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绶光[公元1886年-1948年,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像 湖北省枣阳市人物 朱绶光,1886年生于湖北襄阳。1905年赴日本留学,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炮兵科,与阎锡山、程潜、李烈钧等为六期同学。在日期间结识孙中山,加入同盟会,成为最早的会员之一,并与阎锡山、程潜、黄郛等28人组织“铁血丈夫团”,投身革命。毕业回国参加了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1914年任北京陆军大学教官,1917年再入日本陆军大学深造,成为民国初年受过系统教育的极少数军事人才之一。 朱绶光,字兰荪,是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虽出生于湖北襄阳而非枣阳,但与湖北有着深厚渊源。他一生经历丰富,在民国军事、政治等领域扮演了重要角色,以下是其详细生平介绍: 留学日本与早期革命活动 朱绶光于1886年出生。其父朱蕴珊为翰林出身,朱绶光自幼向学,少年时便贯通经史。1904年,他被选送官费留学日本,先入振武学校,后进入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炮兵科学习,与阎锡山、程潜、李烈钧等为同学。 在日本期间,朱绶光结识了孙中山,并于1905年同盟会成立时加入,成为最早的会员之一。他还与阎锡山、程潜、黄郛等28人组织了“铁血丈夫团”,共同分析时事,研究政情,商讨革命实施方案,积极投身革命事业。 1909年,朱绶光从士官学校炮兵科毕业回国。出于“培养革命实力,须从文化教育着手”的考虑,他一面督办南京讲武堂,一面兼编南洋兵学杂志。辛亥革命爆发后,南京光复,朱绶光出任江苏都督府军械处长,后调任军政司司长,继而负责办理陆军将校讲习所,为革命培养军事人才。 军事教育与陆军部任职 1914年,朱绶光受聘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兵学教官,致力于军事教育,传授军事知识和技能。1917年,他辞谢教职,二次东渡日本,进入日本陆军大学深造,与黄慕松、王树常、陈仪等为同期同学。此次深造使他成为民国初年受过系统军事教育的极少数军事人才之一,为其日后在军事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922年,朱绶光回国,恰逢张绍曾出长陆军部,有意整理全国陆军,他被延聘为陆军部参事,主持陆军建设全盘计划起草事宜。北京政变后,朱绶光一度出任陆军部军械司长,但后因人事变更而卸任。 投身晋军与崛起 1925年2月,朱绶光应昔日同学阎锡山之聘,出任山西都督公署顾问,同时负责创建山西陆军辎重教练所。朱绶光凭借此前督办南京讲武堂的经验,经过半年努力,顺利完成筹建工作。该教练所是专门培植后勤保障人员的军事教育机构,由他兼任所长。教练所学制两年,讲授步兵典范令、辎重勤务等多种科目,为晋军培养了两批共600余名后勤辎重专业人才,有效解决了晋军后勤人员匮乏的问题。 由于朱绶光的才学和军事造诣,他很快在晋系集团中崭露头角,担任督署参谋长。后来阎锡山先后就任北方国民革命军和第三集团军总司令,朱绶光也随之改任总司令部参谋长和第三集团军参谋长。 北伐与平津时期 1928年,朱绶光参加二次北伐。他作为第三集团军参谋长,协助阎锡山筹谋策划,在战略战术制定、兵力部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年6月,他率部首先进入北京,并出面“安民保侨”,使得第三集团军顺利接收北京,城内秩序井然,他功不可没。 此后,朱绶光兼任平津卫戍总司令部参谋长,因阎锡山长住太原,他留京代行总司令职权,坐镇平津,一时显赫一时。同年7月,孙殿英东陵盗宝案发生,朱绶光奉命查办。他从追查销赃渠道入手,成功缉捕了孙部师长谭温江等人,使案情基本明了,但因蒋介石、阎锡山等欲拉拢孙殿英,此案最终不了了之。 1929年2月,朱绶光代表晋系集团出任国民政府编遣委员会经理部副主任,代行主任职权,负责处理编遣经费调配等事务。8月,他兼任国民政府军政部政务次长,10月又以次长代理军政部部长。 中原大战与战后蛰伏 1930年,国民党新军阀间矛盾激化,阎锡山晋军、冯玉祥西北军和李宗仁桂系策划联合反蒋,中原大战爆发。有趣的是,晋军朱绶光、西北军刘骥和桂系的张翼鹏三位参谋长都是湖北人,他们居间联络,成为一时趣闻。 中原大战中晋军战败,阎锡山宣布下野,隐居大连,朱绶光则寓居北平,两人都在等待时机东山再起。 重返晋军与抗战时期 1932年,阎锡山出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朱绶光应其邀请,担任太原绥靖公署参谋长,兼晋绥军事整理委员会委员,再次成为阎锡山的重要幕僚,协助其处理军事事务。 1935年,朱绶光叙阶陆军中将,1937年4月晋中将特加上将衔。抗战爆发后,阎锡山出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朱绶光任二战区参谋长。他参与了大同会战、平型关战役、忻口会战、太原会战等诸多战役的谋划,还曾代阎锡山赴前线指挥晋北防御战,为抗击日军做出了一定贡献。 1938年,朱绶光奉派赴陕西三原专门督办第二战区各军之接济,负责疏通关系,保证粮饷供给,使前线战士粮械不虞缺乏。此后他的参谋长一职由楚溪春继任。 后期经历 1939年6月,朱绶光到绥远主持蒙古各盟旗地方自治指导工作。1942年,他任蒙藏委员会委员。1943年,他参与处理伊盟事变,力主和平解决,致力于维护地区稳定和民族关系和谐。 1944年后,朱绶光历任军事委员会、国防部上将参议,虽不再处于军事指挥核心,但仍凭借其丰富经验和威望,为军事事务提供意见和建议。 1948年2月14日,朱绶光在武昌病逝,终年62岁,后由湖北省政府公葬于武昌卓刀泉。 朱绶光一生历经清末、民国多个时期,从早期投身革命,到在晋军中长期担任重要职务,再到抗战时期为抵御外敌贡献力量,他在民国军事史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记,其军事才能和经历受到当时各方关注,是民国时期一位较为重要的军事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