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高鹏程

23岁行医。撰成《疑难病症施治》

高鹏程[公元1876年-1935年] 湖北省神农架人物 
高鹏程,男,神农架松柏镇赤马灌人,又名必达。幼读私塾12年后,随父习医,先诵《脉决》、《药性赋歌》。后攻《医宗金鉴》、《黄氏八种》等医著,23岁行医。撰成《疑难病症施治》书稿,传于族弟必选。
高鹏程生平介绍
高鹏程(1876—1935 年),出生于神农架松柏镇赤马灌,又名必达。在神农架的历史长河中,他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人生轨迹与当地的社会、文化、民生紧密相连,从医道探索到社会贡献,展现出独特的个人魅力与时代担当。
私塾启蒙,踏上医道
高鹏程的早年教育起始于私塾,在长达 12 年的私塾学习生涯里,他沉浸于传统经典文化的熏陶。这段学习经历不仅为他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培养了他对知识的热爱和钻研精神,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他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儒家经典中,他汲取了仁爱、济世等思想理念,为日后选择从医,立志悬壶济世埋下了伏笔。
结束私塾学习后,高鹏程随父习医,正式踏上了医学探索之路。医学学习是一个漫长且艰苦的过程,他从基础的医学典籍入手,首先诵读《脉决》《药性赋歌》。《脉决》作为中医脉学的重要入门书籍,详细阐述了各种脉象的特征、主病等知识,为中医诊断疾病提供了关键依据。高鹏程通过反复诵读和理解,逐渐掌握了脉象诊断的初步技巧。《药性赋歌》则以歌诀的形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各种中药的性味、功效等内容,便于记忆。高鹏程借助这种独特的形式,记住了大量的中药知识,为后续深入学习方剂配伍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随着学习的深入,他开始攻读《医宗金鉴》《黄氏八种》等更为高深的医著。《医宗金鉴》是清太医院编纂的一部大型综合性医学丛书,内容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临床各科等多个方面,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和实用性。高鹏程在研读过程中,对中医的整体理论体系有了更为系统和全面的认识,无论是对疾病的病因病机分析,还是治疗方法的选择运用,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黄氏八种》则是清代医家黄元御的著作合集,黄元御的医学理论独树一帜,强调中气在人体生理病理中的重要作用,其学术思想对高鹏程的医学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使他在临床实践中更加注重人体内部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整体的平衡协调。
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与钻研,23 岁的高鹏程正式开始行医。此时的他,凭借扎实的医学知识和对医学的热爱,满怀信心地投身到为民众治病救人的事业中。在行医初期,他主要跟随父亲在当地周边地区为百姓诊治疾病。他态度和蔼可亲,对待每一位患者都认真负责,仔细询问病情,耐心诊断开方。无论是常见的感冒发烧,还是较为复杂的内科杂病,他都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准确判断和有效治疗。他的医术和医德逐渐在当地百姓中口口相传,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赞誉,求诊的患者也日益增多。
医学深耕,著作传承
在长期的行医实践过程中,高鹏程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深知,医学是一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学科,每一次的临床实践都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在面对各种疑难病症时,他不局限于传统的治疗方法,而是积极思考,深入研究病症的特点和本质。通过对大量病例的观察、分析和总结,他逐渐摸索出一套自己独特的治疗思路和方法。
为了将自己的这些宝贵经验传承下去,造福更多的人,高鹏程决定撰写一部关于疑难病症治疗的书稿。他利用闲暇时间,对自己多年来治疗过的疑难病症案例进行系统整理。从病症的详细描述、诊断过程的记录,到治疗方法的选择以及用药的思路,他都一一详细阐述。在撰写过程中,他字斟句酌,力求准确无误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经验。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他终于完成了《疑难病症施治》书稿。这部书稿凝聚了他多年的心血和智慧,是他医学实践经验的高度总结。
他将这部书稿传于族弟必选,希望族弟能够认真研读,继承和发扬自己的医学经验。必选在得到书稿后,深受启发。他以高鹏程为榜样,刻苦钻研医学知识,将书稿中的经验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并不断加以验证和完善。在高鹏程的影响和指导下,必选也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医者,在当地为百姓治病救人,传承着高鹏程的医学事业。
社会贡献,惠及乡里
