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崇峻 湖北省神农架人物 胡崇峻,1954年出生,汉族,湖北省房县人,是著名民间艺术家,也是汉民族历史诗《黑暗传》的收集者和编撰者。 胡崇峻祖籍浙江,祖上当过清廷的游击官,后家道中落,祖辈在四川贩骡马,之后便在神农架定居。他在湖北省房县一中读书时,就对民间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这为他日后收集《黑暗传》埋下了伏笔。 1982年,已是神农架林区文化馆工作人员的胡崇峻,在到大山深处散落的村落里搜集民间歌谣时,于神农架林区松柏镇敬老院的张忠臣老人处,偶然见到一本手抄的《黑暗传》。这本《黑暗传》有3000多行,用毛笔抄写,以七字一句的民歌形式叙述了史前至明代的重大历史事件。胡崇峻敏锐地意识到这个手抄本极具价值,因为过去林区死了人跳丧时,歌师唱的《黑暗传》都是片断,像这样完整的还是第一次发现。 以此为线索,胡崇峻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搜集之旅。他不畏艰难,爬山涉水,深入神农架幽深的山谷以及周边各县的偏僻山村,走访了近200名深山里的民间歌师和会讲故事的老人。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竟然搜集到9种《黑暗传》版本,有三万多行,包括《白暗传》《红暗传》以及与此有关的神农老祖的唱本,还有《玄黄传》《黑暗大盘头》《黑暗纲鉴》《混元记》等抄本。 搜集到众多版本后,胡崇峻废寝忘食地投入到整理工作中。他边整理,边将片断刊发在《神农架民间歌谣集》上,其工作得到了民间文学专家刘守华和中国神话学会会长袁珂的重视。刘守华教授认为《黑暗传》的发现证明汉民族有神话史诗一类的作品在民间口头流传,袁珂先生则兴奋地称《黑暗传》的发现是个新的突破,汉民族也有了自己的史诗。 然而,出版之路却充满坎坷。1995年,有消息称《黑暗传》要在北京一家出版社出版,但几年过去了,却一直未见踪影。2000年,胡崇峻遇到了长江出版社的工作人员,对方表示如果北京方面中止合同,长江出版社愿意出版。10天后,胡崇峻给对方回信,称对方把自己从陷阱里解救出来,《黑暗传》的出版真正有望。 2001年,胡崇峻将整理好的稿子交到了长江出版社。由于他过于痴迷《黑暗传》的整理工作,两任妻子都忍受不了他的贫寒和抛家不顾,先后离他而去。2002年春天,历经波折的《黑暗传》终于面世,国内外媒体对此进行了长篇报道。此次正式出版的《黑暗传》共有5000余行,比1986年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内部印行的汇编本增加了近一倍。全书共分为开场歌、歌头、天地玄黄、黑暗混沌、日月合明、人祖创世等几部分,内容更丰富,文辞更优美,史诗的形态展现得更为充分。 《黑暗传》的出版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关注,讨论和研究《黑暗传》的论文陆续发布。2011年,作为民间文学,《黑暗传》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其中离不开胡崇峻多年来的不懈努力。 胡崇峻为《黑暗传》的收集和整理付出了几乎一生的精力。他住房条件曾较差,生活也并不富裕,但他安贫乐道,只要一谈起《黑暗传》,就会神采飞扬,妙语连珠。以他的才华,他本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散文家和诗人,但因为偶然的机遇让他迷上了《黑暗传》,并决心用一生将此书整理行世。他的贡献不仅在于发现和整理了《黑暗传》,更在于他让汉民族结束了被称为“没有自己的神话创世史诗”的历史,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增添了璀璨的瑰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