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若愚[公元1910年-1958年]+像 山西忻州市五台县人物 赖若愚,一位在中国革命与建设进程中,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书写下壮丽篇章的杰出人物。他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在不同的岗位上闪耀着光芒,为国家的独立解放、社会的进步以及工人阶级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赖若愚于 1910 年 10 月 15 日出生,籍贯为山西五台。他成长于国家动荡、民族危亡的时代,自幼便目睹了社会的黑暗与百姓生活的疾苦,这在他心底种下了改变社会现状、追求光明的种子。青少年时期,赖若愚勤奋好学,积极接触进步思想,努力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1929 年,他考入山西省立第一中学,在校期间,他积极参与学生运动,宣传革命思想,展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热情。1930 年,赖若愚加入中国共产党,自此,他将自己的一生与党的事业紧密相连,全身心投入到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伟大征程中。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赖若愚在山西等地积极开展党的地下工作。他深入群众,宣传党的主张,秘密发展党员,为壮大党的力量默默奉献。在艰难的环境中,他不畏艰险,巧妙地与敌人周旋,多次成功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他组织领导了一系列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为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争取人民的解放权利发挥了重要作用。1931 年,山西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赖若愚不幸被捕。在狱中,他遭受了敌人的残酷折磨,但始终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展现出了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意志和崇高的气节。1933 年,经党组织多方营救,赖若愚获释出狱。出狱后,他立即投入到党的工作中,继续为革命事业奔走忙碌。 抗日战争爆发后,赖若愚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他先后担任中共山西工委组织部部长、晋西南区党委副书记等职务,为建立和巩固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深入敌后,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力量,与日军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晋西南地区,他积极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他组织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破坏日军的交通线和补给线,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同时,他还注重根据地的建设,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发展抗日民主政权,为抗日武装力量提供了坚实的后方保障。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赖若愚始终坚定信念,带领广大军民顽强抵抗日军的侵略,为保卫祖国的山河、抗击侵略者立下了汗马功劳。 解放战争时期,赖若愚担任中共太行区委书记等职务,肩负起领导太行地区革命斗争的重任。他积极组织群众支援前线,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人力、物力支持。他深入农村基层,认真贯彻党的土地政策,开展土地改革运动,使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热情,巩固了根据地的群众基础。同时,他还组织群众踊跃参军参战,壮大人民武装力量,为解放全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他的领导下,太行地区的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赖若愚的工作重心转向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尤其是在工会工作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1950 年,他担任中华全国总工会秘书长,后又担任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主席等职务。在工会工作岗位上,他深入研究工会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推动工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他强调工会要密切联系群众,关心职工的生活和权益,为职工办实事、解难题。他积极组织职工开展劳动竞赛和技术革新活动,激发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贡献力量。他注重加强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职工的政治觉悟和业务素质,培养了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在他的领导下,全国工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工会组织在国家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赖若愚在领导工作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他经常深入基层,与职工群众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和困难,切实解决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他注重倾听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将职工的智慧融入到工作决策中,使各项政策措施更符合实际、更贴近职工。他关心干部的成长与发展,注重培养选拔优秀干部,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他对工会工作充满热情,为推动工会事业的发展付出了大量心血,深受广大职工的尊敬和爱戴。 1958 年 5 月 29 日,赖若愚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年仅 48 岁。他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从革命战争年代的枪林弹雨,到和平建设时期的辛勤耕耘,他始终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他的坚定信念、卓越领导才能和无私奉献精神,为广大干部群众树立了光辉榜样,他的事迹和贡献将永远铭记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长河中,激励着后人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从投身革命的热血青年,到为社会主义建设鞠躬尽瘁的领导干部,赖若愚以其坚定的步伐,踏出了一条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不息的壮丽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