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前284年)(一说为?—前317年),己姓,苏氏,名秦,字季子,东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战国时期纵横家,外交家,谋略家。苏忿生之后。 苏秦年轻时到阳城(今嵩山登封)与张仪同师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苦学三年,辞别先生,出游列国,潦倒而归。随后,刻苦攻读《阴符》,游说列国,得到燕文公赏识,出使赵国,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并最终组建合纵联盟,任“纵约长”,兼佩六国相印,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关。然联盟解散,纵约瓦解,齐国攻打燕国,苏秦说服齐国归还燕国城池。后自燕至齐,从事反间活动,被齐国任命为客卿。齐国众大夫为争国君的宠信,而派人刺杀苏秦,苏秦受重伤,他知自己将死而献计齐王,希望齐王帮自己引诱并诛杀刺客,他最终因欲诱刺客被车裂而死,葬于嵩山巩义市区西南28公里的鲁庄镇苏家村南 。 苏秦在公元前4世纪的历史舞台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他一生为了合纵抗秦进行频繁的外交活动,大大地影响了当时各诸侯国的政治决策,为安定诸侯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苏秦取法诸子百家的学说加以汇融,游说诸侯国君,讲究机谋权变,被推为当时纵横家的代表人物。其著作有《苏子》31篇,收于《汉书·艺文志》中。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战国纵横家书》中,存有苏秦的书信和游说辞16篇,其中十一篇不见于现存传世古籍 。 战国纵横家传奇 —— 苏秦 苏秦,作为战国时期最负盛名的纵横家,凭借着卓越的口才、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无畏的胆识,在各国之间纵横捭阖,深刻影响了战国时期的政治格局。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从一介寒士逆袭成为六国丞相,演绎了一段跌宕起伏的人生传奇。 一、寒门苦学,初入仕途碰壁 苏秦,字季子,出生于东周洛阳(今河南洛阳),关于其出生年份,学界多认为在公元前 337 年左右。洛阳在当时虽是周王室的都城,但历经数百年变迁,周室衰微,昔日的繁华已逐渐褪去。苏秦出身寒门,生活清苦,然而,他胸怀大志,不甘平庸,渴望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出人头地,改变命运。 早年,苏秦前往齐国,投身于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鬼谷子作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其学说融合了兵家、道家、阴阳家等多方面的智慧,培养出众多杰出的纵横家。苏秦在鬼谷子门下勤奋苦学,日夜钻研权谋之术,期望能掌握安邦定国的本领,为日后的仕途打下坚实基础。 学业有成后,苏秦开始游历各国,向各国君主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他首先来到秦国,此时的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力蒸蒸日上,正致力于东出扩张。苏秦向秦惠文王呈上自己精心撰写的治国方略,建议秦国通过连横策略,各个击破六国,实现统一天下的大业。然而,秦惠文王刚刚处死商鞅,对游说之士心存疑虑,加之秦国国内政局尚不稳定,需要时间巩固变法成果,因此并未采纳苏秦的建议。苏秦在秦国滞留了许久,多次上书,均未得到秦惠文王的重视,最终盘缠用尽,狼狈返乡。 回到家中,苏秦遭到家人的冷遇,父母对他不理不睬,妻子继续织布,嫂子也不为他做饭。面对家人的冷漠,苏秦并未气馁,而是深刻反思自己的失败。他意识到,自己的主张未能被接受,并非学说本身有误,而是时机尚未成熟。于是,苏秦闭门不出,发愤苦读,研究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地理情况,探寻更加有效的游说策略。为了防止自己在读书时打瞌睡,他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鲜血直流,这便是 “悬梁刺股” 中 “刺股” 典故的由来。 二、合纵六国,佩六国相印 经过一番刻苦钻研,苏秦对天下局势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他决定改变策略,提出合纵抗秦的主张。所谓合纵,即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抗秦国的侵略。苏秦认为,六国单独与秦国对抗,都难以抵挡秦国的强大攻势,但如果六国能够团结一致,形成合力,秦国便不敢轻易发动战争。 苏秦首先来到赵国,此时赵国的国君是赵肃侯。苏秦向赵肃侯详细阐述了合纵抗秦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他指出,赵国是山东六国中实力较强的国家,若能带头组织合纵联盟,不仅可以保护赵国的安全,还能在六国中树立威望,成为合纵联盟的领袖。赵肃侯对苏秦的主张深感兴趣,给予了他大力支持,并资助他前往其他国家游说。 在赵肃侯的支持下,苏秦先后前往韩国、魏国、齐国和楚国,凭借着出色的口才和敏锐的洞察力,成功说服了各国君主加入合纵联盟。苏秦在游说过程中,针对各国的不同情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强调六国联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公元前 333 年,六国在赵国的洹水(今河南安阳附近)举行会盟,正式建立合纵联盟。苏秦被推举为纵约长,同时担任六国的相国,佩六国相印,一时间权倾天下。 三、合纵瓦解,为燕谋划布局 合纵联盟的建立,使秦国在长达十五年的时间里不敢轻易出兵函谷关,有效地遏制了秦国的扩张势头。然而,六国之间利益诉求各不相同,矛盾重重,合纵联盟内部并不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秦国连横策略的分化瓦解下,合纵联盟逐渐出现裂痕。 为了维护燕国的利益,苏秦决定前往齐国。当时,齐国趁燕国国丧之机,出兵夺取了燕国的十座城池。苏秦作为燕国的谋士,肩负着收复失地的重任。他凭借着卓越的口才和智谋,对齐宣王展开了一场精彩的游说。苏秦指出,齐国攻打燕国的行为不仅会破坏齐国在诸侯中的声誉,还会引发其他诸侯国的不满和警惕,使齐国陷入孤立的境地。同时,苏秦还巧妙地运用利害关系,说服齐宣王将十座城池归还给燕国。 此后,苏秦在齐国受到重用,但他始终心系燕国,暗中为燕国出谋划策。为了削弱齐国的实力,苏秦建议齐宣王大兴土木,修建宫殿、园林,以显示齐国的强大。齐宣王采纳了苏秦的建议,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齐国国力逐渐衰退。然而,苏秦的这一行动最终被齐国的一些大臣察觉,他们对齐宣王进谗言,污蔑苏秦是燕国的间谍。齐宣王起初并不相信,但随着谣言的传播,他逐渐对苏秦产生了怀疑。 四、遇刺身亡,纵横传奇落幕 公元前 284 年,苏秦在齐国遇刺重伤。临终前,他为了找出刺客,向齐宣王献计,让齐宣王宣布自己是燕国的间谍,将他车裂示众,这样刺客就会自投罗网。齐宣王按照苏秦的计策行事,果然引出了刺客,为苏秦报了仇。苏秦死后,他的纵横学说和传奇经历在各国之间广泛流传,成为后人研究战国历史和纵横谋略的重要素材。 苏秦的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他以一介寒士的身份,凭借着卓越的口才和智慧,在战国的政治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所倡导的合纵策略,在一定时期内改变了战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延缓了秦国统一天下的进程。虽然苏秦最终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但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后人,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纵横家的杰出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