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季雨霖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者

季雨霖[公元1881年-1918年,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者] 湖北荆门沙洋县人物
季雨霖,字良轩。湖北荆门人。清末入湖北将弁学堂,后任新军第三十一标第三营督队官。1904年参加武昌科学补习所。1906年与刘静电等组织日知会。日知会被破坏时,与胡瑛一起被捕入狱,后由协统黎元洪等保释出狱,在吴标贞延古边务公署任职。武昌起义时绕道回鄂,任民军标统,赴汉口督战。后任安、襄、郑、荆招讨使。南北议和后,所部改编为湖北第八师,任师长。不久辞职。1913年在汉口密谋二次革命,任改进团团长,失败后赴日本,在东京加入中华革命党。1917年响应孙中山护法,号召襄阳旧部起兵,任西路司令。1918年2月10日被黎天才杀害于钟祥。
季雨霖,字良轩,1881年6月1日出生于湖北荆门市(原荆门县)沙洋区烟垢镇官桥季家垱,是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者。他少有大志,在进步思想影响下,走上了革命救国的道路,为推翻清王朝统治和推动中国革命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以下是其详细生平介绍:

投笔从戎,投身革命团体
1902年,年仅20岁的季雨霖有感于庚子之变后国家的危难局势,毅然放弃科举之路,邀约好友前往武昌,投身于湖广总督张之洞所练的湖北新军,成为武建军前锋营的一名哨长(相当于排长)。因其肯吃苦、悟性高且人缘好,不久后被保送到将弁学堂(湖北新军军官学校)学习军事。

在校期间,季雨霖与李长龄、贺公侠等人在学兵中组织自治会,举贺公侠为会长,秘密宣传民主革命思想。毕业后,他被派任湖北新军第十六协第三十一标第三营督队官(相当于副营长)。

1904年,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地区爆发,清政府却宣布严守中立,这一奇耻大辱激起了武昌军、学界知识分子的强烈愤慨。同年,刘静庵、张难先等人在武昌阅马场多宝寺街成立了湖北最早的反清秘密组织——科学补习所,季雨霖是其中的骨干人物。后来,科学补习所因计划在湘、鄂两省军政要员庆贺慈禧太后寿辰时发动起义,事机不密被封闭。

1906年3月,季雨霖与刘静庵、张难先等原科学补习所主要成员,利用美国天主教中华圣公会设在候补街高家巷的“日知会”公共阅览室作为秘密聚会场所,重新组织了以推翻帝制、建立共和为宗旨的秘密革命团体,仍命名为“日知会”。刘静庵被推举为总干事,季雨霖、张难先是主要负责人,会员包括近千名新军官兵和学界人士。

日知会经常举办时事讲演会,公开鼓吹反抗清王朝统治,引起了官方的侧目。1906年5月,孙中山派余诚为中国同盟会湖北分会会长,以日知会为据点开展革命活动,季雨霖等许多日知会员加入了同盟会。

蒙冤入狱,不改革命之志
日知会的革命活动日益活跃,引起了反动当局的恐慌。为应对可能发生的变故,季雨霖等日知会首要骨干在武昌左家巷群学社焚香刺血,誓结生死同盟,季雨霖被公推为盟主。

1906年10月,孙中山派梁钟汉回湖北策动响应萍乡、醴陵起义,季雨霖等日知会骨干在当阳伯牙台秘密商议响应步骤。然而,此事被骗子郭尧阶告发,季雨霖等9人被捕,史称“丙午日知会谋反案”。季雨霖被关押折磨一年多,经多方营救,才以保外就医为由获释。

出狱后,季雨霖辗转四川、河北、辽宁、黑龙江等地,继续从事反清革命活动,虽屡遭挫折,但他革命之志始终不渝。

武昌起义,勇战汉口前线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革命党人夺取武汉三镇,成立湖北军政府。在北京的季雨霖听闻消息后,昼夜兼程,绕道赶回湖北。10月12日,他抵达武昌,被湖北军政府都督委任为标统(团长),统率京山起义后增援的数千新兵参加汉口保卫战,与清政府派来的陆、海军展开殊死搏斗。

