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臧广田[公元1911年-1985年]+像 辽宁营口市盖州市人物 臧广田,1911 年出生于辽宁盖平(今盖州市),是一位在畜牧兽医领域贡献卓越的人物。他的一生,始终围绕着畜牧兽医事业展开,在教学、科研以及实践等多个方面,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 1929 年,臧广田从公主岭农科学校毕业,展现出了在农业领域的学习天赋。1930 年,他远赴日本留学,先就读于日本东京大学农学院兽医科,后于 1933 年毕业于北海道帝国大学畜产学部,获得了系统而先进的专业知识。1934 年回国后,臧广田便投身于教育与科研工作,历任江西省农学院技士,以及广西大学农学院、江苏省无锡教育学院、江西省兽医专科学校和东北大学农学院教授等职,辗转多地,积累了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此后,他又在哈尔滨东北农学院任职,后调入河南大学农学院(现河南农业大学),并担任牧医系主任。在河南农业大学期间,臧广田还兼任了河南省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郑州市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生理科学会理事等社会职务,进一步推动了畜牧兽医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发展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恰如其分地描绘了臧广田为牧医事业奉献的一生。建国初期,国家百废待兴,河南地区牲畜疾病肆虐,发病急且死亡率高,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臧广田积极响应号召,加入了由兽医科技人员组成的兽医防疫大队,深入农村开展防治工作。农村条件艰苦,工作环境恶劣,但臧广田毫无怨言,全身心投入。经过专家们的共同努力,最终确定了 “牛的甘薯黑斑病中毒” 和 “马属动物霉玉米中毒” 这两种病症的病因,这一成果被载入我国兽医学教科书,为后续的疾病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臧广田也因此深受群众爱戴 。 1952 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河南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并入江西农学院,这对河南大学农学院的畜牧兽医专业发展造成了重大打击。然而,臧广田凭借着对畜牧业的执着热爱与坚定信念,克服了重重困难,于 1958 年成功恢复了河南大学农学院的畜牧兽医系。作为系领导,他迅速开展各项工作,从师资队伍建设到课程设置,从实验室规划到教学实践安排,都亲力亲为,为畜牧兽医系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业余时间,臧广田还与杭维才等教授合作,于 1958 年合译了苏联戈格莎勃夫主编的《兽医手册》一书,为国内兽医领域引入了国外先进的知识与经验 。 臧广田不仅重视理论教学,更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畜牧兽医系恢复后,他积极推动河南农学院育牧场的筹建工作。该育牧场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理论知识,提升专业技能,还为社会提供了一定数量的畜牧产品,实现了教学与生产的有机结合。受此影响,畜牧兽医系在确定开设兽医专业后,又开办了兽医院。臧广田为兽医院的建设四处奔走,从场地规划、设备采购到人员配备,都精心安排,不辞辛劳,为后来者树立了重视实习基地建设、办好校办兽医院的典范 。 然而,在文革期间,臧广田遭受了不公正待遇,被下放到校办养猪场喂猪。当时,猪喘气病流行,养猪场面临巨大挑战,但臧广田并未因此消沉抱怨。他凭借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悉心治疗患病的猪,最终成功控制住了猪喘气病的蔓延。在此期间,即便身处困境,臧广田依然心系教育事业,每当学生遇到专业难题私下向他请教时,他总是倾囊相授,耐心地为学生详细讲解,展现出了高尚的师德与敬业精神 。 1979 年,河南农学院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历经文革磨难的臧广田被确定为硕士研究生导师。他欣然接受这一重任,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人才培养工作中。在他的悉心指导下,一批批优秀的畜牧兽医教学科研人才从河南农学院走出,为我国畜牧兽医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他也为学校的研究生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 1985 年,臧广田与世长辞,但他为畜牧兽医事业奉献的一生,以及在教学、科研、实践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将永远被铭记,激励着后来者在畜牧兽医领域不断探索前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