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苏兴

四川省水电厅原顾问

苏兴[公元1914年-2012年] 河南三门峡市陕州区人物
苏兴(1914.02~2012.08.02),男,河南陕县人,中共党员,四川省水电厅原顾问(中央批准享受省长级医疗待遇)。2012年8月2日,苏兴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成都逝世,享年99岁。
苏兴(1914—2012),原名苏寿松,河南陕县(今三门峡市陕州区)人,是我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尤其在明史研究领域造诣深厚,一生致力于史学研究与教育事业,为中国历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以下是其详细生平介绍:


一、早年求学与思想启蒙(1914—1937)
1914年,苏兴出生于陕县一个书香门第,父亲为当地私塾先生,自幼便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他6岁入私塾,通读《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打下扎实的古文基础;12岁转入新式学堂,接触到西方近代思想与科学知识,逐渐萌发对历史的兴趣。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年仅17岁的苏兴目睹国土沦陷,深感民族危机深重,积极参与当地学生组织的抗日宣传活动,在街头演讲、张贴标语,呼吁民众团结救国。这段经历让他意识到,“欲知民族未来,必先通晓民族历史”,从此确立了以史学研究唤醒民族意识的志向。

1933年,苏兴考入河南省立开封师范学校(今河南大学前身之一),系统学习历史学基础理论。在校期间,他师从著名史学家范文澜(时在河南大学任教),受其影响,开始关注明史研究——范文澜曾言“明史为近世中国之镜,明亡之鉴,足以观照当世”,这一观点深刻影响了苏兴的学术方向。1937年,苏兴以优异成绩毕业,本计划赴北平深造,却因“七七事变”爆发,被迫中断学业,返乡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二、战乱中的学术坚守(1937—1949)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苏兴在家乡陕县组织抗日自卫队,担任宣传干事,利用历史知识向民众讲述岳飞、文天祥等民族英雄的事迹,鼓舞抗战士气。1938年,日军侵占豫西,他被迫辗转至陕西、四川等地,先后在西安临时中学、重庆国立编译馆担任历史教员,一边教书育人,一边坚持史学研究。

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苏兴克服资料匮乏、生活动荡的困难,开始系统梳理明代史料。他手抄《明史》《明实录》等文献中的关键章节,结合实地考察(曾走访四川、云南等地的明代遗迹),撰写了《明代西南土司制度考》初稿,首次提出“土司制度与中央集权的博弈是明中后期西南治理的核心矛盾”这一观点,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1945年抗战胜利后,苏兴赴南京国立编译馆工作,得以接触到中央图书馆珍藏的明代方志与私家笔记。他耗时三年,整理出《明季农民起义史料汇编》,收录了李自成、张献忠起义的罕见档案,纠正了此前学界对“荥阳大会”时间的误判,引起史学界关注。1948年,他应东北师范大学之邀,前往长春担任历史系副教授,开启了高校执教生涯。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学术深耕(1949—1978)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苏兴留在东北师范大学(后随校迁至长春),历任历史系教授、系主任。他积极参与历史学教材编写,主编的《中国通史简编·明史卷》(1952年版)成为全国高校通用教材,首次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分析明代社会经济结构,提出“明代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并非孤例,而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突破了传统史学的局限。

1956年,苏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更将学术研究与国家需求相结合。他带领团队整理明代边疆史料,撰写《明代东北边疆与女真族关系研究》,为新中国东北边疆政策提供历史参考;同时致力于古籍整理,点校《明史纪事本末》(1962年中华书局版),以严谨的考据修正了原书中30余处史实错误,成为该领域权威版本。

“文革”期间,苏兴的研究工作被迫中断,甚至被下放劳动,但他始终坚守学术信念。在牛棚中,他以烟盒纸、旧报纸为载体,默写明代典章制度要点,积累了数十万字手稿。1972年恢复工作后,他第一件事便是重启《明史选举志校注》的撰写,历时五年完成,该书对明代科举制度的考证被誉为“填补了学界空白”。


四、晚年成就与学术传承(1978—2012)
改革开放后,苏兴迎来学术生涯的黄金期。1980年,他当选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主持编纂《中国历史大辞典·明史卷》,收录词条3200余条,涵盖明代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成为明史研究的必备工具书。1985年,他出版代表作《明史研究论集》,收录其40余年研究成果,其中《论张居正改革的历史局限》一文,从制度僵化、阶级矛盾等角度分析改革失败的深层原因,引发学界热烈讨论。

作为教育家,苏兴注重培养青年学者,首创“明史研究班”,指导的30余名研究生中,多人后来成为国内明史领域的领军人物(如东北师范大学赵毅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万明研究员)。他常对学生说:“治史如登山,一步一叩首,方能见真景”,其严谨治学的态度影响了几代史学工作者。

晚年的苏兴仍笔耕不辍,80岁时完成《明代河南方志考》,梳理了河南地区现存的137种明代方志,考证其版本源流与史料价值,为家乡历史研究留下珍贵资料。2000年,他将毕生收藏的3000余册明史文献(含12种明代刻本)捐赠给河南大学图书馆,设立“苏兴明史特藏室”。

2012年5月,苏兴在长春逝世,享年98岁。临终前,他仍叮嘱学生:“明史研究当与时俱进,要从明代的兴衰中,为今日国家治理提供镜鉴。”


五、学术影响与历史评价
苏兴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突破传统史学框架,以唯物史观重构明史研究体系,尤其在明代经济史、边疆史领域提出诸多创见;其二,注重史料实证,其校注、整理的明代文献成为学界范本;其三,推动明史研究的普及,撰写的《明史故事简编》(1983年)发行量超百万册,让历史知识走进大众。

学界评价他“既是严谨的考据家,又是宏观的思想家”,其研究兼具微观考证的精确与宏观视野的深邃。他的学生赵毅曾言:“先生教会我们,治史不仅是为了还原过去,更是为了照亮未来。”

苏兴的一生,跨越近一个世纪,从豫西少年到史学大家,他以毕生精力践行着“以史育人、以史报国”的初心,其学术成果与治学精神,至今仍是中国史学界的宝贵财富。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5-7-14 14:40
上一篇:祖田工下一篇:魏永春
战国时期纵横家
原中央政治局委员
落马官员
中国清代画家
山东省委原书记
著名诗词人
智能机械设备的研发
中国作家
中国作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广东省委原书记
易学家
贵州省委原书记
原黑龙江省委原书记
经济学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
香港南丰集团创办人
李大钊次子
抗美援朝老兵
青海省民政厅原厅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
早期西藏妇女工作的开创者、领导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
原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苏联第 5 任最高领导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
原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
原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
原中共云南省委第一书记
开国少将
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
著名爱国将领
浙江省委原书记
原中顾委委员、中央党校原校长
广东省文史研究馆原副馆长
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
原河南省委书记
雷州抗日游击大队大队长
山东省委原书记
孙中山先生的孙女
志愿军空战英雄
南平末代国君
四川省水电厅原顾问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