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泰中[公元1886年-1927年,滇军指挥官] 云南曲靖会泽县人物 邓泰中(1886年-1927年6月19日)字和卿,云南会泽人。清末民初军人。滇军指挥官之一,后成为孙中山的亲信。 早年留学日本,入东斌学堂。 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归国后,任新军第19镇排长。 1911年,参加云南重九起义。历任营长、护国军支队长、旅长、援国军总司令、广州大本营军政部次长等职。 1915年12月,护国战争爆发,邓泰中任护国军第1军第1梯团第1支队长。次年,以军功晋升旅长。 1920年12月初,邓泰中、杨蓁、金汉鼎等滇军指挥官因对滇系领导人唐继尧不满而秘密集会。邓是唐的同乡,原来私交甚厚。但邓坚决主张倒唐,会议决定迅速发动兵变,并派杨蓁劝靖国军第1军军长顾品珍回师昆明。次年2月,顾、邓、杨、金等人发动兵变,这出乎正在迎击叶荃的唐继尧的意料,唐继尧急忙逃往香港。同年,邓泰中被孙中山任命为援桂总司令。 1922年,邓率部讨伐陈炯明,后滇军将领联名电请孙中山回粤主政。次年4月至5月,邓泰中任陆海军大元帅府高级参谋。不久,任广州大本营军政部次长。后任四川宣慰使,晋陆军上将。 1927年6月19日,邓泰中任国民政府代表,乘船赴九江。但船在南京江面被日本商船“南洋丸”撞沉,邓落水遇难。享年41岁。 邓泰中,字和卿,1886年出生于云南会泽。以下是他的详细生平介绍: 早年经历与革命启蒙 邓泰中早年赴日本留学,进入东斌学堂学习。在日本留学期间,他深受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1905年,邓泰中加入了中国同盟会,成为了早期同盟会会员之一,从此坚定地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 投身辛亥革命 邓泰中从日本归国后,加入云南新军,担任新军第19镇排长。1911年,武昌起义的枪声点燃了全国革命的烽火,云南革命党人积极响应。在昆明重九起义中,邓泰中身先士卒,带领士兵与清军展开激烈战斗,为起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重九起义的成功,宣告了云南脱离清朝统治,成立了云南军都督府,邓泰中也因功得到晋升,历任营长等职,在滇军中逐渐崭露头角。 参加护国战争 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倒行逆施,全国一片声讨。护国战争爆发,邓泰中任护国军第1军第1梯团第1支队长。他率领部队作为先锋,向四川进军。在川南战场上,邓泰中指挥有方,率部与北洋军展开了多次激烈战斗。1916年1月17日,邓泰中支队对川边新场、燕子坡一带发动攻击,先后占领横江、安边,21日成功占领川南重镇叙府(今宜宾),取得了川南战役的第一个胜仗。之后,在与北洋军的拉锯战中,邓泰中所部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但始终坚守阵地,顽强抵抗。他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革命意志,为护国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凭借军功晋升为旅长。 参与倒唐运动 护国战争胜利后,滇系军阀唐继尧逐渐走上了军阀割据的道路,其独裁统治引起了许多滇军将领的不满。1920年12月初,邓泰中与杨蓁、金汉鼎等滇军指挥官秘密集会,商议反对唐继尧。邓泰中与唐继尧虽为同乡,且原来私交甚厚,但他坚决主张倒唐,认为唐继尧的行为背离了民主革命的初衷。会议决定迅速发动兵变,并派杨蓁劝靖国军第1军军长顾品珍回师昆明。1921年2月,顾品珍、邓泰中、杨蓁、金汉鼎等人发动兵变,唐继尧措手不及,急忙逃往香港。 追随孙中山先生 1921年,邓泰中被孙中山任命为援桂总司令,率部参加了讨伐桂系军阀陆荣廷的战斗,为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作出了贡献。1922年,陈炯明发动叛乱,邓泰中又率部讨伐陈炯明,在战斗中表现英勇。叛乱平定后,滇军将领联名电请孙中山回粤主政,邓泰中成为孙中山先生的亲信。1923年4月至5月,邓泰中担任陆海军大元帅府高级参谋,为孙中山先生出谋划策,参与军事决策。不久,他又担任广州大本营军政部次长,负责军政部的日常事务,积极协助孙中山先生整顿军队,加强军事建设。后来,邓泰中被任命为四川宣慰使,前往四川协调各方军事力量,推动革命事业的发展,并晋升为陆军上将。 意外遇难 1927年6月19日,邓泰中担任国民政府代表,乘船赴九江。然而,当船行驶至南京江面时,不幸被日本商船“南洋丸”号撞翻,邓泰中落水遇难,年仅41岁。邓泰中的遇难是中国革命事业的一大损失,他的英勇事迹和坚定的革命精神,永远铭记在中国近代历史的长河中。 邓泰中作为滇军的重要指挥官,从早期的留学日本接受革命思想,到投身辛亥革命、护国战争,再到后来追随孙中山先生为民主革命事业不懈奋斗,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为推翻封建帝制、反对军阀割据、维护民主共和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一位值得尊敬的爱国将领和民主革命先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