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杰[公元1912年-2008年] 云南省丽江市人物 著名书法家,中共云南省工委原书记 李群杰(1912年10月4日—2008年),字杰夫,笔名怒涛、揭腐,男,纳西族,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1931年入北平民国大学学习,次年考入国立中山大学政治系,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纳西族历史上第一位中共党员。抗战期间受中共中央长江局委派回到云南重建遭受严重破坏的中共云南地下党,组建中共昆明支部,后任中共云南省工委书记,为党在云南的建立与发展尤其是团结广大爱国人士方面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昆明军管委文教接管部部长,云南省人民政府委员,云南省文教厅副厅长(主持工作),云南省民委副主任,云南省政协第一届秘书长,云南省政协专职常委,云南省文史研究馆名誉馆长,云南中共党史学会会长,云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等职。 李群杰书法本自唐楷颜体,后参入何绍基书风,60年风雨人生路,形成宽博大度的书风,格调极高。 李群杰(1912年10月4日—2008年),字杰夫,笔名怒涛、揭腐,纳西族,是云南省丽江市杰出人物,在革命、建设及文化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卓越贡献。以下是其详细生平介绍: 书香世家出身与求学经历 李群杰出生于丽江县大研镇忠义村一个纳西族书香家庭。其祖父李怀忠曾任雪山书院院长,父亲李耀三毕业于云南法政学堂,曾任唐继尧时代云南督军署军法官,家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1918年,6岁的李群杰开始读私塾,后进入云南省立第三中学(丽江中学)读书。他自幼聪慧,在故乡丽江“中学堂”接受新式教育时,便能轻松应对数理化文史地等15门功课,还醉心阅读《新青年》及陈独秀、胡适、鲁迅、郭沫若等新文化先驱的论著。青少年时代,他以丽江诗人木公诗句“忧国不忘驽马志,赤心千里壮山河”为座右铭,立下“精忠报国”的宏愿。 16岁时,李群杰邀约纳西族同乡随马帮历经艰辛,行路1300里前往昆明求学,考入东陆大学(云南大学的前身)预科学习。1931年秋,他考入北平民国大学深造,受中共党员黄松龄教授影响,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32年秋,又考入广州中山大学法学院政治系学习。读书期间,九一八事变爆发,李群杰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组织救亡呼声社,参加中共地下党组织的中山大学马列主义行动团,并用杰夫、揭腐等笔名发表文章,宣扬革命理论,针砭时弊。其以历史唯物论观点剖析农民革命的毕业论文《太平天国的政治思想》,获中山大学优学金质奖章,并由上海真理出版社出版发行。 投身革命与党组织重建 1936年7月毕业后,李群杰受党组织推荐到“华南救国会”工作,兼任《港报》编辑。1937年5月1日,他在香港由杨康华、李驹良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纳西族中的第一个共产党员。 同月下旬,李群杰奉命回云南恢复遭受重创的党组织。7月,中共南方临时工作委员会批准成立中共昆明支部,他担任书记。1938年8月,中共云南省特别委员会成立,李群杰任书记。1937年至1939年,他先后担任中共云南省特委书记和中共云南省工委书记,与马子卿、费炳等工委同志共同努力,为党组织在云南的重建和壮大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他主持出版《前哨》杂志,在工人中产生较大影响,同时积极发展壮大地下党组织,推动统一战线,宣传联合一切力量共同抗日。 隐蔽战线的斗争 1939年4月以后,根据组织决定,李群杰离开省委领导岗位,打入国民党军政机关,从事上层统战和情报工作。他凭借妻子舒自秀(出身鹤庆名绅舒家,是云南名宿赵藩的外孙女,其舅舅、姨父均为云南军政要员)的家族关系,先后以云南省政府单行法规编审委员会秘书、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调查室昆明调查站调查员等多种公开身份为掩护,为地下党提供机要情报和绝密文件,保护党的组织和同志,还为党组织筹措经费。 在昆阳县长任上,他倡导疏浚县河,根除水患,保障农田灌溉,获省政府奖励与民众称赞,还重修郑和之父马哈只墓庐并写跋刻石立碑。在邓川县长任上,他翦除“水草霸”等“四大恶霸”,抓捕正法滇西悍匪“小霸王”,为民除害。两任县长期间,他为云南地下党负责人郑伯克提供了大量经费,成为地下党活动的“钱袋子”和“武备库”。 狱中坚守与云南解放后的贡献 1949年9月,国民党云南省政府主席卢汉搞“九九整肃”,李群杰不幸被捕入狱。面对敌人的高官厚禄诱惑和电击、老虎凳等酷刑,他始终坚贞不渝。后经党组织营救及国民革命元老李根源等担保,他幸免于难。 1949年12月9日,卢汉宣布云南起义,李群杰任云南省临时军政委员会文教处处长。1950年2月初,任云南省“各族人民迎军委员会”副主任。云南解放后,他先后担任昆明军管会文教接管部副主任、云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省文教厅副厅长(主持工作)、省民委副主任等职。1955年,他参与筹备云南省政协,任省政协首届秘书长,还兼任中苏友好协会云南分会秘书长,为云南文化教育事业、边疆民族工作和爱国统一战线工作付出了大量心血。 蒙冤与平反后的岁月 1955年12月8日,李群杰在“肃反”运动中被宣布隔离审查,1958年4月被正式逮捕入狱,度过了18年的牢狱生活。但他始终坚信党和人民,共产主义信仰矢志不渝。 1982年2月17日,李群杰得到平反并恢复党籍。此后,他历任云南省政协专职常委、云南省文史研究馆名誉馆长、云南中共党史学会会长等职。组织上安排他享受副省级待遇,他却淡泊名利,展现出共产党人的宽广胸襟。 书法艺术成就与贡献 李群杰还是著名的书法家。他青少年时代在丽江师从纳西族书画家张文湛习字,打下坚实基础,后从学于邹鲁、袁嘉谷等诸多名宿。其书法以唐楷颜体为本,后参入何绍基书风,形成大气磅礴、宽博大度的风格。 1984年,在李群杰的积极倡导下,中国书法家协会云南分会成立,他担任创会主席。他为云南书法事业的发展倾尽心血,推动云南书法史研究、篆刻团体组建和书法人才培养走上正轨。其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被毛主席纪念堂、周恩来纪念馆等多个博物馆、纪念堂收藏,还流传到美国、德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90岁后,他将个人的一批书法作品捐赠给故乡丽江的木府博物馆和云南省档案馆,并以所得奖励和积蓄在丽江地区中学设立“李群杰奖学金”,助力家乡教育事业发展。 2008年,李群杰去世后,他的骨灰和着鲜花撒在玉龙雪山麓,魂归故乡。李群杰的一生,是为党尽忠、为国分忧的一生,他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其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以及在书法艺术领域的卓越成就,都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