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宋之问

仙宗十友,唐朝诗人

宋之问

宋之问[唐][公元650年-712年,仙宗十友,唐朝诗人] 河南三门峡市灵宝人物
宋之问,一名少连,字延清,虢州弘农(今河南省灵宝市)人,一说汾州(今山西省汾阳市)人。宋之问为唐代近体律诗定型期的代表诗人。
唐上元二年(675年),宋之问进士及第,曾任县尉等职。天授元年(690年),为宫中习艺馆学士。万岁登封元年(696年),为洛州参军,陪宫中游宴应制。神龙元年(705年),因谄事张易之兄弟,被贬泷州参军,遇赦北归,召为鸿胪主簿,历任户部员外郎、修文馆直学士、考功员外郎、知贡举。依附于安乐公主,被太平公主揭发其主持贡举时的贪贿事宜,外贬越州长史。唐睿宗即位后,坐罪流放钦州。先天元年(712年),宋之问被赐死于桂林。
宋之问与沈佺期齐名,时称“沈宋”,他大力创作五律,取法汉魏古诗创作五古,善写五言排律,被胡应麟誉为“初唐之冠”,为近体律诗定型的代表诗人。其诗多歌功颂德之作,文辞华丽,自然流畅。在山水描写上也颇具特色,对盛唐诗人王维的山水诗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原集已佚,有辑本《宋之问集》二卷。
宋之问约生于公元656年,卒于712年,字延清,名少连。关于其籍贯,《旧唐书》记载为虢州弘农(今河南省灵宝市)人,《新唐书》则称是汾州(今山西省汾阳市)人。他是初唐时期著名诗人,与沈佺期齐名,并称“沈宋”,也是“仙宗十友”之一。以下是对其生平的详细介绍:

### 早年经历
宋之问出身并非名门望族,但其父亲宋令文起于乡野,勤奋好学,为人重义,且多才多艺,富文辞、工书法、力绝人,世称“三绝”,在唐高宗时做到左骁卫郎将和东台详正学士。受父亲影响,宋之问和弟弟宋之悌、宋之逊自幼勤奋,各继承父亲的一项优点。其中宋之悌骁勇过人,宋之逊精于草隶,宋之问则工于文词,成为当时佳话。

宋之问弱冠时便以作诗闻名,曾隐居嵩山,向道士潘师正学习,与司马承祯、韩法昭、田游岩等人为友。上元二年(675年),宋之问进士及第,开始担任县尉职务。当时,他还曾与卢照邻等人一道师从孙思邈,钻研学问。

### 武后时期的仕途起落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宋之问以名士身份被征召入宫,与杨炯同为宫中习艺馆学士。此后,他改任洛州参军,后转任尚方监丞,负责掌判监事。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寒食陆浑别业》《陆浑山庄》等诗篇,展现出较高的文学才华。

圣历二年(699年),宋之问跟随武则天前往嵩山,写下《王子乔》《猴山庙》等诗。久视元年(700年),武则天改控鹤府为奉宸府,宋之问因依附张易之兄弟,担任左奉宸内供奉,成为宫廷文学侍从之臣。他常代替张易之兄弟写应诏酬和之作,还创作了许多应制诗,其中《龙门应制》最为著名,将游龙门的盛况与国号变更相结合,深得武则天赏识。

### 中宗复位后的波折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重,张柬之等大臣起兵拥戴唐中宗李显复位,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被杀。宋之问因曾趋附张氏兄弟,被贬为泷州参军。泷州环境恶劣,宋之问难以忍受,次年春便秘密逃回洛阳,躲在友人张仲之家中。

当时,张仲之与驸马都尉王同皎密谋诛杀武则天之侄武三思,宋之问得知后,让侄儿宋昙向武三思告密,致使张仲之和王同皎被斩首抄家。而宋之问则因告密有功,被提拔为鸿胪主簿。这一行为让他深受义士讥讽,也成为他人生中的一大污点。

景龙元年(707年),太子杀武三思父子后死事,宋之问上表歌颂武氏父子功德,获唐中宗赏识。次年,他迁任考功员外郎,并与杜审言等首选修文馆直学士。景龙三年(709年),宋之问先是谄事太平公主,故见用。但当安乐公主权盛时,他又转而巴结安乐公主,引起太平公主的强烈不满。恰逢中宗欲任命他为中书舍人,太平公主便揭发其知贡举时受贿严重,宋之问因此被贬为越州长史。

### 越州时期的转变
宋之问来到越州后,受到当地清新秀丽的山水和淳朴民风的影响,思想情感发生了转变。他在《祭禹庙文》中,歌颂大禹治水的圣德,同时表达了对佞臣的批判以及自己想要励精图治的决心。

这一时期,他登山涉险,访察民生,“颇自力为政”,诗歌创作也转入健康清新的轨道,所作诗篇流布京师,人人传讽。他的诗歌不再局限于宫廷中的歌功颂德,而是开始关注现实生活和自然景色,如在越州创作的一些作品,展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 末路与结局
景云元年(710年)六月,临海郡王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诛杀韦后和安乐公主,拥立唐睿宗。宋之问因曾依附二张及武三思,被下诏流放到钦州。

先天元年(712年),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宋之问被赐死于流放之地,结束了其复杂而颇具争议的一生,终年约57岁。

### 文学成就
宋之问在文学上有较高成就,与沈佺期一起对律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在齐、梁沈约、庾信到初唐四杰创作发展的基础上,使律诗的法则更趋细密,五言律诗体制更臻完善,并创造了七言律诗的新体,明确划开了古体诗和近体诗的界限。

从他的作品来看,体裁多样,五言诗尤为出色,当时无人能出其右。其诗多有佳作名句,如《冬霄引·赠司马承桢》中“明月的的寒潭中,青枯幽幽吟劲风”诉尽友情,《题张老松树》以“百尺无寸枝,一生自孤直”喻高洁品格,《灵隐寺》中“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更是绘景绝妙,成为千古名句。

总体而言,宋之问在政治上趋炎附势,品行多受诟病,但在文学领域,他的贡献不可忽视,其诗歌创作及对律诗发展的推动,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5-7-17 16:09
上一篇:上官仪
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
开国少将
原河北省委组织部代部长
甘肃省委原书记
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中国科学院院士
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
京剧荀派艺术家
中央人才协调工作小组原副组长
原安徽军区第一政委
中国内地女演员
外交部原部长助理
唐朝第二位皇帝
唐代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道士
唐宪宗时期殿中侍御史
唐朝第三位皇帝
唐代风水大师
唐朝宰相
唐朝第二十任皇帝
刚正谏臣
唐朝第十八代皇帝
初唐文坛革新先驱
唐朝开国皇帝
唐代道士、著名道仙
著名作家、编辑、老革命
原生动物学家,教育家
河南省籍烈士
仙宗十友,唐朝诗人
天津市原副市长
《冀中导报》原总编辑
唐朝宰相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