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木公

明代纳西族土司、诗人

木公

木公[明][公元1495年-1553年]+像 云南丽江市古城区人物
木公,字恕卿,号雪山,又号万松。历经明朝弘治、正德、嘉靖三个时期的纳西族诗人、木氏十四世,丽江第八代土知府。
诗作有《雪山始音》《隐园春兴》《庚子稿》《万松吟卷》《玉湖游录》《仙楼琼华》等6个集子,诗、词、歌、赋,共1400余首。木公早期诗作多写自然景物,寄情山水。后期诗则写风俗人情,多直抒胸臆。
木公:明代丽江的诗宗土司与文化桥梁  

一、雪域王胄的早年淬炼:生于显赫而志在文心(1495-1515)  

1495年,木公出生于丽江府通安州(今丽江古城区)的木氏土司家族,为木氏第十二世土司木定之孙、木泰之子。作为纳西族世袭统治者,木氏自元代受封以来,便以“慎守封疆,忠君爱国”为治家根本,而木公的诞生正值家族势力鼎盛期——祖父木定因助明廷平定叛乱获封“忠义”称号,父亲木泰则是首位留下汉文诗作的土司,家族“尚文重教”的传统为他埋下了文学基因。  

幼时的木公在木府“万卷楼”接受精英教育,除学习纳西族东巴文化外,更延请汉族文人教授四书五经、诗词歌赋。他天资聪颖,6岁能诵《诗经》,9岁习书法,尤其对李白、杜甫的诗作表现出浓厚兴趣,常于玉龙山麓临帖赋诗。1506年,11岁的木公随父亲觐见云南巡抚陈金,其现场所作《雪山吟》“雪压危峰万壑寒,仙槎一泛斗牛间”令陈金惊叹,赞其“有谢灵运之才”。  

1510年,父亲木泰病逝,15岁的木公按例袭职前需赴昆明接受明廷考核。途中,他沿金沙江而下,目睹“江流到此成逆转,奔入中原壮大观”的壮丽景象,写下《金沙江》组诗,以“劈开蕃域斧无痕,流出天南气自吞”的雄浑笔触,初显对山川地理的独特感悟。在昆明,他与时任云南提学副使的李梦阳弟子何孟春结交,何孟春赠其《李空同诗集》,这成为他日后践行“复古主义”诗风的重要启蒙。  

二、土司生涯的双重角色:文治武功的平衡之道(1516-1539)  

1516年,21岁的木公正式袭任丽江军民府知府。彼时,丽江虽为边疆要地,但北有吐蕃部族侵扰,南有大理段氏残余势力,内部亦需协调纳西、白、彝等民族关系。木公继承先祖“以文治边”的策略,一方面整饬武备,在玉龙雪山隘口修建关隘,训练“木氏土军”;另一方面则大兴文教,扩建木府万卷楼,广收汉、藏、纳西典籍,使丽江成为滇西北的文化中心。  

1522年,木公亲率土军平定维西傈僳族部落叛乱,凯旋途中作《平寇诗》:“剑戟横空杀气高,千山草树尽风毛。捷书飞到长安日,天子临轩赐锦袍。”诗中既显军事才能,又透露出对中央王朝的忠诚。次年,他主持修建“忠义坊”,亲书“天雨流芳”匾额(纳西语意为“读书去吧”),将汉文化推崇与纳西族劝学传统结合,此坊至今仍是丽江文化地标。  

在治理上,木公推行“屯垦戍边”政策,引玉龙雪山融水开垦农田,在束河、白沙等地推广汉地农耕技术;同时设立“茶马互市”官市,规范与藏区的贸易,使丽江成为明中后期滇藏贸易的枢纽。1526年,他主持编纂《木氏宦谱》,系统梳理家族世系与治绩,其中“土地人民,悉归朝廷;贡赋差徭,不缺常额”的表述,明确了木氏“守土臣节”的政治立场。  

三、诗酒唱和的文化自觉:构建边疆文学共同体(1540-1548)  

1540年,木公迎来文学创作的爆发期。他将历年诗作整理为《隐园春兴》《雪山庚子稿》等诗集,但自觉“边疆之作,恐贻中原笑”,遂托赴京述职的使者将诗集转呈时任翰林学士的杨慎。杨慎(杨升庵)因“大礼议”贬谪云南,正致力于边疆文化研究,读其诗后惊叹:“丽江木公,文藻不殊中士,且其地有雪山之奇、金沙之胜,非人间俗笔可及。”  

