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赵匡胤,作为北宋王朝的开国之君,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深远的政治谋略和宽仁大度的帝王风范,结束了自唐末以来长达数十年的藩镇割据混乱局面,开创了大宋三百年基业,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赵匡胤于后唐天成二年二月十六日(公元 927 年 3 月 21 日)出生在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桥东) ,乳名香孩儿,祖籍涿郡(今河北涿州) 。他出身军人家庭,父亲赵弘殷原是后梁节度使王镕部下,后追随唐庄宗李存勖并立下战功,被留在洛阳出任后唐禁军首领。赵匡胤自幼便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深受军事氛围的熏陶,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尤其擅长骑射 。 后晋天福三年(公元 938 年),赵匡胤随在朝为官的父亲迁至东京(今河南开封) 。开运初年(公元 944 年),赵匡胤在父母的安排下,娶了将军贺景思的女儿贺氏为妻 。彼时的赵匡胤,虽武艺高强,却一直未遇赏识之人,心中抱负难以施展 。后汉乾祐元年(公元 948 年),后汉节度使李守贞拥兵反汉,枢密使郭威奉命募兵讨伐,二十二岁的赵匡胤毅然应征入伍,就此开启了他波澜壮阔的军旅生涯 。在军中,赵匡胤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兄弟,他们结下 “义社十兄弟”,彼此相互扶持,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后汉乾祐三年(公元 950 年),赵匡胤追随郭威起兵反汉 。郭威成功建立后周后,于广顺元年(公元 951 年)将赵匡胤封为禁军近卫班的东西班行首 。广顺三年(公元 953 年),郭威养子柴荣被任命为开封府尹,赵匡胤顺势成为柴荣部下 。郭威整肃宿卫队时,赵匡胤所辖的殿前禁卫班也被充实进众多能征善战的精兵 。郭威离世后,柴荣继位,即周世宗 。显德元年(公元 954 年),北汉勾结契丹入侵后周,新即位不久的柴荣决定率军亲征,赵匡胤也随驾出征 。两军在高平(今山西晋城高平市)之南遭遇,柴荣令白重赞、李重进率左军,樊爱能、何徽率右军,向训、史彦超率中军精锐骑兵,分别从东、西、中三个方向追击北汉军至巴公原(今山西晋城巴公镇) ,殿前指挥使张永德则率领包括赵匡胤辖下禁军在内的所有禁军护卫周世宗 。战斗中,北汉军趁风向突变突然进击后周右军,右军将领樊爱能、何徽临阵脱逃,千余名后周步军投降北汉,一时间后周军心大乱,护卫禁军中也出现逃兵 。在此危急关头,赵匡胤挺身而出,鼓舞士气,建议张永德和自己各率两千骑兵从左右两面夹击北汉 。随后,他身先士卒,跃马冲击北汉皇帝刘崇的大营 。在赵匡胤的带领下,后周军队士气大振,成功扭转战局,最终取得高平大捷 。赵匡胤因在这场战役中的出色表现,被柴荣破格擢升为殿前都虞候,跻身后周中高级将领之列 。此后,他奉命挑选优良将士,将 “殿前诸班” 扩充为殿前军 。在这个过程中,赵匡胤趁机扶植了杨信、田重进等一批亲信,其 “义社兄弟” 如石守信等也先后成为都指挥使,在禁军中任职 。通过这些举措,赵匡胤在禁军中的势力逐渐壮大 。 后晋末年,契丹入侵,秦(今甘肃秦安北)、阶(今甘肃武都东南)、成(今甘肃成县)归顺后蜀,后蜀又趁机夺取了凤(今陕西凤县东北) 。后周建立后,秦、凤两州百姓因不满后蜀统治,多次请求后周收复故地 。显德二年(公元 955 年)五月,柴荣决定出兵后蜀 。后蜀得知消息后,与北汉、南唐达成协议,欲三方联合抗击后周 。后周朝臣见战事不利且粮草供应出现问题,纷纷建议柴荣罢兵,柴荣犹豫不决,遂派赵匡胤前往前线查看战况 。赵匡胤实地观察战局后,认为继续攻蜀可成功夺回秦、凤两州,建议柴荣继续用兵 。