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张羽

著名作家、编辑、老革命

张羽

张羽[公元1921年-2004年] 河南三门峡市灵宝人物
张羽,字甲,名冠一,曾用名张振寰,灵宝市尹庄镇尹庄村人。1938年2月,张羽参加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赴中共中央长江局党训班受训后回伏牛山地区参加建党工作,任中共灵宝县尹庄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1939年担任中共卢氏县委委员。1946年5月,被国民党灵宝县党部以“煸动农民暴动”罪而追捕。后转赴沪,参加上海学运和工运,曾任上海青年中学教师,苏州振华女中教师,继续启发、引导学生投身参加革命,并在报刊发表文章揭露国民党反动统治。上海解放后,历任华东青年报、华东青年出版社文艺组组长。1953年调任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1962 年加人中国作家协会,1983 年被评为编审,1989 年离休,2004 年病逝。 
建国后,张羽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当编辑时,参与创办和编辑了《红旗飘飘》丛刊,担任《红岩》、《烈火中永生》、《王若飞在狱中》等书的责任编辑,发现并审读了《红旗谱》。尤其对《红岩》、《王若飞在狱中》等书的编辑、出版,他倾注了大量心血,使其成为中国革命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之作。后来,他被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革命烈士传》编委会聘请,担任编委,编辑《革命烈士传》。其间,在人民出版社的支持下,自费跑遍大半个中国,采访恽代英的革命事迹。1995年,他出版了长达40万字的《恽代英传》。
张羽(1921年-2004年),原名张甲,字贯一,曾用名张振寰,是河南三门峡市灵宝市尹庄镇尹庄村人,他是出版界、史学界、新闻战线的杰出战士,也是灵宝人民的优秀儿女。以下是其详细生平介绍:

投身革命,播撒火种
张羽出生于动荡的年代,彼时国家内忧外患,人民生活困苦。但这也促使他早早萌生了救国救民的想法,心怀对真理的渴望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积极寻求改变现状的道路。1938年2月,年仅17岁的张羽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踏上了为革命事业奋斗的征程。

同年8月,张羽前往中共中央长江局党训班受训。在那里,他有幸聆听了周恩来、叶剑英等革命先驱的教诲,这些宝贵的经历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进一步坚定了他的革命信念,也让他积累了丰富的革命理论知识。

从党训班毕业后,张羽回到伏牛山地区参加建党工作,担任中共灵宝县尹庄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他深入群众,宣传革命思想,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积极组织当地群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将革命的火种播撒在这片土地上。1939年,他又担任中共卢氏县委委员,继续为党的事业辛勤耕耘,在艰苦的环境中,努力壮大党的力量,为豫西地区的革命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辗转多地,坚持斗争
1945年,国民党反动势力日益猖獗,张羽被灵宝县国民党党部以“煽动农民暴动”罪追捕。在党组织的安排下,他被迫辗转前往上海。尽管身处陌生且危险的环境,张羽依然没有放弃革命斗争。

他先是在苏州振华女中教书,以教师的身份为掩护,实则在课堂上、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巧妙地传播进步思想,启发引导学生投身革命,用知识和信念点亮学生心中的革命之火。同时,他还积极参与上海的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经常深入工人集会的暗巷中,宣传革命道理,组织工人进行反抗,鼓励他们为争取自身权益和国家独立而斗争。

在此期间,张羽还以笔为武器,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揭露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唤起民众的觉醒。他的文字如锋利的匕首,刺痛敌人的心脏,激励着广大群众团结起来,共同反抗黑暗统治。他创作的诗歌《同胞们,冲》等作品,在当时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鼓舞人心的革命号角。

