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朱德(1886 年 12 月 1 日 - 1976 年 7 月 6 日),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四川仪陇人。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朱德同志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毫无保留地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他的卓越功勋和崇高风范,深深铭记在中国人民心中。 1886 年 12 月 1 日,朱德出生在四川省仪陇县一个贫苦佃农家庭。尽管家境贫寒,但他自幼便勤奋好学,展现出坚定的毅力和对知识的强烈渴望。1905 年,19 岁的朱德参加了县试,随后进入南充县高等小学堂读书。在那里,他接触到新思想、新文化,开始对国家的命运和社会的变革有了更深刻的思考。1907 年,朱德考入四川高等学堂附设体育学堂,接受了较为系统的体育教育和军事训练,这为他日后的军事生涯奠定了基础。毕业后,他回到仪陇县立高等小学堂任体育教习,然而,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民众的苦难让他深感痛心,他决心寻找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1909 年初,朱德离开家乡,前往昆明,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在讲武堂期间,他刻苦学习军事理论和技能,积极参加各种军事训练和实践活动,成绩优异。同时,他深受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坚定了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信念。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朱德积极投身于这场伟大的革命运动。他随云南新军参加了攻打总督府的战斗,作战英勇,表现出色,因功被提拔为连长。此后,他又参加了护国战争、护法战争等,在战斗中不断积累军事经验,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事将领。在护国战争中,朱德率部与北洋军激战,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声名远扬。 1922 年,朱德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毅然放弃了在旧军队中的高官厚禄,前往德国留学。在德国,他结识了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人,通过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参与革命活动,他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同年 11 月,经张申府、周恩来介绍,朱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踏上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征程。1925 年,朱德因从事革命活动被德国政府驱逐出境,随后前往苏联学习军事。在苏联期间,他学习了先进的军事理论和战略战术,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军事素养。1926 年,朱德回国,积极投身于国内的革命斗争。他受党组织派遣,到四川军队中从事革命工作,利用自己在旧军队中的关系,积极宣传革命思想,开展兵运工作,为后来的武装起义奠定了基础。1927 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中国革命陷入低潮。在这危急关头,朱德参与领导了南昌起义,担任起义军第九军副军长。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起义军在南下途中遭遇敌人的围追堵截,面临重重困难,但朱德始终坚定信念,带领部队顽强战斗。在三河坝战役中,他率部与敌人激战三天三夜,成功掩护主力部队转移,自己则率领剩余部队继续艰苦转战。1928 年 1 月,朱德、陈毅领导了湘南起义,发动了宜章年关暴动,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组建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同年 4 月,朱德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和湘南起义农军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不久改称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朱毛会师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壮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武装力量,为中国革命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此后,朱德与毛泽东一起,领导红军多次粉碎国民党军队的 “围剿”,巩固和扩大了革命根据地。他们共同制定了一系列适合中国革命实际的战略战术,如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的十六字诀,为红军的作战提供了重要指导。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朱德始终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以身作则,深受广大官兵的爱戴和尊敬。 1934 年 10 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朱德担任红军总司令,与毛泽东、周恩来等一起领导红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长征。在长征途中,他坚定地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战略决策,指挥红军突破了敌人的重重封锁,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在遵义会议上,朱德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为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后,他协助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著名战役,带领红军胜利完成了长征,为中国革命保存了有生力量。到达陕北后,朱德继续担任红军总司令,积极参与领导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工作。1937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朱德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后改称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率领八路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他指挥八路军取得了平型关大捷等一系列战斗的胜利,打破了 “日军不可战胜” 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信心。在艰苦的抗战岁月中,朱德始终坚持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他注重加强八路军的建设和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干部和战士,为夺取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朱德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协助毛泽东指挥全国解放战争。他参与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的战略决策,组织指挥了许多重大战役,如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以及渡江战役等。在这些战役中,朱德充分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为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立下了赫赫战功。他深入前线,了解战场形势,及时调整作战部署,为战役的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他还积极参与党的各项工作,为解放区的建设、土地改革以及党的建设等方面出谋划策,贡献了大量心血和智慧。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朱德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此后,他继续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操劳。在国防建设方面,他积极推动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加强军队的正规化、制度化建设,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他关心军队的装备更新和军事训练,为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国防军付出了努力。在经济建设方面,他深入基层调研,关注农业、工业等各个领域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他重视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党和国家的领导工作中,朱德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积极参与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为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推动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976 年 7 月 6 日,朱德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 90 岁。朱德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他的坚定信念、卓越领导才能、高尚品德和优良作风,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他的功绩将永载史册,激励着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