柴荣采纳了赵匡胤的建议,下定决心继续攻蜀,最终在同年九月成功收复秦、凤、阶、成四州之地 。为震慑南方割据势力,显德二年(公元 955 年)十一月,柴荣下令征讨南唐 。赵匡胤在与南唐上万水军对阵时,佯装兵力薄弱,派千余名骑兵诱敌,将南唐水军引至涡口(今安徽怀远东北)进行伏击,斩杀南唐将领何延锡等,夺得五十余艘战舰 。之后,赵匡胤听从军令绕道南唐军后,出其不意地击退十五万南唐军队,一举夺取清流关(今安徽滁州西郊关山中段) 。南唐将领皇甫晖等兵败后欲砍断桥梁退守滁州,赵匡胤带领士兵追击,最终生擒皇甫晖,攻克滁州 。滁州之战后,赵匡胤在军中声名大噪 。后周进军寿春(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时,他奉命屯兵六合(今江苏南京市境内)助韩令坤固守扬州 。期间,赵匡胤主动出击,带领不到二千兵士击杀了在距离六合二十余里处驻扎的近五千精锐后唐军 。凭借在一系列战役中的出色表现,赵匡胤被升任殿前都指挥使(殿前司当时的最高职位),领定国军节度使,成为 “义社兄弟” 中官职和地位最高的人 。 显德四年(公元 957 年)春,后周攻打寿春,因南唐修筑运粮甬道不断补给,后周久攻不下 。柴荣为扭转局势,决定断掉南唐补给线,赵匡胤受命攻克连珠砦(今安徽省寿县北),成功切断南唐运粮通道,后周最终攻克寿春,赵匡胤因军功被加封至检校少保 。同年十一月,后周继续征伐濠州(今安徽凤阳)、泗州(今江苏盱眙东北) 。当时正值寒冬,且南唐驻地十八里滩地势险恶,后周原本打算用骆驼协助兵士渡河,赵匡胤却独自跃马率先渡河,属下将士深受感染,士气大振,纷纷跃马过河 。在赵匡胤的带领下,他们焚毁城门,一举夺取泗州 。夺得泗州后,后周军分兵两路,柴荣率领一路军自淮河以北追击南唐军队,赵匡胤出任前锋,率另一路军自淮河之南追击 。至楚州(今江苏淮安市)西北时,赵匡胤生擒南唐将领陈承昭,俘获南唐军七千余人,缴获战船三百余艘,占领楚州 。南唐在淮河上的战船也被焚毁殆尽 。随后,赵匡胤率军又在迎銮口(今江苏仪征市)击败唐军,并一路追击至长江边,之后在瓜步(今江苏邗江县南瓜洲镇)取胜,缴获击沉南唐战船一百多艘,南唐在长江以北的兵力被消灭殆尽 。南唐屡次兵败后,试图离间赵匡胤和周世宗,派人给赵匡胤送去白银三千两 。赵匡胤收到贿银后,直接将银子送至后周内府,并将此事如实告知柴荣,柴荣对他越发信任 。显德六年(公元 959 年),柴荣北征接连取胜,欲取幽州(今北京)时,却因病不得不班师回朝 。在返回东京途中,柴荣发现一个写有 “点检做天子” 的木牌,对时任殿前都点检的张永德心生猜忌 。病情加重后,柴荣为幼子柴宗训登基做准备,先是免除张永德殿前都点检的职务,将他派到澶州(今河南濮阳),又将在北伐中立有战功的韩通升任侍卫亲军司副都指挥使,与禁军最高首领李重进一起管理侍卫禁军司 。同时,柴荣将赵匡胤视作可信任的军事将领之一 。同年,柴荣离世,七岁的柴宗训即位,宰相范质和次相王溥、魏仁浦辅政 。他们按照周世宗生前安排,将禁军中权位较重的李重进调任淮南治理扬州,将侍卫亲军司高级将领韩令坤派去北境巡守,而受周世宗信任的赵匡胤则被任命为殿前都点检,晋封为开国侯,升任归德军节度使治理宋州(今河南商丘雎阳县),成为东京城中职位仅低于韩通的高级将领 。此后,后周朝廷官员对柴荣安排的多数辅政大臣心存不满 。他们认为宰相魏仁浦出身小吏,未参加科举,才能不足;范质和王溥只会循规蹈矩;韩通有勇无谋 。而名位在他们之后的赵匡胤,因善于恩威并济,反而赢得了多数朝臣的信服 。 后周显德七年(公元 960 年)正月初一,赵匡胤令人谎称契丹和北汉入侵 。早已暗中投靠赵匡胤的王溥,按照赵匡胤的授意劝说范质,让他派遣赵匡胤统率殿前司和侍卫亲军司精兵北上抗敌 。赵匡胤以率军出征为名,将与自己关系较疏远的殿前司将领慕容延钊支出京都 。之后,东京城中传出流言,称 “将以出军之日策点检为天子”,京都士民听闻后,害怕发生战乱争相逃匿,后周内庭却对此一无所知 。与此同时,赵匡胤与自己的 “义社兄弟” 私下联络,将在殿前司任职的石守信以及王审琦策为内应 。正月初三,赵匡胤率军抵达陈桥驿 。