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蝉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在民间传说中,貂蝉原名任红昌,是山西一位村姑,也有人认为吕布部将秦宜禄前妻杜氏(杜秀娘)即是貂蝉。登场于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貂蝉,只是小说家为了增添色彩而加进去的,正史并无记载。
在《三国演义》中,貂蝉为东汉末年司徒王允家的义女,为拯救汉朝,推翻权臣董卓的荒淫统治,受王允所托,上演了可歌可泣的连环计,周旋于两个男人之间,成功地离间了董卓和吕布,最终借吕布之手除掉了恶贼董卓,结束了董卓专权的黑暗时期。之后貂蝉成为吕布的妾,董卓部将李傕击败吕布后,她随吕布来到徐州。下邳一役后,吕布被曹操所杀,貂蝉跟随吕布家眷前往许昌,从此不知所踪。
以下是关于貂蝉生平的详细介绍:
貂蝉的出身与故里之争
故里在忻州的说法:在山西忻州,有貂蝉故里这一文化旅游景点,位于忻州市东南三公里的木芝村。当地乡民传说,桃园三兄弟得势后,把貂蝉送回故里,她死后就埋在这里;也有说法称貂蝉扑剑自戕,关羽得知后将遗体护送回故乡安葬。
其他故里说法:除了山西忻州,还有甘肃临洮、陕西米脂、河北邯郸永年等地也宣称是貂蝉的故里。支持甘肃临洮说的依据包括《三国志平话》中貂蝉自称“贱妾本姓任,家长是吕布,自临洮关相失”,以及《后汉书·董卓传》《三国志》中记载董卓是陇西临洮人,貂蝉作为董府侍婢很可能是董卓从家乡带进京的等。
貂蝉的早期经历
《三国演义》中的记载:在《三国演义》中,貂蝉本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府中的歌伎,因遭十常侍之乱,避难出宫,被王允收留。王允对她极为赏识,将她收为义女。
其他文学作品中的描写:在元代《三国志平话》中,貂蝉是吕布的原配妻子,两人在家乡失散后,貂蝉沦为王允的婢女。而在一些民间传说中,貂蝉原姓李,生于一个贵族之家,儿时家中遭山贼袭击,一夜之间家破人亡,后被童渊养大,为报仇来到洛阳。
连环计的实施
王允的计谋:东汉末年,太师董卓弄权,挟天子以令诸侯,专横跋扈,残害百姓,使得民不聊生。司徒王允一心想要除掉董卓,但苦无良策。他见貂蝉色伎俱佳,且深明大义,于是定下连环美人计,希望借助貂蝉的美貌和智慧,离间董卓与养子吕布的关系。
貂蝉的周旋:王允先将貂蝉暗地里许配给吕布,吕布对貂蝉一见钟情,满心欢喜地期待着迎娶佳人。之后,王允又明着把貂蝉献给董卓做妾。董卓见到貂蝉后,同样被她的美貌所迷惑,立刻将其纳入府中。貂蝉在董卓和吕布之间巧妙周旋,她对吕布展现出深情爱意,让吕布以为她心属自己;同时又在董卓面前表现得温柔妩媚,尽心尽力地侍奉董卓。她利用两人皆好色的弱点,不断挑起他们之间的矛盾和猜忌。
凤仪亭事件:一日,吕布乘董卓上朝时,入董卓府探望貂蝉。貂蝉趁机和吕布相约来到凤仪亭相会,她假意对吕布哭诉被董卓霸占之苦,说自己度日如年,生不如死,只盼能与吕布早日团聚。吕布听后,愤怒不已,对董卓的不满达到了极点。正巧此时董卓回府撞见了这一幕,他看到吕布和貂蝉亲密相会,顿时怒火中烧,抢过吕布的方天画戟,直刺吕布,吕布飞身逃走。从此,董卓和吕布之间的关系彻底破裂,互相猜忌,王允便趁机说服吕布,共同铲除了董卓。
貂蝉与吕布的后续故事
追随吕布:董卓死后,貂蝉便追随了吕布,成为吕布的小妾。在吕布四处征战的过程中,貂蝉始终陪伴在他身边。尽管身处乱世,但吕布对貂蝉十分宠爱,貂蝉也对吕布情深意重。在吕布被曹操军队围困在下邳城时,貂蝉不愿丈夫单独突围,矢言要与他“生则同居,死则同穴,至死不分离”。吕布深受感动,放弃了陈宫提出的妙计,每日只与貂蝉作乐,最终导致下邳城被曹操攻破。
吕布殒命后的下落:曹操擒杀吕布后,貂蝉的下落便成为了一个谜团。在《三国演义》中,并没有明确交代貂蝉的结局,只是说曹操将貂蝉载回许都,此后便没有了下文。而在其他一些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中,对貂蝉的结局有着不同的描述。
貂蝉的不同结局版本
被杀说:清代京剧《关大王月下斩貂蝉》中,貂蝉被塑造为红颜祸水,吕布死后张飞擒了貂蝉送给关羽,关羽认为留着貂蝉“必生后患”,于是将其斩杀。此外,还有说法称曹操为了笼络关羽,将貂蝉赐给关羽,但刘备怕关羽为曹操所用,提醒关羽不要忘桃园结义之情,关羽便赶走貂蝉,貂蝉突遭此变,拔剑自刎。
归隐说:有传说称貂蝉在吕布死后,选择了归隐。她可能回到了自己的故乡,也可能找了一个偏僻的地方,过着平静的生活,从此远离了战乱和纷争。
成仙说:明代杂剧《女豪杰》中,貂蝉的结局是得道成仙。该剧的作者诸葛味水认为“关羽斩貂蝉”的故事颇为荒诞,所以创作了这样一个结局,让貂蝉摆脱了世俗的纷争,获得了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