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汝光[公元1914年-200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河南三门峡市渑池人物 张汝光(1914年2月—2000年3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河南省渑池县张村镇荆村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卫生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20师卫生部医务主任、晋绥边区卫生部副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西满军区卫生部部长、辽西军区卫生部部长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后勤部卫生部部长、总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等。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0年3月28日在北京因病逝世,其遗体捐献给解放军总医院老年病研究所。 张汝光(1914年2月—2000年3月28日),原名张汝秀,是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张村镇荆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为军队医疗卫生事业奉献了一生。以下是对他生平的详细介绍: ### 早年经历 张汝光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幼年时曾上过私塾,后因家贫辍学。1930年,16岁的他为谋生计,前往冯玉祥部队当看护兵,由此开启了与医疗卫生相关的生涯。中原大战后,他被编入国民党孙连仲的第26军。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1931年6月,张汝光随冯部抵江西“剿共”,9月,他投诚红三军九师,被分配到军医处工作,正式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一员。1932年1月,张汝光获得了宝贵的学习机会,进入中央红军军医学校进修学习。在校期间,他勤奋刻苦,努力掌握医学知识和技能。1933年3月,因表现优秀留校工作,后调往总卫生部、中央红色医院工作。 不久后,张汝光担任卫生学校附属医院二所所长兼主治医生。1933年秋,中央红军一部入闽作战,他奉命到福建宁化后方医院二所帮助工作。当时,该所300多名伤病员患斑疹伤寒传染病,情况十分危急。张汝光凭借所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带领医护人员积极救治,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成功控制了传染病的蔓延,降低了死亡和致残率,让不少伤病员得以重返前线。 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张汝光负责伤病员救治工作,全力保障红军战士的生命健康。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开始,张汝光任红星医院第三所所长,他带领100余人,用担架抬着60余名伤病员随中央红军长征,在艰难的长征途中,克服重重困难,尽力为伤病员提供医疗服务。 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在四川会合后,他调任红军总司令部卫生所所长。1936年5月,张汝光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调任红三十二军卫生部长,参加了山城堡战斗的卫生医疗工作,为战斗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医疗保障。 ### 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汝光任八路军第120师卫生部医务主任,担负起繁重的救护任务。1938年,他受贺龙师长委派,将白求恩大夫接到师卫生部,并向其介绍情况。白求恩听闻有不少伤员需要手术,立刻赶到病房检查,连续三天为40多位伤员做完手术。白求恩走后,张汝光按照其交代的方法,整顿了120师的4个卫生所,提升了部队卫生医疗水平。 1939年初,张汝光率卫生队挺进中原,再次在白求恩身边工作,深受其影响和教导。1940年2月返回晋西北后,他任晋西北军区卫生部副部长。在此期间,他参与组织了反“扫荡”、百团大战和攻势作战、大反攻作战等一系列重要战役的卫生保障工作,为抗击日军、保卫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他还协助白求恩大夫制作了被命名为“卢沟桥”的手术医疗用品驮架。这种驮架仅用三四头牲口,就能载完为百名伤员做手术的全套医疗设备,极大地方便了战时医疗物资的运输和手术的开展,提高了战场救护效率。 ### 解放战争时期 抗战胜利后,张汝光率30多名卫生干部前往东北,任东北人民自治军总部(后为东北民主联军)卫生部副部长。之后,他又担任西满军区卫生部部长。1946年秀水河子战斗时,正值数九寒天,为了不让伤员受冻挨饿,延误治疗,张汝光迅速动员当地两家浴池和3个大车店作为伤员的临时住地,并动员附近饭馆为伤员做饭,仅两个多小时就使几百名伤员的食宿、治疗得到妥善安置。 随后,张汝光完成了与辽西军区、嫩江军区卫生部的合并任务,还动员、组织留用的日本医护人员和地方医护人员为伤病员治疗,开创了西满地区卫生工作的新局面。1948年,他任东北野战军西线卫生部部长,第四野战军后勤卫生部副部长,参加了辽沈战役的医疗保障工作。 为接收大批伤员,张汝光发出“村村设医院,家家做病房,人人当看护”的号召,除急需手术和重伤员留在基地医院外,其余大批伤员很快分送到各村,使前方送下来的万名伤病员都得到了及时妥善的安置和治疗。之后,他又参与了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卫生医疗的组织领导工作,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坚实的医疗后盾。 ### 新中国成立后 新中国成立后,张汝光任中南军区卫生部副部长兼任中南军区武汉医院院长,后任中南军区卫生部部长。1952年,他率中国卫生代表团赴苏联考察半年多,吸取了不少有益的经验,为全国全军的卫生事业建设提供了借鉴。1953年,张汝光任广州军区卫生部部长。 1956年后,张汝光任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部长,他主持编写了《军队医院管理学》《护理管理学》,为规范和提升军队医院管理水平、护理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文化大革命”中,张汝光遭受林彪反党集团的诬陷,1971年下放任成都军区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但他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对党和国家忠诚不二。1973年,张汝光恢复工作,任总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长。 在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领导下,他积极拨乱反正,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恢复了几所军医大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为军队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和医学科研发展重新走上正轨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他还曾率领军事医学代表团到苏联、罗马尼亚、德国、法国、英国等国家进行考察访问,促进了中国军队与国际间的医学交流与合作。 1955年,张汝光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他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2000年3月28日,张汝光在北京因病逝世。按照他生前遗愿,其遗体捐献给解放军总医院老年病研究所,继续为医学研究做贡献,他以这样特殊的方式,践行了一生为医疗事业奉献的誓言,展现了高尚的医德和无私的精神。 张汝光从一个贫苦出身的看护兵,成长为开国少将,一生历经战火洗礼,始终坚守在医疗卫生岗位上,为中国革命、建设和军队卫生事业发展奉献了毕生精力,他的功绩和精神将永远被铭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