当晚,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和谋士赵普等人,在将士中散布言论,称如今皇帝年幼,将士们出生入死为国家打仗,却得不到应有的赏赐,不如拥立赵匡胤为皇帝,这样大家都能获得荣华富贵 。将士们纷纷响应 。次日清晨,诸将披甲执兵,直逼赵匡胤帐中 。赵匡胤假装从睡梦中惊醒,还未及开口,将士们便将早已准备好的黄袍披在他身上,众人跪地高呼万岁 。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 “陈桥兵变” 。赵匡胤在众人的拥戴下,率军返回东京 。此时,京城中的内应石守信、王审琦早已打开城门迎接 。赵匡胤兵不血刃地控制了东京城 。随后,赵匡胤逼迫周恭帝柴宗训禅位 。正月初五,赵匡胤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宋,改元建隆 ,北宋王朝由此建立 。 赵匡胤称帝后,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局势 。内部,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依然存在,各地节度使拥兵自重,对中央政权构成严重威胁;外部,周边少数民族政权虎视眈眈,时常侵扰边境 。为了巩固新生的政权,赵匡胤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 。在军事方面,赵匡胤深知武将权力过大的危害,于是上演了一场 “杯酒释兵权” 的好戏 。一天,赵匡胤设宴款待石守信等开国功臣 。酒过三巡,赵匡胤故作忧愁地说:“我能有今天的地位,全靠你们的帮助 。但做皇帝也实在太难了,还不如做节度使快乐 。我现在每天都睡不安稳 。” 石守信等人忙问原因,赵匡胤回答:“这皇位谁不想坐呢?即使你们没有异心,可你们的部下如果贪图富贵,把黄袍加在你们身上,你们想不做皇帝也不行啊 。” 石守信等人大惊失色,纷纷跪地请赵匡胤给他们指一条生路 。赵匡胤趁机说:“人生在世,不过是为了荣华富贵,你们不如交出兵权,多置良田美宅,享受富贵,这样我们君臣之间也能免去猜忌 。” 石守信等人明白了赵匡胤的意思,第二天便纷纷称病,请求解除兵权 。赵匡胤欣然同意,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通过 “杯酒释兵权”,赵匡胤成功解除了武将的兵权,将军事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政治上,赵匡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他削弱相权,设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等官职,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使宰相无法独揽大权 。在地方上,赵匡胤派遣文臣担任知州,取代原来的节度使,削弱了地方的权力 。同时,他还设立通判,负责监督知州,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在经济上,赵匡胤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 。他劝农耕,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发展农业生产 。同时,他还招抚流民,为他们提供土地和生产资料,使他们能够安居乐业 。此外,赵匡胤还创立了用军士代替民夫服力役的夫役方式,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在文化上,赵匡胤重视文化教育,归聚各地藏书,修史书、编《应天历》、颁药典《重定神农本草》 。他还实行 “重文抑武” 的国策,提高文人的地位,鼓励文人参政 。在外交上,赵匡胤对契丹采取防御为首的外交政策,同时和高丽来往密切 。出于 “保境息民” 的考虑,他对周边少数民族采取妥协政策 。在宗教方面,赵匡胤停止了对佛教的打压,刻成《开宝经》 。