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季兴[五代十国][公元858年-929年,五代十国时期南平开国君主] 河南三门峡市 高季兴,本名季昌,避后唐庄宗祖父李国昌讳,改为季兴。字贻孙,陕州硖石县(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硖石乡)人。五代十国时期南平初代国君。924-928年在位。 高季兴早年为汴州富豪李七郎的家奴,投靠宣武节度使朱全忠,成为亲信牙将,随从征战四方,迎还唐昭宗,屡立战功,累迁颍州防御使。后梁建立后,擢荆南节度使、同平章事,册封渤海王。荆南节度使管辖10州,经唐末战乱,城乡凋零,满日疮痍,民不聊生。高季兴到任后,招徕流民,安抚士吏,发展农商,稳定社会,使荆南面貌迅速改观。后梁灭亡(923年)后,朝见后唐庄宗,受封南平王,陆续袭占夔州、涪州,受到后唐明宗的讨伐,臣服于南吴,受封为秦王。 后唐明宗天成三年(928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高季兴卒,终年71岁。其子从诲嗣位。长兴元年(930年)正月,后唐追封高季兴为楚王,谥曰武信。 高季兴(公元858年—公元929年),原名高季昌,字贻孙,陕州硖石(今河南三门峡)人,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平的开国君主。他出身低微,却凭借自身才智与机遇,在乱世中崛起,开创了一方基业,其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以下是对他生平的详细介绍: ### 早年为奴与崛起 高季兴早年是汴州(今河南开封)富豪李让的家奴。中和三年(公元883年),后梁太祖朱温担任宣武节度使,李让成为朱温的养子,改名朱友让。高季兴因长相不凡,被朱友让收为养子,也由此进入朱温阵营,成为朱温的亲随牙将。他逐渐熟悉骑射,凭借自身努力,补任制胜军使,不久后升任毅勇指挥使。 天复二年(公元902年),高季兴迎来了人生中的重要机遇。当时朱温攻打凤翔的陇右节度使李茂贞,李茂贞坚守不出,朱温久攻不下,打算撤退。高季兴献策,成功将李茂贞的军队引出城外,朱温大军得以攻入城中,最终与李茂贞议和,并迎回了被李茂贞控制的唐昭宗李晔。高季兴因功被授予迎銮毅勇功臣、检校司空、代理宋州刺史,次年正式担任宋州刺史。此后,他跟随朱温攻破青州(今山东益都),又升任颍州防御使,并改回高姓。 ### 主政荆南 天佑二年(公元905年)八月,朱温率军攻打山南东道节度使赵匡凝,攻陷襄州后,任命高季兴为荆南节度观察留后。当时的荆南地区历经战乱,自乾符年间(公元874年—公元879年)起就屡遭兵祸,城池破败,百姓离散,荆南八州仅存荆州一地还算完整。 高季兴到任后,积极招集安抚流民,鼓励百姓恢复旧业,致力于恢复当地的生产与经济。经过他的努力,荆南地区逐渐有了生机,人口增多,经济也有所恢复,为日后荆南政权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开平元年(公元907年),朱温称帝,建立后梁,高季兴被正式封为荆南节度使。同年,他与楚王马殷领兵讨伐武贞军节度使雷彦恭。雷彦恭曾率军攻打江陵,高季兴屯兵公安,断绝其粮道,将雷彦恭击退。此后,双方多次交战,高季兴屡立战功。开平二年(公元908年),雷彦恭出逃,高季兴因功被任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全面负责荆南事务。 他广纳人才,麾下聚集了倪可福、鲍唐等将领,以及梁震、司空熏、王保义等士人,这些人成为他治理荆南和日后建国的重要助力。 ### 拥兵割据与“无赖外交” 乾化二年(公元912年),朱温去世,后梁局势动荡。高季兴认为时机已到,开始建造城防工事,打算拥兵占据荆南,谋求更大的发展。他曾出兵攻打归州、峡州,却被蜀将王宗寿击败,后又以“助梁伐晋”的名义攻打襄州,也败于山南东道节度使孔勍之手。此后,高季兴一度断绝了向后梁的朝贡。 贞明元年(公元915年),后梁为了稳住高季兴,封他为渤海王,赐给他佩剑和衮服。贞明三年(公元917年),高季兴又恢复了对后梁的朝贡,在乱世中巧妙地维持着与后梁的关系,以保障荆南的利益。 后唐同光元年(923年),晋王李存勖灭后梁建立后唐。高季兴作为后梁旧臣,地位变得敏感。他不顾下属梁震的谏阻,决定前往洛阳朝见后唐庄宗,以表忠诚。到洛阳后,后唐庄宗虽表面抚慰,但内心猜忌,曾想扣留他。高季兴凭借谨慎小心和巧言应对,加上郭崇韬等大臣劝谏,最终得以脱身。他连夜赶路离开洛阳,躲过了后唐庄宗后续派人在襄州的拦截。 回到荆南后,高季兴深知后唐不可靠,于是修缮城防工事,囤积粮草,招集后梁的散兵旧臣,积极为可能的战争做准备。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后唐为了笼络他,加封高季兴兼尚书令、封南平王,高季兴正式成为一方诸侯。 高季兴在对外关系上,有着独特的“无赖外交”策略。当时南方各政权向朱温建立的后梁贡奉,都需借道荆南。高季兴便占着地利,干起了拦路抢劫的勾当,拦截各国贡使,抢夺财物。开平二年(公元908年),他曾屯兵汉口,拦截楚国贡使,虽遭楚王马殷派兵攻打后被迫归还财物,但此后仍乐此不疲。在他及其继任者高从诲统治时期,南平几乎将周边各国抢了个遍,各国指责他,他不予理会;若被攻打不过,就将财物归还,毫无愧疚之意,因此高季兴得了个“高赖子”的绰号。 ### 与后唐的纷争及归吴 同光三年(公元925年),后唐派遣魏王李继岌与兵部尚书郭崇韬攻打蜀国,高季兴请求率领兵马攻打夔州、忠州、万州、归州、峡州等地,后唐任命他为东南面行营都招讨使,但他最终并未出兵。 同光四年(公元926年),后唐庄宗身死,后唐内部混乱。高季兴认为有机可乘,截留了后唐从蜀国运送至洛阳的财物,并杀死使者韩珙等十余人。唐明宗李嗣源即位后,高季兴请求将夔州和忠州划给自己统辖,后唐朝廷起初同意,但要求由朝廷任命刺史,高季兴拒绝后唐派来的官员,双方矛盾激化。 天成二年(公元927年),后唐任命刘训为南面招讨使,连同忠武节度使夏鲁奇、东川节度使董璋等,率兵讨伐高季兴。高季兴固守不出,并向南吴求援,南吴派遣水军支援。由于连天大雨,后唐军队将士生病,后勤也跟不上,战事陷入僵局。此时,楚王马殷派遣中军使史光宪至后唐进贡,路过江陵时,高季兴又将史光宪抓住,抢走赏赐。 最终,后唐未能成功攻克荆南。高季兴则在这一年以荆州、归州、峡州三州之地向南吴称臣,被南吴册封为秦王。 ### 晚年与去世 天成三年(公元928年),高季兴病重,他任命儿子高从诲为权知军府事,准备交接后事。同年十二月(公元929年1月),高季兴因脚气病去世,享年七十一岁。他去世后,儿子高从诲继承了他的位置。长兴元年(公元930年)正月,后唐追封高季兴为楚王,谥号为武信。 高季兴从一个家奴起步,在五代十国的乱世中,凭借自己的智谋与果敢,一步步成为割据一方的君主,建立了南平政权。他在荆南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促进了当地经济的恢复,同时以独特的“无赖外交”策略,在强国环伺的环境中为南平政权谋得了生存空间,对荆楚地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五代十国时期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