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穆岳[公元1910年-1944年,抗日英烈] 辽宁营口市盖州市人物 # 穆岳:以热血铸忠魂的抗日英烈 穆岳(1912年—1944年),原名穆春芳,出生于辽宁省盖平县,是从北京东北大学走出的爱国志士。他的一生,是为民族解放事业不懈奋斗、直至壮烈牺牲的光辉历程,其事迹和精神激励着无数后来人。 ## 投身抗日救亡,追寻信仰之光 “九一八”事变后,国土沦陷,不甘沦为亡国奴的穆岳,跟随东北大学流亡至北平。在动荡不安的岁月里,他毅然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积极在东北救国委员会负责宣传工作,用文字和行动唤醒民众的抗日意识。1936年春节,穆岳在火车上开展抗日宣传活动时,不幸被反动势力抓捕入狱。即便遭受牢狱之灾,他抗日的决心也未曾动摇,获保释后,再次义无反顾地踏上南下抗日之路。 1937年,穆岳加入中国共产党,自此将个人命运与党的事业紧密相连。同年,他受党组织派遣,前往山西五台县窑头区开展工作。在此期间,他先后担任中共窑头区委书记、五台县《抗日小报》主编等职务,凭借出色的领导能力和宣传才华,积极发动群众、组织抗日力量,为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奠定基础。 ## 扎根边区,坚守斗争一线 不久后,穆岳被调至晋察冀边区二地委,开启了更为艰巨的斗争历程。他先后担任浑源县委书记(公开身份为《派报社》主任),同时兼任县动委会主任和武工队政委等重要职务,并在工作中陆续担任中共雁北地委执委、浑源县议会议长、晋察冀边区参议员、国大代表等职。在每一个岗位上,他都兢兢业业,为抗日事业倾尽全力。 1939年夏天,浑源遭遇特大洪水灾害,日伪军又频繁对根据地进行骚扰破坏,民众生活陷入极度困境,常常只能以一把炒黑豆充饥。雪上加霜的是,伤寒病在当地肆虐,伤员、病员数量急剧增加。面对如此艰难的局面,穆岳委托部下四处寻找小米、红糖等物资,优先保障伤病员的营养需求,而他自己却始终以身作则,坚决不占用一丝一毫。他的无私奉献和坚定意志,深深感动了当地干部群众,也极大地鼓舞了大家的抗日斗志。 在抗战最为艰苦的岁月里,穆岳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他积极贯彻党的抗日方针政策,主张在巩固老区村庄的基础上,大力开辟川下敌占区的抗日工作。他灵活运用毛主席提出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战略战术,组织抗日民众广泛开展“地雷战”“麻雀战”“游击战”“伏击战”“阻击战”等多种形式的斗争。在他的带领下,抗日力量不断壮大,不仅成功保卫了抗日根据地,还逐步扩大了解放区范围,在对敌斗争中不断取得胜利。 ## 临危受命,壮烈牺牲 1944年夏,穆岳在出席晋察冀边区党委扩大会议期间,接到地委调任他为桑干河武工队政委的决定。为了尽快奔赴新的战斗岗位,他主动请求提前离会,毫不犹豫地投身到对敌斗争的新战场。 同年8月3日夜,穆岳率领部队在穿越灵、浑公路封锁线后,宿营于灵丘县石墙村。然而,因内奸告密,浑、灵、广三县17个敌据点的500余名日伪军迅速包围了石墙村。当时,穆岳身边仅有地方干部五六人、武工队员70余人,敌我力量悬殊巨大。但他临危不惧,沉着冷静地组织部队突围。在激烈的战斗中,他带领战士们奋勇拼杀,冲破了一道又一道封锁线。尽管战士们英勇奋战,但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穆岳不幸以身殉国。 穆岳牺牲的噩耗传来,浑源人民悲痛万分,无不为之痛哭失声。他用生命诠释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无限忠诚,他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永远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之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实现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