但为防止宗教被用来颠覆朝廷政权,他禁止僧人和道人私习天文地理等阴阳术学科 。 在完成内部整顿后,赵匡胤开始着手统一全国的大业 。他采取 “先南后北” 的战略,先集中力量消灭南方的割据政权,再挥师北上,收复燕云十六州 。建隆三年(公元 962 年),湖南周行逢病死,其子周保权年幼,部属发生内讧 。赵匡胤趁机派慕容延钊等人率军南下,以援助周保权为名,一举占领了荆南和湖南 。乾德二年(公元 964 年),赵匡胤以张晖为凤州团练使兼西面行营巡检壕砦使,为伐蜀做好准备 。同年十一月,赵匡胤任命王全斌、崔彦进等人为西川行营前军都部署,率步骑六万,分兵两路,讨伐后蜀 。后蜀皇帝孟昶仓促应战,最终兵败投降 。乾德三年(公元 965 年),宋军占领成都,后蜀灭亡 。开宝三年(公元 970 年),赵匡胤以潘美为桂州道行营都部署,率军进攻南汉 。南汉皇帝刘鋹昏庸无能,军队战斗力低下,宋军一路势如破竹 。开宝四年(公元 971 年),宋军攻克广州,南汉灭亡 。开宝七年(公元 974 年),赵匡胤以曹彬为升州西南面行营马步军战棹都部署,潘美为都监,率水陆军十万,进攻南唐 。南唐后主李煜沉迷于诗词歌赋,对军事防御毫不重视 。宋军在长江上架设浮桥,顺利渡江,直逼金陵 。开宝八年(公元 975 年),宋军攻破金陵,李煜投降,南唐灭亡 。至此,除北汉和燕云十六州外,南方基本实现了统一 。 宋太祖开宝九年(公元 976 年),赵匡胤在东京(今河南开封)骤然逝世,享年五十岁 。关于赵匡胤的死因,历史上一直存在争议 。其中,“烛影斧声” 的说法流传最广 。据记载,开宝九年十月二十日夜晚,赵匡胤召弟弟赵光义入宫饮酒 。当时,室内烛火摇曳,有人在远处看到赵光义时而离席,像是在躲避什么 。随后,又听到赵匡胤用柱斧戳地,并大声说:“好为之!” 第二天清晨,赵匡胤便驾崩了 。赵光义随后即位,即宋太宗 。由于此事记载模糊,充满了神秘色彩,因此引发了后人的诸多猜测 。赵匡胤死后,葬于永昌陵,庙号太祖,谥号英武圣文神德皇帝 。后又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 1008 年)被加谥为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 。 赵匡胤在位期间,通过一系列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改革与举措,成功结束了自唐末以来长达数十年的藩镇割据混乱局面,开创了大宋三百年基业 。他建立的宋朝,以其鲜明的文人政治特色而登上中国文治盛世的顶峰,堪称中国君主专制史上最开明的王朝之一 。赵匡胤具有完美的人格魅力,他心地清正,嫉恶如仇,宽仁大度,虚怀若谷,好学不倦,勤政爱民,严于律己,不近声色,崇尚节俭,以身作则 。他不仅对改变五代以来奢靡风气具有极大的示范效应,而且深为后世史学家所津津乐道 。赵匡胤生前,曾在太庙里立下石碑,后来的新天子即位都要到太庙里去拜碑,并默诵誓词 。石碑上的内容为:一是保全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二是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三是子孙不得背弃上述誓言,否则即遭天罚 。此外,赵匡胤还给柴家发了 “丹书铁券”,凭此券柴家子孙犯罪永远免死 。宋朝的皇帝基本上都遵守了誓碑遗训,从柴家子孙与南宋共存亡,以及在新旧党争当中失势的官员并没有被杀,都能看出赵匡胤温厚的个性透过这个石碑遗训,深刻影响了整个宋王朝的政治 。然而,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方式,从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对宋朝 “积贫积弱” 局面的形成有所影响 。但总体而言,赵匡胤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功绩和传奇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