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占元[公元1925年-1952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英雄]+像 河南安阳市林州人物 孙占元(1925年一1952年10月14日),河南林县人,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他作战勇敢,机智顽强,先后5次立功。1952年10月14日,孙占元在上甘岭战役中壮烈牺牲。孙占元牺牲后,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追授他“一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孙占元:血洒上甘岭的志愿军特级英雄 在抗美援朝战争的英雄谱中,孙占元的名字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镌刻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无畏与牺牲精神。这位来自河南安阳林州的普通农民,在朝鲜战场的上甘岭战役中,用生命诠释了"保家卫国"的铮铮誓言,被追授"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称号,其事迹至今仍在中华大地上广为传颂。 一、太行山下的赤子:苦难童年与革命启蒙 1925年,孙占元出生于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临淇镇三弓水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彼时的中原大地,正值军阀混战、灾荒连年,孙家世代务农,却始终在饥饿与贫困的边缘挣扎。孙占元自幼目睹苛捐杂税的重压与地主阶级的剥削,童年记忆里满是父辈弯腰劳作的背影与家人忍饥挨饿的场景。 1942年,林县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灾,赤地千里,饿殍遍野。年仅17岁的孙占元为求生计,随乡亲们逃荒至山西,却在途中目睹日军烧杀抢掠的暴行——这成为他心中永远无法磨灭的创伤。1944年,八路军来到林县开辟抗日根据地,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政权。孙占元看到这支军队纪律严明、爱护百姓,与欺压民众的旧军队截然不同,便毅然报名参加了地方抗日武装,从此踏上革命道路。 在地方武装中,孙占元作战勇猛,多次参与破坏日军交通线、袭击小股敌军的行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他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参加了豫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重大战役。在战火的淬炼中,他从一名普通农民成长为经验丰富的战士,历任班长、副排长,多次因作战勇敢受到嘉奖。1948年,孙占元在战斗中英勇负伤,左腿被弹片击中,留下终身残疾,但他始终坚持战斗,从未因伤痛退缩。 二、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的烽火征程 1950年,美国发动侵朝战争,战火烧至中朝边境。刚从解放战争硝烟中走出的孙占元,响应"保家卫国"的号召,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3营7连入朝作战。此时的他,已是一名身经百战的副排长,左腿的旧伤时常隐隐作痛,但他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训练与战斗。 志愿军入朝初期,孙占元所在部队参与了第五次战役等重大军事行动。在朴达峰阻击战中,他带领战士们坚守阵地,连续击退美军多次进攻。战斗中,他创造性地利用地形构筑工事,组织交叉火力网,有效杀伤敌军有生力量。一次,美军以坦克为掩护发起冲锋,孙占元沉着指挥,亲自操作反坦克手雷炸毁敌坦克一辆,极大鼓舞了士气。战后,他因功晋升为7连2排排长。 1952年,朝鲜战场进入相持阶段,双方在"三八线"附近展开拉锯战。上甘岭地区作为志愿军防线的重要支点,成为敌我争夺的焦点。上甘岭主峰海拔597.9米,与相邻的537.7高地形成掎角之势,战略位置极为重要。10月14日,美军调集重兵,向上甘岭地区发起猛烈进攻,上甘岭战役打响。 三、上甘岭上的永恒丰碑:生命最后时刻的壮举 10月14日凌晨,美军以300门火炮、40架飞机对597.9高地进行狂轰滥炸,山头被削低两米,阵地表面的土石被炸成粉末。随后,美军第7师、南朝鲜军第2师共7个营的兵力,在坦克掩护下向高地发起集团冲锋。孙占元所在的2排负责坚守597.9高地2号阵地,这是主峰前沿的重要屏障,也是敌军进攻的重点目标。 战斗打响后,孙占元带领全排战士奋勇抗击。他将兵力分散配置在坑道与表面阵地,利用弹坑、掩体交替作战,不断消耗敌军。美军的进攻一波接一波,炮火密集到几乎没有间隙,战士们的伤亡不断增加。孙占元始终沉着冷静,时而组织反击,时而转移伤员,左腿的旧伤在剧烈震动中再次开裂,鲜血浸透了军装,但他全然不顾。 10月15日凌晨,敌军再次发起猛攻,2号阵地的表面工事几乎全被摧毁,人员伤亡过半。孙占元在组织战士退守坑道时,被一颗炮弹击中右腿,小腿当场被炸断,鲜血喷涌而出。他强忍剧痛,用绷带紧紧扎住伤口,对身边的战士说:"别管我,守住阵地要紧!"此时,阵地上仅剩6名战士,弹药也所剩无几。 当美军再次发起冲锋,逼近阵地前沿时,孙占元支撑着断腿,爬到一个火力点,用机枪向敌军扫射,打倒了十几个敌人。敌军发现他的位置后,集中火力向他射击,他的左手也被打穿。危急时刻,他命令两名战士携带炸药包绕到敌军侧翼,自己则用机枪吸引火力。在他的掩护下,两名战士成功炸毁敌火力点,歼灭敌军一个班。 战斗持续到中午,阵地上的弹药基本耗尽,敌军再次蜂拥而上。孙占元看着逼近的敌人,毅然拉燃了身边最后一颗手雷,扑向敌军群中。一声巨响后,阵地恢复了短暂的平静——这位年仅27岁的英雄,用生命践行了"人在阵地在"的誓言。 四、精神永驻:英雄的传承与荣光 孙占元牺牲后,战友们在清理战场时,发现他的遗体仍保持着扑向敌人的姿势,手中紧握着断裂的机枪枪管。他用生命掩护的2号阵地,始终牢牢掌握在志愿军手中,为上甘岭战役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1952年11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孙占元追记特等功,追授"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授予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孙占元的家乡林县(今林州市)为纪念这位英雄,将他的出生地三弓水村改名为"占元村",并修建了孙占元烈士纪念馆。馆内陈列着他的遗物与事迹资料,每年都有大批群众与青少年前来缅怀。在抗美援朝纪念馆、上甘岭战役纪念馆中,孙占元的事迹被永久展出,成为传承英雄精神的重要载体。 作为上甘岭战役的标志性英雄之一,孙占元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他的勇敢、坚韧与牺牲精神,不仅是人民军队的宝贵财富,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从太行山下的贫苦少年到抗美援朝的特级英雄,孙占元用短暂而光辉的一生,诠释了何为"家国情怀",何为"民族脊梁"。 结语 70余年过去,上甘岭的硝烟早已散尽,但孙占元等英雄的事迹从未被遗忘。在和平年代,英雄的精神依然指引着我们——面对困难敢于担当,面对挑战勇于斗争,面对国家与人民的需要甘于奉献。这位来自河南安阳林州的英雄,用生命在历史的长河中刻下了属于自己的印记,他的名字,将永远与上甘岭的丰碑一同矗立,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