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树梁(1899年4月1日—1964年7月5日),1899年4月1日出生于河北省徐水县西黑山村,冶金学家,炼铁专家,冶金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东北工学院院长、教授。
早期与学业经历
靳树梁的父亲是乡村私塾教师,家庭收入微薄。9岁时,他随堂兄去河南读书,凭借自身的勤奋,仅用3年半时间就完成了高小和中学的学业,13岁考入河北公立工业专科学校应用化学科。在学习过程中,他认识到祖国矿产丰富,决心以先进技术开发宝藏,于是中途转学至天津北洋大学采冶系。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靳树梁痛恨帝国主义的欺压和军阀政府的卖国求荣,毅然参加示威游行。同年夏,他以优异成绩从北洋大学毕业,怀着开发祖国宝藏的热情,前往汉口谌家矶扬子机器公司任化铁股助理工程师。
工作经历
抗战前:当时扬子机器公司高炉尚未竣工,靳树梁被派往汉阳铁厂实习,在这里他结合理论知识,深入学习了高炉结构和生产技术。3个月后,扬子机器公司100吨高炉建成,他回厂参与开炉准备工作。然而,由于军阀混战,购买和运输焦炭困难,高炉时开时停,工厂逐渐亏本。1924年工厂易主,更名六河沟煤矿公司扬子铁厂,靳树梁不忍舍弃冶炼事业,留厂维持高炉生产,凭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对技术的钻研,他逐渐成为炼铁能手。
1936年秋,经钢铁界权威严恩棫推荐,靳树梁到南京国民政府经济部资源委员会工作。当时资源委员会决定在湖南湘潭建设中央钢铁厂,派靳树梁为队长赴德国考察。1937年初,靳树梁等一行8人抵达德国,先在柏林工业大学学习德语,同时学习杜勒教授的铁冶金学。5月,靳树梁被分配到克虏伯公司保贝克钢铁厂炼铁车间实习,不久后参加了对德国为中央钢铁厂设计的方案和图纸的审查。半年后,他又到克虏伯公司莱茵村钢铁厂实习,该厂规模庞大,靳树梁进行了全面调查研究,并撰写了详细的考察报告。
抗战时期: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战急需钢铁,靳树梁毅然中断学业,于1938年2月回到中国。他被分配到由兵工署、资源委员会联合成立的钢铁厂迁建委员会任工程师,负责将汉阳铁厂、大冶铁厂和六河沟铁厂等的部分设备拆迁到四川大渡口重建。当时面临诸多困难,既无前人经验可循,又缺乏技术资料借鉴,但靳树梁挺身而出,承担起了重任。他还为永荣铁厂设计了一座5吨小高炉,为云南钢铁厂设计了一座50吨高炉,较快地为抗战提供了生铁,被誉为“新型小高炉第一人”。
1939年10月,靳树梁调到云南钢铁厂任工程师兼化铁股股长,完成了50吨高炉的设计工作。1940年,资源委员会接办威远钢铁厂,靳树梁担任厂长。他到任后积极开展工作,一方面修筑公路,改善运输;另一方面购置材料,开采矿石,改造和修复高炉,兴建厂房。1942年12月25日,高炉正式开炉,在他的认真操作下,威远铁厂的炼铁生产指标一直高居于当时同类型高炉之上。1944年,他发表了《小型炼铁炉之设计》,这是中国第一篇较详细地总结小型高炉设计的材料;同年,《小型炼铁炉炉喉设计之探讨》一文在中国工程师学会桂林年会上被评为得奖论文。他发明的“小型高炉标准炉喉”获得了重庆国民政府经济部305号5年专用证书及教育学术审计委员会奖金10000元。
抗战胜利后:抗日战争胜利后,靳树梁被调到东北接收日伪钢铁厂,担任东北区特派员办公处本溪办事处处长,负责接收本溪煤铁公司等厂矿。1946年5月,他又被调到鞍山参加接收昭和制铁所等工厂和组建鞍山钢铁有限公司,担任鞍山钢铁公司第一协理。1947年底,解放军围攻鞍山,厂内秩序紊乱,总经理逃入关内,靳树梁与其他协理多次筹划保厂措施,有效地领导了鞍钢警卫队的护厂工作,使设备、图纸、资料等得以较完好地保存下来,为解放后迅速恢复生产作出了贡献。
1949年4月,靳树梁调任本溪钢铁公司总工程师兼计划处副处长。他发动群众,克服困难,完成了本溪一铁厂2号高炉的修复工程。接着,他提出了《本溪煤铁公司三年计划的意见》,建议修复采矿、选矿、采煤、炼焦、炼铁系统,新建炼钢、轧钢系统,将煤铁公司建成钢铁联合企业。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8月,靳树梁担任东北工学院院长,一级教授,并亲自担任建校委员会主任。他倡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厂校结合,领导东北工学院建立了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体制。在他的努力下,东北工学院与多家厂矿、科研院所签订了合作合同,共同开展科学研究,学生的实习环节也得到了强化。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他把东北工学院建成为一座规模宏大的冶金大学。
在此期间,靳树梁还一直从事高炉强化课题的研究。1955年,他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58年3月23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他根据本钢高炉的强化经验,运用苏联扎伏隆科夫散料层流体力学公式,解析高炉冶炼强度的规律,对总结中国高炉强化经验起了重要作用。他还主编了第一本结合中国实际的《现代炼铁学》。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初,靳树梁带领团队在解决高炉结瘤、总结高炉强化经验、研究高炉风口区降料理论、开拓钒钛磁铁矿高炉冶炼新工艺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1979年,其研究成果钒钛磁铁矿冶炼工艺获国家科学进步一等发明奖。
社会职务
靳树梁担任过众多社会职务,他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还曾任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中国金属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务。
人物逝世
1964年7月5日,靳树梁逝世于沈阳,终年65岁。
靳树梁为中国的炼铁事业和冶金教育事业奋斗终身,在开发新型小高炉、推动高炉强化理论研究、培养冶金人才等方面留下了不朽的业绩,是新中国钢铁冶金伟大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