杨慎亲自为木公诗集作序,称其诗“上逼汉魏,下追盛唐”,并推荐给南京文坛领袖顾璘、苏州文人文徵明等。1543年,木公诗作经杨慎删定,以《雪山诗选》之名在南京刊刻,成为明代第一部由边疆少数民族作家出版的汉文诗集。文徵明为此题写扉页,顾璘作跋赞曰:“滇南有二宝,一曰雪山,一曰木公诗。”  

木公与杨慎的文学交往堪称明代边疆与中原文化互动的典范。两人虽未谋面,却书信往来三年,讨论诗法、史地与民族文化。杨慎在《寄木公》中写道:“浮云不隔三千里,明月犹同一片天”,木公则回诗:“愿得随君化鸣凤,翱翔千仞向朝阳”,既表仰慕,亦喻边疆向心之意。这种跨地域的文化认同,对巩固明王朝在西南的统治具有特殊意义。  

1545年,木公在丽江主持“雪山诗会”,邀请滇西北各民族文人与会,白族诗人李元阳、彝族学者高桂枝等皆赴会唱和。他在诗会序言中提出“文以载道,道通古今,不分华夷”的理念,推动了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此次诗会的作品结集为《雪山联唱》,成为研究明代滇西北文学圈的重要文献。  

四、暮年的文化传承与历史定位(1549-1553)  

1549年,木公将土司之位传给儿子木高,自己退居“隐园”专心著述。晚年的他致力于整理纳西族文化遗产,命东巴祭司将口传的《创世纪》《黑白之战》等经典译为汉文,并存于万卷楼。他还主持绘制《木氏宦迹图》,以图文形式记录家族史,其中“木公与杨慎书札”“雪山诗会”等场景,成为文化交流的视觉见证。  

1553年,木公在丽江病逝,享年58岁。明世宗听闻其逝,遣云南布政使司赐祭,追赠“太中大夫”。临终前,他留下遗训:“后世子孙,当以忠孝为本,文治为尚,勿恃武而轻文。”其子木高遵其遗志,扩建万卷楼至“藏书万卷,集天下之珍”,并刻《木公诗集》全帙,使父亲的文学成就得以传世。  

木公的历史意义远超一般土司:作为文学家,他以汉文诗作打破了“边疆无文”的偏见,其诗风兼具盛唐气象与雪域豪情,如《石鼓》一诗“武侯曾此渡,五月尚飞霜”,将诸葛亮南征典故与滇西北气候结合,形成独特的“边地盛唐体”;作为文化使者,他通过与杨慎等中原文人的互动,构建了边疆与中央的文化纽带,《雪山诗选》被《四库全书》收录,成为少数民族作家进入中原文化体系的标志性事件;作为统治者,他将“文治”理念融入边疆治理,使丽江在明代成为“诸夷慕义,文教日兴”的典范。  

如今,木府万卷楼内仍陈列着木公的诗作刻本与书法真迹,其“天雨流芳”的文化理想已融入丽江的城市基因。从文学角度看,他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文学史上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从历史角度看,他的一生见证了明代国家认同在边疆地区的建构过程——这位“左手持剑、右手握笔”的土司诗人,用诗章与治绩,在雪域高原上书写了一段民族融合的文化传奇。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5-6-27 12:03
上一篇:王丕震下一篇:木泰
明清小说四大家
明朝开国皇帝
明朝开国功臣
明朝官员
明神宗朱翊钧第七子
明朝第四位皇帝
泗阳人物
孝勇双全
明朝第三位皇帝
明朝第二位皇帝
明朝开国六王,名将,中国古代十大勇将
明孝宗朱祐樘的次子
明代纳西族土司、诗人
诗人、文化传播者、文艺活动推动者
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
初唐奇谲诗人
中国古代十大文豪
唐朝宰相,中国六大政治家,唐朝诗人
元朝著名女诗人
书法家、篆刻家、诗人
清初著名学者、诗人
南宋末诗人、画家
诗人、作家、书法家、新闻工作者
清代女诗人
中国古代十大文豪
当代“巴尔扎克”
明代纳西族土司、诗人
明朝云南丽江府土知府、书法家、诗人
原武警云南边防总队政委
云南省文联艺术研究员
清朝丽江府土知府
革命烈士、英勇献身的模范指导员
明朝丽江府土知府、中宪大夫、大中大夫
丽江第二十一代土知府、诗人
明代杰出诗人、散文家、书法家
丽江第九代土知府
明末清初丽江府土知府
明代纳西族土司、诗人
明朝云南丽江府土知府、书法家、诗人
明朝丽江府土知府、中宪大夫、大中大夫
清朝丽江府土知府
丽江第九代土知府
清朝镇南、晋宁、宜良诸州、县学正
明代杰出诗人、散文家、书法家
丽江第二十一代土知府、诗人
明末清初丽江府土知府
明代纳西族土司、诗人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