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兴业[公元1914年-199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湖北荆门沙洋县人物 湖北荆门张家河子村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 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任红二方面军警卫连排长, 第六师十七团连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 任八路 军第一二O师三八五旅七一六团连长, 营长。1940年起任晋绥军区第三军分区游击大队大队长, 第十七团营长。解放战争时期, 任晋绥军区独立三旅特务团参谋长, 第九团副团长。1948年任西北野战军第三纵队独立二旅二十团团长。1949年任第一野战军三军七师团长。参加了羊马河、沙家店、宜川、兰州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任甘肃军区武都军分区司令员, 西北军区后勤部车辆管理部部长, 军区司令部装备计划处处长, 骑兵第一师师长。1966年任新疆伊犁军区司令员。1975年起任东疆军区司令员, 乌鲁木齐军区副参谋长, 军区司令部顾问。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93年4月27 日在乌鲁木齐逝世。 龚兴业(1914年-1993年)是湖北省荆门县(今属沙洋县)毛李镇张家河子村人。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为中国革命、建设和国防事业奉献了一生,以下是其详细生平介绍: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投身革命,崭露头角 1929年11月,红军来到龚兴业的家乡,组织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剿灭土匪,深受百姓欢迎。年仅15岁的龚兴业怀着对革命的向往,缠着一位军官要求当兵,起初因年龄小未被答应,但他执着地说“明年我就长高了”,最终被段德昌部队收下。由此,他踏上了革命征程,成为鄂西红军独立第1师的一员。 龚兴业参加红军后,先后担任红8师24团勤务员、通信员,红8军政治部特务员。他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成长,逐渐积累战斗经验。后来,他升任红2军团警备连排长、连长,红二方面军第2军6师17团连长。 1935年,在攻打龙山县城的战斗中,龚兴业担任突击队长,他作战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同年5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他随部队参加了湘鄂西、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面对敌人的残酷围剿,他和战友们浴血奋战,保卫苏区阵地。1935年11月,龚兴业随红二方面军参加长征,在漫长而艰苦的长征途中,他历经千难万险,始终坚定革命信念,为保存红军有生力量作出了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浴血疆场,保家卫国 抗日战争爆发后,龚兴业所在部队改编为八路军120师,他先后担任八路军120师教导团班长、排长,120师385旅716团连长、营长。他参加了雁门关、齐会等著名战斗。在雁门关战斗中,他率部英勇阻击日军,切断敌人交通线,给予日军沉重打击;在齐会战斗中,他不惧敌人炮火,指挥部队与日军展开激烈拼杀,为战斗胜利立下战功。 1937年底到1938年春,龚兴业参加了收复晋西北七城战斗,参与收复了被日军占领的多座城池,有力地打击了日军在晋西北的势力。1938年11月,他参加山西五台滑石片伏击战,巧妙设伏,痛击日军。1939年2月,参与河北河间黑马张庄伏击战,再次展现出出色的战斗指挥能力。1939年秋,他又参加了河北灵寿县陈庄伏击战,在战斗中奋勇杀敌,为保卫晋察冀根据地贡献力量。 1940年,龚兴业任晋绥军区第3军分区游击大队大队长、第17团营长。他带领部队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灵活运用战术,不断袭扰日军,破坏敌人交通线和据点,壮大了抗日武装力量,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南征北战,屡立战功 解放战争时期,龚兴业先后担任晋绥军区独立第3旅特务团参谋长,晋绥野战军独立第3旅第9团副团长。1946年11月,他任晋绥军区第3纵队独立第2旅第36团团长。此后,他率部参加了众多重要战役,在沙家店战役中,他指挥部队配合主力作战,为歼灭国民党军整编第36师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羊马河战役中,他带领团队英勇作战,成功阻击敌人援军,保障了战役的顺利进行。 1947年,龚兴业所在部队编入西北野战军,他继续担任第3纵队独立第2旅36团团长。1949年2月,部队改编为第一野战军第3军8师24团,他仍任团长。同年8月,他升任甘肃军区武都军分区司令员。在宜川战役中,他率部参与攻坚作战,为解放宜川立下汗马功劳;在兰州战役中,他指挥部队与国民党军展开激烈交锋,为解放兰州作出了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建设国防,再谱新篇 新中国成立后,龚兴业继续担任甘肃军区武都军分区司令员,负责当地的军事管理和治安维护等工作,为巩固新生政权、稳定地方局势付出了努力。1950年至1952年,他进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在这里,他系统学习军事理论和战略战术知识,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军事素养和领导能力,为今后更好地履行职责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军事学院毕业后,龚兴业先后担任西北军区后勤部车辆管理部部长、军区司令部装备计划处处长,致力于军区的后勤保障和装备建设工作,为提高部队的装备水平和后勤保障能力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1955年,龚兴业被授予大校军衔。同年,他去湖北出差,路过荆门时,从县兵役局借了一匹马,历经一天艰难跋涉,回到家乡。这让他想起红军时期夜行军路过家门口,因纪律严明不能离队,只能将写有自己名字的草帽丢到自家后园竹林里的往事。 1952年5月,骑兵第1师、骑兵第3师、河南省骑兵团整编为解放军骑兵第1师,龚兴业任师长。1953年3月,他率骑兵第1师参加青海剿匪。在唐昆地区歼灭叛匪大部后,他指挥部队发扬连续作战作风,追击残匪。在断粮7天、战士们只能吃草根树皮充饥的艰难情况下,仍坚持不懈,最终于5月18日在拉勒山活捉匪首马良并全歼残匪,受到青海前指通电嘉奖。 1962年“伊塔事件”后,龚兴业奉命进疆,继续担任新疆军区骑兵第1师师长。他为维护新疆地区的稳定和边防安全尽职尽责。此后,他又先后担任伊犁军区司令员、北疆军区司令员、东疆军区司令员,长期驻守边疆,为保卫祖国边疆、建设边疆贡献了大量心血。 1964年,龚兴业晋升为少将军衔。他还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这是党和国家对他为革命事业所作贡献的高度认可和褒奖。 后来,龚兴业担任新疆军区副参谋长、乌鲁木齐军区副参谋长等职,参与军区的军事指挥和管理工作,为加强军区建设、提高部队战斗力出谋划策。1981年4月至1983年9月,他担任乌鲁木齐军区司令部顾问,虽已退居二线,但仍关心部队建设,积极为军区发展建言献策。 1993年4月27日,龚兴业在乌鲁木齐逝世,终年82岁。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他为中国革命、建设和国防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其光辉事迹和崇高精神将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