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徐继畬

晚清大臣、学者

徐继畬

徐继畬[清][公元1795年-1873年,晚清名臣、学者]+像 山西忻州市五台县人物
徐继畬(1795-1873), 字健男,号牧田、松龛,山西五台县(今山西省忻州市)人。晚清大臣、学者,近代地理学家。教育家徐润第长子。 
徐继畬在道光六年(1826年)考中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后被授予编修之职,正式开启仕途。历任广西浔州知府、两广盐运使、广东按察使、福建布政使等职, 此间徐继畬因通商事务久居厦门,多次与美国传教士雅裨理(DavidAbeel)晤谈,并询问世界各地地形。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任福建巡抚,并暂时署理闽浙总督。入朝觐见时,面对道光帝关于各国风土形势的询问,徐继畬奏对详尽,后将其奏对内容编撰成《瀛寰志略》一书。咸丰二年(1852年),因在巡抚任上押送罪人迟缓而被罢免官职。 同治二年(1863年),徐继畬由于对涉外事务的得当处理及对西方政治地理的了解,进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任职,后任总理同文馆事务大臣。同治十二年(1873年),逝世于家中,享年78岁。
徐继畬,字健男,号松龛,1795年12月4日出生于山西省代州五台县东冶镇东街(今属忻州市),是晚清时期的名臣、学者。以下是他的详细生平介绍:

早年经历
徐继畬出身于士宦之家,父亲徐润第是理学家,进士出身,曾任内阁中书、湖北施南府同知等职。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儒学熏陶下,徐继畬自幼聪慧,童年时期就能写文章。他曾随父寓居京师,师从著名文学家高鹗等名人,学业精进。

嘉庆十九年(1814年),徐继畬考中举人。此后,他继续刻苦攻读,终于在道光六年(1826年)考中进士,在朝考中获得第一名,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然而,次年他的父亲去世,徐继畬回乡守丧,期间整理完成了父亲的《敦艮斋遗书》。守丧期满后,他被授予翰林院编修的官职。

仕途经历
监察御史与地方任职:道光十三年(1833年),徐继畬补任陕西道监察御史。他关注世事,对行政事务和地方利弊深入调查研究,所呈交的奏章多关系国家大计和百姓生计,得到道光帝的称赞。道光十六年(1836年),他上奏谈论政治体制应崇尚简洁扼要,切中时弊,获道光帝召见入宫答对,随后被外派担任广西浔州知府。在浔州知府任上,徐继畬整顿治安,打击盗贼,使当地社会秩序得到稳定。之后,他又历任福建延(平)建(宁)邵(武)道员、汀(州)漳(州)龙(岩)道员等职。在汀漳龙道任上,正值英国军舰进犯厦门,他连夜加强防御,与民众据守险要地势,使漳州得以保全,受到总督和巡抚的上奏表扬。
沿海任职与《瀛环志略》编纂:1841年9月,徐继畬升任福建布政使,奉命移驻厦门,兼办通商事务。在此期间,他开始接触西方世界,对各国的情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徐继畬晋京陛见,道光皇帝询问海外形势与各国风土人情,他据所知答对,道光皇帝遂责成他纂书进呈。此后,徐继畬发奋努力,随时采访,广为搜集资料,公余著述。他参考了西人杂说、西方官员的介绍以及魏源的《海国图志》(初版)等,对初稿《舆地考略》(后改名为《瀛环考略》)不断补充完善,最终在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定名为《瀛环志略》并初刻于福建抚署。这本书分10卷,分装6册,总分图共44幅,图文并茂,对各洲的疆域、种族、人口、沿革、建置、物产、生活、风俗、宗教、盛衰以及列国比较等都有详细的叙述和议论,是近代中国较早系统介绍世界地理和各国情况的著作。
巡抚与总督任上: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徐继畬被授予广西巡抚一职,还未赴任就改任福建巡抚,继续办理通商事务。道光三十年(1850年),闽浙总督刘韵珂因病请求休假,徐继畬暂时兼任代理总督。在任期间,他致力于处理通商事务和地方政务,努力维护地方稳定和发展。

