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李寒谷

“北京文艺青年救国会”领导成员

李寒谷[公元1914年-1952年] 云南丽江市玉龙县人物
李寒谷,男,玉龙县石鼓镇人,出生于1914。幼时在石鼓小学读书,省立丽江中学毕业后,到南京读高中,后转学到北平。1932年,考入北平中国大学文学系,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加入“文艺青年协会”,任“北京文艺青年救国会”领导成员。一面读书,一面当报馆,进行文学创作,曾先后在《文史》、《文学》、《国文周报》、《中国的一日》、《中流》、《云南旅平学会季刊》等刊物上发表作品,其中有小说《三仙姑之秋》、《雪山村》、《狮子山》、《三月街》、《寸五娘》、《诉讼》、《凤凰岭》等,散文特写《劳街一夜》、《夜巷小景》、《山居》、《插秧》等,书评《读书札记》等。1937年,因病回到昆明,创办云南《文艺季刊》,任总,在《文艺季刊》、《云南季刊》、《丽江旅省学会会刊》等刊物上发表小说《劫》、《变》,诗歌《丽江吟》,论文《现阶段的文学之路》、《王充对文学的几个主张》等。在评论文章中,提出文人文学溯源于民间文学,反对那种歧视民间文学,认为民间文学不应写入文学史的观点。1938年,因病回乡休养,捐地献物,创办三仙姑高等小学,抱病担任校长,后瘫痪。病中著《尹先生》、《北平,我亲爱的母亲》等作品。1952年去世。
李寒谷(1914—1952年),原名李培阳,字寒谷,纳西族,是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石鼓镇人。他是纳西族文学史上第一位用白话文进行小说创作的作家,与同籍作家范义田被誉为“金沙江边两才子”。以下是其详细生平介绍:

求学经历
李寒谷出生在当地殷实人家,自幼聪颖好学,受纳西民族崇文尚艺传统影响,对文学有着浓厚兴趣。他幼时在石鼓小学读书,后考入云南省立丽江中学。中学期间,他常利用假期到丽江举人王竹淇处学习古文,打下了坚实的古典文学基础。

从丽江中学初中毕业后,李寒谷随兄长前往南京读高中,后又转学到北平。1932年,他考入北平中国大学文学系,在这里,他接触到了丰富的学术资源和新思想,为其日后的文学创作和思想发展奠定了基础。

投身文艺与抗日救亡运动
在北平求学期间,李寒谷积极投身文艺活动和抗日救亡运动。1934年秋,他与王西彦、余修等人组织“绿洲文艺社”,并创办《文史》双月刊。随着抗日战争形势的发展,“绿洲文艺社”扩大改组成“文艺青年协会”,后又与“北方左联”组织的“平津青年作家协会”合并,共同成立“北平青年文艺救国会”,李寒谷被选为该会领导成员。

他以文艺为武器,积极宣传抗日救亡思想,先后在北平的《京报》《风谷周刊》《小说月报》以及天津、上海、武汉等地的诸多刊物上发表作品,因其出色的创作才华,被列为八大青年作家之一。这一时期,他创作了《三仙姑之秋》《雪山村》等一系列作品,这些作品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文学创作成就
李寒谷的创作以小说为主,也涉及诗歌、散文、论文等多个领域。1934年发表于北平《文史》上的《雪山村》是他的第一篇短篇小说作品,也是其代表作之一。小说描写了丽江玉龙雪山脚下的小村子在大旱之年,遭受国民党官兵、官府和土匪多重剥削压迫的悲惨景象,深刻揭露了官、兵、匪残害人民的黑暗现实。

1935年发表于《国闻周报》上的《三月街》同样是其佳作。此外,《虎跳岩》《劫》《寸五娘》《凤凰岭》《狮子山》等小说,也都围绕着家乡人民的苦难生活展开,展现了纳西族人民在旧时代的艰难处境,同时热情歌颂了群众奋起反抗的斗争精神。

1938年发表于《文艺季刊》上的短篇《变》,则反映了红军长征给苦难的纳西族人民带来的喜悦和希望,体现了他对时代变革的敏锐感知。他的自由诗《丽江行》发表于1938年4月的《文艺季刊》,集中反映了反帝反封建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

除了小说和诗,他还创作了不少风格清新、明快、自然的散文,如《江边“古宗”》《劳街一夜》等,其中《插秧》于1936年被茅盾收入《中国的一日》。这些散文以表现纳西族风情和地方色彩见长,展现了家乡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

此外,李寒谷还发表了《王充对文学的几个主张》《中国现阶段文学之路》《云南的刊物联合起来》等论著,提出了文艺为抗战服务、文艺大众化以及抗日文艺要“以大众的生活为主体”等文学主张,体现了他对文学功能和发展方向的深刻思考。

回乡办学与晚年创作
1937年,李寒谷大学毕业后回到昆明,一面在昆华大学教书,一面与杨光洁等人创办《文艺季刊》,继续从事抗战文艺工作。然而,1938年4月,他因患帕金森氏病,由母亲接回故里,到外婆家养病。

养病期间,李寒谷依然心系家乡教育和文化事业。他捐地献物,创办了三仙姑高等小学(其前身是“桥头里第一初级小学”,后改名“三仙姑初级小学”,解放后命名为“红岩完小”,1999年改名为玉龙县石鼓镇“广发希望小学”),并自任校长。他克服身体的病痛,致力于家乡教育,为当地培养人才。

尽管疾病缠身,李寒谷并未放下手中的笔。他利用课余时间搜集了数千首民歌,还抱病创作了长诗《北平,我亲爱的母亲》及几十首古体诗。此外,他还创作了《尹先生》等作品,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坚持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

1952年,李寒谷因病去世,年仅38岁。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充满了奋斗与奉献精神,他以文学为工具,反映社会现实,传播抗日救亡思想,同时致力于家乡教育,为纳西族文学和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纳西族文化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5-6-27 14:32
上一篇:方国瑜下一篇:和志强
秦国名将
唐代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道士
山西省委原书记
唐朝第二位皇帝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晚清时期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将领
2000年悉尼奥运会冠军
脱口秀演员
唐宪宗时期殿中侍御史
中华民国时期军事家、爱国将领,“新桂系”领袖
国务院总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原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苏联第 5 任最高领导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
原中共云南省委第一书记
原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
原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坚定的爱国主义者
青海省委原书记
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位女演员
澳大利亚政治家
抗美援朝烈士
舍身堵枪眼的志愿军战士
革命烈士
中国同盟会成员
著名作家
战斗英雄
战斗英雄
雕塑大师
“北京文艺青年救国会”领导成员
“北京文艺青年救国会”领导成员
著名历史学家
清朝镇南、晋宁、宜良诸州、县学正
当代著名社会科学家
中共云南省委原副书记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