高鹏程不仅在医学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在社会贡献方面也毫不逊色。他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通过集体的努力,才能更好地改善当地的社会环境和民生状况。因此,他积极参与当地的各种社会事务,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教育方面,他深知教育对于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性。当时,神农架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许多孩子没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高鹏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积极奔走,联合当地的一些有识之士,共同筹集资金,创办学校。他不仅自己捐出了一部分积蓄,还四处动员当地的富户和乡绅为学校建设捐款捐物。在他的努力下,学校终于建成,为当地的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他还关心学校的教学质量,亲自参与教师的选聘工作,邀请那些有真才实学、品德高尚的人来学校任教。在他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校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为当地的发展储备了人才。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高鹏程也积极贡献力量。他关注到当地的交通状况十分落后,道路崎岖狭窄,给百姓的出行和货物的运输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于是,他组织当地的民众,一起参与道路的修建和拓宽工作。他亲自带领大家开山辟路,搬运土石。在修建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如资金短缺、技术难题等,但他始终没有放弃。他通过多方协调,争取到了一些外部的支持和帮助,同时鼓励大家发挥聪明才智,共同克服困难。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改善了当地的交通状况,方便了百姓的出行和物资的流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在公共卫生方面,高鹏程充分发挥自己的医学专长。他深知,良好的公共卫生环境对于预防疾病的传播至关重要。他积极向当地民众宣传卫生知识,教导大家如何保持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他还组织人员对当地的水源进行了清理和保护,确保百姓能够喝到干净卫生的水。在疫病流行期间,他更是挺身而出,不顾个人安危,深入疫区,为患者诊治疾病,同时组织大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如隔离患者、消毒环境等,有效地控制了疫病的传播,保障了当地民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人生落幕,精神延续
1935 年,高鹏程走完了他的一生,享年 59 岁。他的离去,让当地的百姓深感悲痛。他在医学领域的卓越成就,为无数患者解除了病痛,带来了健康和希望;他在社会贡献方面的积极作为,改善了当地的教育、交通、卫生等状况,推动了当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他的医术和医德,他的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深深地铭刻在当地百姓的心中。
他的医学著作《疑难病症施治》通过族弟必选以及其他传承者的传播和研究,继续发挥着作用。后来的医者们从这部著作中汲取智慧和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医术水平,为更多的患者服务。他所创办的学校,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培养出了越来越多优秀的人才,这些人才在不同的领域发光发热,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组织修建的道路,依然在发挥着作用,见证着当地的发展变迁。他在公共卫生方面所倡导的理念和采取的措施,也逐渐成为当地民众的生活习惯,为当地的健康事业奠定了基础。
高鹏程虽然已经离开了人世,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神农架这片土地上。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神农架人,在追求知识、服务社会、造福民众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他成为了神农架地区的一个精神象征,让人们铭记着他为这片土地所做出的贡献,也激励着后来者为家乡的繁荣发展而努力奋斗。无论是在医学领域的探索,还是在社会建设方面的奉献,高鹏程都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责任与担当,为后世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5-8-23 15:14
上一篇:张家瑞下一篇:李世勋
北洋军阀二十四位上将
澳大利亚政治家
中国现代金石学家
淞沪警察厅厅长
陈独秀的元配夫人
陶瓷艺术家
原奉天警务厅督察长
23岁行医。撰成《疑难病症施治》
宜宾“五粮液”酒创始人
辛亥革命烈士
清朝最后一位武状元
中国民主革命家
原天津市委书记
原中顾委委员、中央党校原校长
教育事业的勤勉耕耘者
清代官员、画家,指画开山祖
落马官员
原中央委员
中国作家
青海省委原书记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古代十大太监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音乐家
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北洋军阀二十四位上将
抗日英烈
革命烈士
辽宁省盖县籍烈士
抗日民族英雄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