭德禄出任阳江县立中学校长。在此期间,他展现出非凡的远见与担当,大力聘用抗日社团中那些思想进步且学有专长的骨干担任教师,全力支持中共学校党支部与进步师生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他深知,在国家危亡之际,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与民族气节。 1941 年,彭德禄曾一度担任国民党阳春县政府秘书。但不久后,1942 年,他又回到教育岗位,在广东两阳中学以及阳江县立中学任教,继续为培育人才贡献力量。1946 年,彭德禄第二次担任阳江县立中学校长。他坚定地支持进步学生反对 “三青团” 的斗争,却因此遭到阳江反动势力的猛烈攻击。仅仅一个学期,他便被无情撤职。下半年,他前往阳春县立中学任教。在任教期间,他与中共地下组织保持密切联系。在一次紧急情况下,他毫不犹豫地资助中共地下党员罗杰撤离阳春,前往香港,帮助革命同志脱离险境。 新中国成立初期,彭德禄担任阳春县人民政府秘书,后又出任阳江师范学校校长。他积极投身于地方建设,凭借出色的能力与贡献,被选为阳江县各界人民代表会第一、二、三届代表,并担任常务委员会常委兼副秘书长、副主任。同时,他还当选为广东省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更广阔的平台上为人民发声。 然而,1952 年 9 月,土地改革开始后,因他在抗战期间担任阳县政秘书时,曾参与廉工开荒经营种植业,竟被错误地定作地主恶霸,押回阳春,在法院管制等候处理。1953 年 6 月,彭德禄含冤病逝。直到 1989 年,经阳江市有关部门复查,认定他是进步民主人士,最终为他平反,恢复了名誉。彭德禄的一生,历经风雨,虽饱受冤屈,但他为革命、为教育、为家乡所做出的贡献,不应被历史遗忘,他的事迹值得后人铭记与敬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