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尔鉴[清][公元1703年-1766年] 河南三门峡市卢氏人物 王尔鉴,字在兹,号熊峰,河南省卢氏县人,九岁失怙,十岁失恃,兄长王尔钊将他培养成才。清雍正八年(1730年),王尔鉴考中进士,雍正十年(1732年)担任山东邹县知县,后在山东任职13年,与郑板桥、李觯并称“官场三才子”。 乾隆十六年(1751年),王尔鉴被降职调任四川巴县知县,后修编《巴县志》。1766年,王尔鉴去世,时年63岁。王尔鉴为官37年,廉洁奉公,不积家私,其廉政精神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卢氏县作为王尔鉴的故乡,还留存有他著名的作品《海棠崕记》,卢氏县东明镇北苏村的王尔鉴故居依然保存完整,修建开放的王尔鉴廉政文化广场,进一步推动了党员干部加强廉政建设,弘扬良好家风。 王尔鉴(1703—1766年),字在兹,号熊峰,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东明镇北苏村人。他是清朝时期一位颇具影响力的官员,以廉洁奉公、才华横溢著称,其一生经历丰富,在仕途上几经起伏,于文化领域更是成果丰硕,对任职之地及家乡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是对其生平的详细介绍: ### 年少失怙 勤奋向学 1703年,王尔鉴出生于卢氏县一个有名望的家族,其父王范是个秀才,被称为铁崖先生,因孝顺父母、友爱兄长、专心实行而闻名乡里,但在科举考试中屡遭困厄,只好设馆授徒。王尔鉴早年跟着父亲读书识字,年少聪慧,颇有天分。 然而,命运对他十分残酷。1712年,年仅五十的王范去世,这一年王尔鉴才九岁。翌年,王尔鉴的母亲也因病离世。此后,他便与兄长王尔钊相依为命,在兄长的培养下继续求学。尽管自幼失去双亲,但王尔鉴并未荒废学业,他生活在大山大水之间,秦岭、洛水就在眼前,境内还有崤山、熊耳山等山脉,优美的自然风光不仅滋养了他的心灵,也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 雍正二年(1724年),二十一岁的王尔鉴到卢氏城参加科举考试,获得第一名,成为秀才。雍正八年(1730年),王尔鉴考中进士,开启了他的仕途生涯,此时他年仅二十七岁,可谓少年得志。 ### 山东任职 政绩卓著 雍正十年(1732年),王尔鉴担任山东邹县知县,由此开始了他在山东的任职生涯,这一待就是13年。他将五代蜀后主孟昶《令箴》中的“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刻在木牌上,随身携带,以警醒自己要廉洁为官,造福百姓。 在邹县任职期间,王尔鉴展现出了卓越的执政能力。他断案迅速,能及时为百姓解决纠纷,深受当地民众爱戴。三年任满,当他即将调任益都时,邹县士民欲立去思碑以表感激与不舍,虽被王尔鉴制止,但足以说明他在百姓心中的地位。 此后,王尔鉴又先后担任益都知县、滕县知县等职。他心系百姓安危,曾大胆动用库金三千两,边查勘边救济灾民,成功移出灾民3000余户,存活8000余口人,因赈灾及时受到上司称赞。在山东任职期间,王尔鉴与郑板桥、李觯并称“官场三才子”。相较于郑板桥、李觯,王尔鉴出道早,任职长。郑、李以画见长,而王尔鉴则以诗、书取胜。 乾隆九年(1744年),王尔鉴任济宁知州,期间他曾路经范县造访郑板桥,两人或许有过诗文交流与思想碰撞,留下了一段官场佳话。 ### 降职巴县 修编县志 乾隆十六年(1751年),王尔鉴被降职调任四川巴县知县。从知州降为知县,尽管仕途遭遇挫折,但他并未消极怠工。在巴县,他业余闲暇仍喜欢舞文弄墨,征文考献,开始创修县志。 然而,修志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乾隆十八年(1753年),王尔鉴因故被罢官,修志工作被迫中断。但他并未放弃,乾隆二十年(1755年)复任后,他继续孜孜以求,全身心投入到县志的编纂工作中。 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在乾隆二十五年(1761年)修成《巴县志》。这部县志是今存最早的重庆主城地区方志,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被后人引用最多,又称“王志”或“乾隆旧志”。王尔鉴还厘定了“古巴渝十二景”并赋诗,如“字水宵灯”一景,他作诗曰:“高下渝州屋,参差傍石城。谁将万家炬,倒射一江明。”这些诗词不仅描绘了巴渝地区的美景,也为巴渝文化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 ### 廉洁奉公 家风传世 王尔鉴为官37年,始终秉持廉洁奉公的原则,不积家私。他的清廉事迹在卢氏县代代相传,成为后人为人处世、踏入仕途的重要准则。 其家中孝悌、勤奋、正直、清廉等品质,化作王氏家族家风之核心。后人谨遵祖训,在生活中尊老爱幼,传承孝悌美德;在学业事业上勤奋努力,追求卓越;为人处世诚实守信,秉持正直之道;身处职场则清正廉洁,守护清廉底线。 王尔鉴对家乡卢氏县怀有深厚的情感,他为家乡的自然风光写过多篇诗词,如《龙岩寺》《海棠崕》《熊耳山》《洛水》等,均收录于《卢氏县志》。这些诗词中,对故乡山水的热爱与怀念之情跃然纸上,也为家乡文化的传承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 溘然长逝 精神永存 1766年,王尔鉴去世,时年63岁。他虽已离去,但留给后世的精神财富却极为丰厚。在他的故乡卢氏县,东明镇北苏村的王尔鉴故居依然保存完整,成为当地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遗迹。 为了纪念王尔鉴,卢氏县修建开放了王尔鉴廉政文化广场。该广场不仅是对王尔鉴廉政精神跨越时空的致敬与传承,也成为卢氏廉政文化脉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进一步推动了当地党员干部加强廉政建设,同时也弘扬了良好家风,为全社会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王尔鉴从卢氏县的一个少年,成长为一名历经多地任职的朝廷官员,他在仕途上始终坚守初心,为民谋福;在文化领域,无论是修编《巴县志》,还是创作大量诗词作品,都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他的一生,是勤奋进取的一生,是廉洁奉公的一生,更是为文化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的一生。其事迹和精神激励着卢氏后人,也为中国历史文化长河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