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麟彩[公元1920年-1946年] 河南三门峡市灵宝人物 李麟彩,字林影,河南省灵宝县焦村乡纪家庄人。1938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滑阳东北区组织部长,中共铜山中心区委组织委员兼八区委书记。 李麟彩,字林影,1920年4月出生于河南省灵宝县焦村乡纪家庄的一个农家。他是一位英勇无畏的革命烈士,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奉献了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以下是对其生平事迹的详细介绍: 投身革命洪流 1935年,李麟彩到县立乡村师范上学。在校期间,他接受了中共地下党员张俊杰等人的教育,深受进步思想影响,开始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当时,日本侵华步伐加紧,民族危机日益深重,李麟彩和同学们一起,通过张贴标语、演讲等方式,宣传抗日主张,唤起民众的爱国意识。 1938年春,怀着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向往,李麟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回到家乡纪家庄,秘密开展党的地下工作,积极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宣传党的政策,为当地的革命斗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辗转多地斗争 1940年元宵之夜,李麟彩告别家人,与王新吾一同前往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同年3月,他抵达皖北涡阳,加入了彭雪枫领导的新四军六支队,成为一名侦察员。李麟彩凭借着机智勇敢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出色地完成了多次侦察任务,为部队提供了重要的情报。 1941年皖南事变后,六支队转入淮北,编为新四军第四师。9月,李麟彩受淮北区党委书记吴芝圃派遣,到涡阳区开辟工作,担任区委组织部长。在此期间,他深入群众,发动农民,建立农会组织,领导群众开展减租减息等斗争,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的革命积极性,巩固和扩大了革命根据地。 由于斗争形势尖锐复杂,李麟彩随后被派到邳南工作,后又调任铜山中心区委书记兼铜山县长和县委书记。他到任后,积极带领区委深入民众之中,在吴桥、单集一带首先废除保甲制,建立村代表会议制和村政委员会,使铜东根据地得以巩固和扩大。 领导抗战胜利 1944年秋,李麟彩调县工作。他积极宣传动员,激发了吕梁区民众的参军热情,很短时间内,全区就有327人参军,为抗日武装力量的壮大做出了重要贡献。11月,中共铜山县委恢复,李麟彩担任县委书记。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他动员全县军民向盘踞在铜山境内的日伪势力展开政治攻势,成功争取伪军中队长温振己和刘瑞珍率部反正,削弱了日伪势力,壮大了革命力量。 1945年7月,铜山县改为铜睢县,李麟彩仍任县委书记。他率县总队与主力部队紧密配合,向敌伪据点发起进攻。其中,攻打双沟敌伪据点时,毙敌400余人,俘虏100多人,解放了被日伪占据7年之久的双沟镇。接着,又连续攻克房村、大沟里等敌伪据点,解放了铜山大片土地,为当地人民带来了希望,沉重打击了日伪的嚣张气焰。 坚守革命阵地 抗日战争胜利后,内战爆发,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发动了攻势。李麟彩带领铜睢县地方武装,与敌巧妙周旋,积极配合解放军作战,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铜睢地区,李麟彩率部开展游击作战,凭借着对当地地形的熟悉和灵活的战术,多次成功抵御敌人的进攻。然而,随着国民党军队的不断增兵,淮北地区形势日益恶化。11月,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李麟彩所率的地方武装被敌人包围,经过殊死拼杀,战斗伤亡惨重,最后只剩下李麟彩、任慎修和刘永章三个人。 为了缩小目标,他们在洪泽湖边丢弃了战马,分散步行,拂晓时到达睢宁的高河庄,三人分别藏在村边的几个麦秸垛中,打算等到天黑时再撤退。天亮后,李麟彩因伤风咳嗽,被保长高宝忠带人发现。为了掩护战友安全撤离,他毅然昂然走出,高喊只有自己一个人,最终不幸被俘。 英勇就义牺牲 李麟彩被俘后,国民党三区区长杜达春对他严刑逼供,妄图从他口中获取我党的机密和其他同志的信息。但他始终坚贞不屈,咬紧牙关,没有吐露任何机密,展现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和崇高气节。 1946年11月24日,敌人见从李麟彩口中无法得到任何有用信息,便将他押解到凌城郊外,残忍地将他活埋。面对敌人的暴行,李麟彩大义凛然,毫无惧色,从容就义,年仅26岁。 两年后,睢宁和凌城等地解放。睢宁县委书记刘永章多次到凌城附近寻找李麟彩遗骨,可惜因乱坟变迁,无法辨认,未能遂愿。而杀害烈士的高宝忠和杜达春,最终受到了正义的惩罚,被人民政府执行枪决,为李麟彩烈士讨回了公道。 李麟彩烈士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革命赞歌。他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励着无数后人,成为灵宝人民心中永远的骄傲,也为中国革命历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