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籁声是自然门武学的第三代掌门,师从“江南第一腿”刘百川与南北大侠杜心五,堪称当代武林宗师。他一生教授了3000名徒弟,其中不乏全国武术冠军和高手,还撰写了16部武术专著,对后世武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915年,万籁声进入北京国立农业大学就读,期间他拜赵鑫洲为师,学习少林六合门武术。在赵鑫洲的引荐下,他又前往“南北大侠”杜心武处进一步深造。到了1934年,万籁声被任命为梧州广西大学的体育部主任。之后,他陆续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的武术对抗赛大会担任总裁判长、在洛阳补充兵训练处担任武术教官,还受中央训练团之邀,出任武术总教官。1942年,因应日寇尚武之势,福建省主席刘建绪邀请万籁声担任当时省会永安所创办的福建省体育师范学校校长。随后,他又接受福建省农学院的聘请,出任体育教授。1945年秋末,万籁声考取中医骨伤科执照,开始以骨伤科医生的身份行医。1949年后,他专注于医学,撰写了大量医学专著和武术教程。1956年,国家体委在北京举办全国武术表演,万籁声被福建省政府指定为代表,不仅参赛还担任裁判。1982年12月,他受邀参加全国武术工作会议。万籁声于1992年8月8日逝世。
万籁声:文武双全的传奇武者
万籁声原名万常,字常青,1903年2月出生于武昌葛仙镇的书香世家。自幼聪慧好学的他,对武术有着浓厚兴趣,读书之余常与伙伴们练习拳脚,这份对武术的热爱,为他日后的传奇人生奠定了基础。
中学时,万籁声离开家乡前往北京,住在曾任民国初期政府教育次长的叔叔家中。1920年,他考入北平农业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当时,中国处于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百姓生活困苦,国人还被蔑称为“东亚病夫”。目睹这一切,万籁声深感民族存亡之重,立志以“武术救国”。在课余时间,他勤奋练习武功,先后师从杜心五、赵鑫洲、杨度之等多位武术名家,学习武术内外功、道功和药功,不断提升自己的武术造诣。
一次,北京《晨报》刊登的武林故事引发热议,农大的林教授鼓励已大学毕业且武功精湛的万籁声撰写武术文章。万籁声欣然应允,他打破“文人不武,武人不文”的传统观念,在《晨报》上连载武术文章。这些文章立论新颖、内容详实,且图文并茂、文笔流畅,一经发表便轰动京师,广受读者喜爱。在师友的建议下,这些文章结集出版,定名为《武术汇宗》。著名剧作家、诗人田汉建议万常青改名为万籁声,192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武术汇宗》,“万籁声”这个名字也自此广为人知。
1928年10月,全国国术比赛在南京举行,26岁的万籁声担任河北和北京代表队领队,率二十余名拳手参赛,并在比赛中脱颖而出,被推为魁首。中央国术馆馆长张之江对其赞不绝口,经过与其他高手较量,万籁声凭借高超武艺赢得“武状元”的美誉。在此期间,他还得到罗汉门刘百川的真传,并向佛家“同心小补堂”堂主邓学辉学习,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武学体系。
1929年,李济深邀请万籁声前往广州担任两广国术馆馆长,同行的还有李先五、傅振嵩等五位北派武林高手,这便是武林中著名的“五虎下江南”。万籁声上任后被授予“少将”军衔,其同行高手也分别获得相应军衔并担任教官。然而,两广地区的武林高手因地方主义和门户之见,对万籁声担任馆长一事颇为不满,纷纷提出异议。李济深下令,若有人不服,可与万籁声比武,胜者即可取代其馆长之位。在两个月内,多位“武林高手”前来挑战,均败于万籁声手下,他也因此在两广地区声名大噪。可惜,由于国民党内部纷争,李济深被蒋介石囚禁,两广国术馆因开支问题被陈济棠下令解散。1931年冬,湖南省何键因欣赏万籁声的武功,通过杜心五邀请他担任湖南国术训练所所长。
此后,万籁声在多个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武术专长:1934年任广西大学体育部主任;1936年在广西南宁举办的省武术对抗赛大会上,受白崇禧邀请担任总裁判长,并进行示范表演;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在洛阳补充兵训练处任武术教官;1938年冬末,担任国民党中央训练团国术总教官;1942年,应福建省主席刘建绪之邀,创办福建体育师范学校并担任校长,后又任福建农学院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他在福州东街卫生院担任骨伤科医师,还多次在武术比赛中担任总裁判长,并在全国武术评奖观摩大会上获奖,受到中央领导接见 。
万籁声一生著作颇丰,著有《武术汇宗》《原式太极拳图解》《国术教本》等多部关于武术、气功、伤科等领域的专著,为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在武术生涯中,万籁声展现出非凡的实力和高尚的武德。担任湖南国术训练所所长时,当地武林高手“马老道”因不满其任职,发动挑战。万籁声为避免江湖恩怨,提议在何键面前比武,并约定败者需磕头拜师。比武当日,马老道一方的三名高手先后上场,均被万籁声轻松击败。最后马老道亲自上阵,也仅两个回合便被万籁声踢翻在地。这场比武不仅展现了万籁声的高超武艺,更体现了他促进武术界团结的胸怀。此后,众多武术高手慕名而来,在万籁声的主持下,湖南国术训练所培养出大批武术人才。
除了武艺超群,万籁声还精通中医中药知识。他擅长运用秘授方药,自制各种丹膏丸散,在接骨推拿方面更是技艺精湛,能让骨折、脱臼等伤者手到病除。抗日战争期间,他在重庆任职时,同事们患病常找他诊治,他不仅免费治疗,还赠医赠药,无私奉献。曾有建筑工人不慎摔伤,万籁声及时施救,通过手法复位和药物治疗,使其一个月便康复。1945年抗战胜利后,万籁声正式以行医为生,但他始终秉持着济世救人的原则,对生活困难、患病或遭遇挫折的人慷慨相助,展现出侠骨仁心的高尚品格。万籁声以其卓越的武术成就、精湛的医术和崇高的品德,成为了中国武术史上的传奇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