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际轩[公元1840年-1912年] 湖北省潜江人物 万际轩,号云荪,是湖北省潜江(今园林办事处辉煌居委会)人。他是潜江城万氏迁潜的第十世,也是万氏家族入仕学位最高者,为进士出身。 万际轩的父亲万芾,字圣思,号九华,是岁贡生,饱读经书,人们皆以为他会乡试夺魁,但结果屡试不第,咸丰元年(1851)被乡举为“孝廉方正”,后成为一名终身没有入仕的“候选训导”,一生设馆授徒,是当时潜江闻名的私塾先生,其“制艺、诗赋、书法皆精,著作尤丰”,是光绪六年(1880)《潜江县志续》的编撰者之一。 万际轩年幼时,因老三万时绳没有儿子,按族人议定被过继给万时绳,后万时绳五十八岁得子,万际轩又过继给老四万时醇为子。他自幼聪明好学,读书入仕比他父亲顺利很多。光绪元年(1875年),三十一岁的万际轩乡试中举,次年参加会试即中进士。 中进士后,万际轩即在京城为官,初授工部主事,后擢升农工商部员外郎,官至五品。然而,清光绪到宣统年间(1875~1909)是清朝末年,朝政混乱,官场腐败,内忧外患,满族官员占据重要岗位,汉官多为闲职,常遭排斥和歧视。农工商部在当时属于“冷曹”,是典型的清水衙门,万际轩虽有才华却难以施展,只能浮沉郎署三十年,才获一迁。 甘鹏云先生在1922年编著《书徵》时,从万际轩的次子万仲敷手中征集到了万际轩所著的《纫秋山馆诗集》(四卷,手抄本)。从这部诗集的“按语”中可知,甘鹏云视万际轩为先辈、为先生,敬仰其不图名利、淡然处世的内心世界。《诗集》“按语”开头写道:“云荪先生性恬退,能自守,不迩名利,不奔走权贵,已故。浮沉郎署三十年,才一迁外郎”。文中还提到万际轩“禄入薄殊,不足自给,八口嗷嗷,泊如也”,尽管俸禄难以养家糊口,他仍不折腰弄权谋官、受贿敛财。在时局每况愈下而又无所事事的情况下,万际轩每日下班后“则闭户读书,或小酌自遣”。 甘鹏云赞赏万际轩的诗,称其“取径梅村(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吴伟业)、渔洋(清中期著名诗人王士祯),而上溯乐天(白居易)、放翁(陆游),旁及遗山(元好问)、青丘(高启)”,其诗“用意微婉深至,但取自适性情而已,不规规古人格律也”。万际轩作诗甚多,但他“懒不自收拾,辄随手散去,间有存者,又久未写定,以故不成书”,这也与其淡泊名利及经费匮乏有关。 万际轩“待人极厚,而诱掖后进尤为勤恳”。光绪二十九年(1903),甘鹏云中进士后被派水部“观政”,因水部掌印人是满人,汉人很少,他无所事事,认为“国家立法定制,胡名实不相符”,很是苦闷,便专程去向万际轩请教。万际轩以过来人的经验说道:“子毋然水部之习俗,相沿盖二百余年矣!积重不可返,然亦未尝非我辈之利也。部务希简,方有宽余岁月容我辈读书。否则,夙夜在公奔走之不暇,奚暇读书哉?以读书消闲,其益当倍蓰。冷曹无事,可用自幸,无容自阻也”。一番话让甘鹏云茅塞顿开,对万际轩身处庸碌繁俗却抱负旷远、宅心沉静佩服得五体投地。 此外,万际轩“笃于孝友,族中子弟,无论亲疏,都命进京求学,多方扶掖”。清末民初,在万际轩这位朝廷员外郎的“多方扶掖”下,潜江城万氏家族先后有近二十人进京求学。这些万氏后人在京城的名校毕业后,或任职或迁居于北京、上海、天津、四川、重庆、山东、浙江、湖南、河南、内蒙古、台湾等省市,或侨居美国、德国等,且都卓有建树。例如,万际轩的后代中有“中华民国将军府将军”万德尊,民国时期在政界、军界颇有名气的万枚子(万德涵),台湾著名的教育家、教授万徽(又名万足吾),享誉世界的戏剧大师曹禺(乳名万家宝),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乳名万家钢)等。 1912年,万际轩去世,结束了他平淡却又不失高尚品格的一生。他的淡泊名利、勤奋好学、待人忠厚以及对家族的贡献,都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万氏家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也为潜江的历史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