罢官回乡
咸丰元年(1851年),徐继畬因在处理福州“神光寺事件”时的方法与林则徐等人意见不合,被言官多次上书弹劾。他被以“身膺疆寄,抚驭之道,岂竟毫无主见,任令滋扰”的理由革职,并召回北京接受咸丰帝当面问询。与咸丰帝对答后,咸丰帝虽评价他为人朴实,但因言官弹劾势重,仍将他降为太仆寺少卿。在太仆寺少卿任上,他曾上《三渐宜防疏》,提出防止大兴土木、吃喝无度、言论堵塞等建议,得到咸丰帝赏识,特旨嘉奖,命书之屏风,置座右。然而,咸丰二年(1852年),徐继畬因吏部追究他之前在福建巡抚任内押送犯官延误,被罢官回原籍。

再度启用与告老还乡
协助办理防务与讲学: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进入山西,攻陷垣曲,山西巡抚恒春上奏请求朝廷派徐继畬协助办理防务。徐继畬受命统率监督官员和绅士全面办理各州府的团练防守,在潞安驻守一年多,亲自巡察各地险要关隘,周密部署防御事宜。咸丰六年(1856年)春,徐继畬受聘于平遥超山书院,度过了近十年的教书生涯,授课之余写成了《两汉幽并凉今地考略》《五台新志》等著作。
晚年任职与去世:1865年,清廷命徐继畬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并授太仆寺卿,后又任总管同文馆大臣。乡居十余年后再度晋京的徐继畬,由于过去的资历和《瀛环志略》的影响,受到各国使臣及同文馆外国教习的尊重。但因年老体弱,他深感不适应当时的形势,无法胜任繁重工作,一再以老病请求致仕。1869年,徐继畬获准返回故里。同治十二年(1873年),恰逢他中乡试六十周年,朝廷赏赐加头品顶戴。同年3月30日,徐继畬在家中去世,享年78岁。

主要成就
思想贡献:徐继畬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驱之一。他在《瀛环志略》中不仅介绍了西方的科学技术,还介绍了西方的民主制度,对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和华盛顿等领袖人物给予了推崇,这在当时的中国具有开创性意义,对后来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产生了重大影响。
学术成就:徐继畬在多个学术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在文学方面,他对古代诗歌进行过认真研究,著有《古诗源评注》等著作,对八股文也有较深的造诣,是清中后期八股文之一大家,著有《退密斋时文》,编有《举隅集》和《超山书院课程》等。在史学方面,他著有《尧都辨》《晋国初封考》等。在地理学方面,除了《瀛环志略》外,还有《两汉幽并凉三州今地考略》《汉志沿边十郡考略》等著作。
政治作为:徐继畬在为官期间,清正廉明,拒绝下属官员的礼金和馈赠,多次离别福建进京时,也拒绝官场朋友赠银,有“清正廉明”的美誉。他关注民生,致力于整顿地方治安、处理通商事务等,为地方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同时,他敢于直言,对清政界腐败及体制机制原因进行深刻剖析,向朝廷提出了广开言路、修改官员考核条文、崇尚节俭等建议。

徐继畬的一生,经历了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的思想和成就为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和社会变革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他的《瀛环志略》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国内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本人也因此被美国收进了《世界名人录》。尽管他的一生充满了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为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进程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上一篇:李力安下一篇:李东流
道光帝第八子
清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之堂弟
已革端郡王载漪第五子
惇勤亲王爱新觉罗·奕誴第五子
清代商人,世博会中国第一人
晚清时期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将领
晚清明将
道光皇帝之孙
贝勒爱新觉罗·载瀛长子
爱新觉罗·常宁第四子
清末小刀会首领
清朝广东水师提督
清代商人,世博会中国第一人
原黑龙江省委书记
香港影视界的传奇人物
贵州省委书记
五代十国时期吴国大臣
清末民初政治人物
近现代文学家、藏书家、版本学家和文献学家
抗美援朝老军医
翁源人物
淞沪警察厅厅长
现代跳水技术之父
清末名将
晚清大臣、学者
黑龙江省委原书记
中华全国总工会原主席
原湖南省委书记
晚清大臣、学者
抗日战争牺牲高级将领
十大元帅,共和国36位军事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晚清大臣、学者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