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克怀:从贫农之子到炮兵英雄的热血人生
刘克怀(1925年9月12日—1952年5月19日),出生于辽宁省盖州市芦屯镇(今属鲅鱼圈区)的一户贫农家庭。他的一生虽短暂,却用热血与忠诚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壮歌,从一名普通的农家子弟成长为令人敬仰的炮兵英雄,直至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壮烈牺牲。
刘克怀幼年时,因家庭人口众多、生活困苦,仅在本村小学接受了4年教育。15岁那年,为缓解家庭经济压力,他前往沈阳瓦斯厂当工人。日本侵略者投降后,刘克怀回到家乡务农。1946年6月,怀揣着对和平与美好生活的向往,他毅然报名参加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自卫军,在卧龙泉镇经过两个多月集训后,于8月正式编入辽南自卫军4纵队炮兵团,成为一名驾驭炮车牲畜的驭手,就此踏上了充满硝烟与荣光的革命征程。
彼时,东北地区国共双方战事频繁。作为一名新兵,刘克怀怀着保卫家乡、守护胜利果实的朴素信念,在每次战斗中都表现得沉着勇敢。驭手在炮兵队伍中职务低微、工作繁重。每次战斗结束或行军驻防后,当其他战士得以稍作休息时,刘克怀却要精心安顿马匹,日夜按时添草加料,寒冬时节还要用秫秸、草片为马匹御寒。自担任驭手起,他从未脱衣睡过安稳觉,常常因过度疲惫,在给马添完草料后,就趴在槽头沉沉睡去。他对军马的爱护在全团闻名遐迩,他的军马曾立下战功、佩戴大红花,与他一同获得奖励。
1946年11月,新开岭战斗胜利后,为保存实力,部队向临江地区战略撤退。撤退途中,道路险峻、密林遍布,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气温低至零下30多度。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刘克怀不仅出色完成本职任务,还发扬人民军队优良传统,主动帮助驻地老乡砍柴挑水,赢得了所在排的表扬嘉奖。三保临江战斗结束后,炮团召开首次表功会。入伍7个多月的刘克怀,凭借出色表现先后立小功8次,获得表彰。团里还将他树立为“爱人、爱马、爱武器”的先进典型,并在全团推广“三爱”活动。
1947年5月中旬,四保临江战役胜利后,刘克怀已从驭手转为二炮手。在随后的梅河口攻坚战中,他英勇无畏,荣立大功1次,并于不久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一员。1948年2月,刘克怀所在炮团配合12师反攻辽阳。辽阳南关口的魁星楼被国民党军设为据点,强大的火力封锁了步兵进攻路线。接到步兵支援请求后,刘克怀不顾敌人炮火与机枪扫射,将炮移至距敌阵地1000公尺处,与战友们以精准猛烈的炮火为步兵开辟道路,保障了辽阳反攻战的胜利。
同月中旬,攻打鞍山的战斗打响。鞍山国民党军在铁架山、对炉山等地修筑工事,铁架山守敌更是将山变成“冰山”,致使步兵首次进攻伤亡惨重。刘克怀所在炮连奉命将火炮推进至距敌1000公尺处齐射。他操作的火炮以每分钟7发的射速,如机枪点射般精准命中目标。在炮兵的有力支援下,步兵迅速攻占铁架山,突破敌人防线,于19日晚解放鞍山,歼灭守敌25师。此役,刘克怀再立大功。鞍山解放后,他又相继参与收复海城,解放营口、兴城的战斗。兴城战斗结束,他被提升为副班长并当选党小组长。在塔山阻击战中,刘克怀英勇作战,再次立下大功,并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辽沈战役胜利后,刘克怀随炮团入关,1949年1月参与包围北平作战。北平和平解放后,炮团驻守北京,刘克怀还参加了毛主席在西苑机场的检阅。此后,他从班长晋升为排长。6月上旬,部队移师河南省汝南进行军训,通过学习,他进一步坚定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9月,刘克怀所在炮团编入第二野战军,改称炮九团,奉命进军大西南,配合步兵作战。他还参与了南川、綦江西县的剿匪战斗与征粮工作。1950年9月,刘克怀作为炮九团英雄代表,出席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亲切接见,其英雄事迹被编成文艺节目广泛传播。
1951年初,炮九团编入15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此时刘克怀已升任副连长,入朝后改任副指导员。4月2日,第五次战役打响,炮九团向新谷洞集结,中旬抵达驻地,刘克怀随后升任连长。4月21日,部队奉命急速进军芝浦里,接防26军阵地。刘克怀带领一连四班先行抵达,刚安顿好便接到炮击命令。他迅速完成准备工作,几分钟内率先开炮,各炮随后齐射,打得敌人措手不及,稳固了接防后的阵地。
然而,1952年5月19日下午2时,刘克怀所在的一连炮兵阵地被敌机发现。敌人向阵地连续发射50多发炮弹,一连指挥部掩体被炸塌,刘克怀等12人不幸牺牲,年仅27岁。刘克怀牺牲后,遗体被运回祖国,安葬于丹东市烈士陵园,他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激励着无数后来者为国家和人民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