投身出版,贡献卓越
上海解放后,张羽迎来了新的工作阶段,他的战场从街头转向了案头。他先后担任华东《青年报》文艺组组长、华东青年出版社文艺组组长和通俗读物组组长,致力于通过报刊杂志等宣传阵地,传播革命思想,弘扬正能量,为新中国的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1953年,张羽调任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从此与出版事业结下了更深的缘分。他在这里全身心投入到书籍编辑工作中,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精神,为广大青年读者打造精神食粮。1962年,他因在文学领域的突出贡献,被中国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1983年,他被评为编审,这是对他多年来在出版编辑领域辛勤付出和卓越成就的高度认可。

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工作期间,张羽创意并参加创办了颇有影响的革命回忆录丛刊《红旗飘飘》。该丛刊收录了大量革命先辈的回忆录和英雄事迹,成为传承革命精神、教育后代的重要读物,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

他还是长篇小说《红岩》、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的责任编辑,对这两部作品倾注了大量心血。从初稿的审阅到反复修改,再到最终定稿,他都精心把关,字斟句酌,如同匠人雕琢璞玉一般,将其打造成中国革命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之作。此外,他还参与了《红旗谱》《青春之歌》的审读和再版修订工作,以及《王若飞在狱中》的加工、整理和出版,为这些优秀作品的问世和完善贡献了重要力量。

笔耕不辍,著述颇丰
张羽在做好编辑工作的同时,也从未放下手中的笔,他坚持写作,用文字记录历史,歌颂英雄,传递正能量。他的作品体裁丰富,涵盖了长诗、通讯、传记文学、报告文学等多种形式。

其主要代表作有长诗《奴隶之歌》,通讯《豫西的地下火》,传记文学《王孝和》《恽代英传》《爱与死的搏斗》《曾家岩的婚礼》等。其中,《王孝和》被译成蒙古族、维吾尔族、朝鲜等少数民族文字,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传播了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为了创作《恽代英传》,他自费跑遍大半个中国,寻访史料,深入挖掘恽代英的革命事迹,将烈士的生平事迹和崇高精神生动地展现给读者,让恽代英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他还创作了反映革命老区英雄母亲的报告文学集《碧血红花》、反映中国人民参加苏联十月革命事迹的《阿穆尔风雪》、反映解放后上海人民肃反斗争事迹的《摇面工锄奸记》等作品。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展现了革命时期的历史画面和人物风貌,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心系家乡,魂归故里
张羽虽然长期在外工作,但他始终心系家乡灵宝。他时刻关怀着灵宝的经济建设,惦记着家乡人民的衣食冷暖,对灵宝的文化事业和史志编纂工作给予了具体指导和大力支持,充分展现了他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和拳拳赤子之心。

2004年10月21日,张羽在北京溘然长逝,享年83岁。七日后,灵宝市政府以最隆重的仪式迎接游子归乡,隆重举行张羽先生魂归故里仪式,深切悼念这位杰出的革命战士和优秀的灵宝儿女。他的生平事迹被收入《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中国文艺传集》《共和国奠基人名典》等多部典籍,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家乡人民和广大读者,成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张羽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他以坚定的信念、不懈的努力,在革命斗争和出版事业等领域都取得了卓越成就,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名字和事迹将永载史册。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5-7-14 14:26
上一篇:高继冲下一篇:张好生
澳门赌王、慈善家
著名的数学家
青海省委原书记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共江苏省委原书记
开国少将
革命英雄
无产阶级革命家
青海省民政厅原厅长
广西壮族自治区顾问委员会主任
中国科学院院士
翁源人物
中国哲学史家
十二届中央委员
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原中央委员会委员
原中共云南省委第一书记
王何鸿燊原配夫人
佛冈县人物
长征女红军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
开国大校
中国科学院院士
开国大校
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
中央政治局委员
中央政治局常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
清末民国官员,清华大学校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
西汉开国智囊
战国谋略大师,连横破局者
中国哲学史家
著名爱国将领
民国十大才女
著名作家、编辑、老革命
河南省籍烈士
天津市原副市长
原生动物学家,教育家
《冀中导报》原总编辑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