季雨霖身先士卒,率部三次击退清军进攻。在阳夏争夺战的激烈战斗中,10月31日,他在火线上被流弹击中肋间,经十数日治疗伤口愈合后,改任军政府一等军事顾问。

出任招讨使,平定安襄郧荆
阳夏争夺战期间,武昌革命军政府为巩固后方并侧击南援清军,决定打通安襄(安陆、襄阳)、荆宜(荆门、宜昌),收复安陆、襄阳、郧阳三府和荆门州,特委派季雨霖为安襄郧荆招讨使,并指派张难先等为招讨使顾问。

11月20日,季雨霖率部誓师出征,溯汉江北伐,仅带一营兵马和60多名僚属。24日到达沔阳县城仙桃镇后,他宣布了安民计划与整军方略,开展收抚地方独立势力和散兵游勇、整顿地方治安等工作。同时,他接受张难先建议,与各路民军联络,收编了李亚东、梁钟汉、刘英等地方起义部队,使部队很快发展到8个营。

为筹措军饷,季雨霖派人回荆门向殷商富户筹集捐款,荆门商民慷慨解囊。沙洋镇光复后,招讨使行辕进驻该镇。季雨霖得知汉江官堤年年溃决,便召集各界人士开会,决定重修沙洋汉江官堤,他指派专人组建堤工局,募捐筹款,以工代赈将堤整修一新,周边5县农田受益。民众为纪念其德政,修建了季公祠,并将该堤改名为“季公堤”。

兵锋所向,连克多座城镇
季雨霖在巩固沙洋根据地时,促成了驻守安陆的清军将领张楚材反正。此时,宜昌革命党人因围攻荆州城受阻求援,季雨霖当即决定西援,另派高仲和率先锋队北上攻打钟祥、宜城、襄樊。

12月14日,季雨霖率部抵达沙市,进逼荆州城,清军守将开城投降。随后,他率部北上钟祥、襄阳。1912年1月6日,抵达钟祥城郊时,遭遇张楚材买通全明汉叛变,季雨霖临危不乱,擒获全明汉,张楚材逃走,其部众归降。

1月8日,武昌军政府将季雨霖的招讨军编为民军第八镇,季雨霖任统制。其间,他率官兵举行庆祝中华民国成立典礼,发表演说鼓励将士“戮力同心,北扫幽燕”。

襄阳的清军将领张国荃宣布“独立”后,季雨霖率部进驻襄阳。他派人刺杀了欺压百姓的樊城驻军李秀昂,收编其众,稳定了当地局势。

北征中原,成就军事壮举
1月28日,季雨霖率部北上攻打河南,将兵马编为三个纵队,约定在南阳会师。三路大军势如破竹,唐县、邓州不战而下,新野也在激战后被攻克。

此次北征,历时125天,征程180多公里,攻克府、县、市、镇32座,招集、扩充兵力计陆军11376人,水师824人,成为军事史上的壮举。不久,南北议和告成,清帝退位,季雨霖接到黎元洪命令后率军返回襄阳,后回到武昌都督府复命,受到军政府的高度赞誉和优厚慰劳。

革命后续,壮志未酬身逝
此后,季雨霖继续参与到民国初期的政治与军事活动中,但当时国内政局复杂,军阀混战不断,革命形势跌宕起伏。季雨霖虽心怀壮志,试图为国家的稳定与发展继续贡献力量,但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

1918年,季雨霖因病逝世,年仅37岁。他的一生,是为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从早期参与创建革命团体,到亲身投入反清战斗,再到为巩固革命成果四处征战,他始终秉持着坚定的革命信念,为推翻封建帝制、推动中国近代革命进程立下了汗马功劳,其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激励着后世无数人。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5-7-30 16:40
上一篇:邓家泰下一篇:易本烺
澳大利亚前总理
革命烈士
辛亥革命的坚强志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清末民初四川著名学者、经学家、书法家
民国滇军将领、陆军中将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者
原石油工业部副部长
丰盛创始人
五代十国时期南平开国君主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者
辛亥革命元勋
北京大学校长
国军陆军上将
辛亥革命的坚强志士
日英雄、双枪老太婆
奉系军阀头目之一
北洋政府时期政治家
光泽县历史人物
清末民初画家
护国军将领
云南省原内务厅厅长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开国少将
佛教学者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