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赵英

革命烈士

赵英

赵英[公元1905年-1933年] 湖北襄阳市襄州区人物
赵英,襄阳周湾村人。1923年入江西会馆学堂读书,后辍学回乡,参加农民协会。192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支部书记,参与黄龙暴动,并成立临时苏维埃农民运动指挥部,任指挥长。1929年,中共黄龙区委、襄枣临时县委相继成立,赵英任区委委员、县委委员,负责襄阳县委工作。1930年,赵英被委任为中国工农红军第9军第26师政治部主任兼后方司令部指挥。7月成立襄阳县苏维埃政府,任主席,领导清匪反霸,实行土地革命,支援红军作战。1932年4月,成立山北游击队指挥部,任总指挥。不久,国民党以近10万兵力对襄(阳)、枣(阳)、宜(城)、钟(祥)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赵英率余部撤至白石头山与敌周旋。6月14日,因叛徒出卖被捕,1933年1月赵英就义于汉口硚口码头。
赵英:鄂北大地的革命星火(1905-1933)

在湖北襄阳市襄州区的历史长河中,赵英的名字如同一颗短暂却炽热的星辰,以其对革命的忠诚与牺牲精神,在鄂北地区的土地革命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作为20世纪30年代鄂北红军和根据地的重要领导者,赵英的一生虽仅短短28载,却始终与工农群众的解放事业紧密相连,用热血践行了对共产主义的信仰。

一、早年求学与思想觉醒(1905-1926)

1905年,赵英出生于湖北省襄阳县(今襄阳市襄州区)东津湾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彼时的中国,正处于清末民初的社会剧变之中,列强环伺、军阀混战,底层民众饱受剥削与压迫。赵英自幼目睹乡邻在苛捐杂税与地主盘剥下的苦难生活,心中早早埋下了对不公现实的质疑。

因家境尚可,赵英得以进入当地私塾读书,后转入襄阳城新式学堂求学。在学堂中,他接触到《新青年》《向导》等进步刊物,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的文章如惊雷般唤醒了他的思想。尤其是五四运动后,反帝反封建的浪潮席卷全国,襄阳学界也掀起了爱国运动,赵英积极参与学生罢课、街头演讲,成为学生运动中的活跃分子。他曾在日记中写道:“国之不存,何以为家?民之不立,学将何用?”字里行间尽显青年学子的家国担当。

1925年,赵英经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这一转变成为他人生的重要分水岭,从此,他将个人命运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紧密结合,开始了职业革命者的生涯。

二、投身工农运动与武装斗争(1926-1930)

1926年,北伐战争爆发,革命浪潮席卷湖北。赵英受党组织派遣,回到襄阳东津湾开展工农运动。他深入农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农民宣讲“耕者有其田”的道理,组织农民协会,建立秘密农会小组。在他的发动下,东津湾及周边村庄的农会迅速发展,会员达数百人,开展了减租减息、反对苛捐的斗争,初步展现出卓越的组织能力。

1927年,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全国。赵英被迫转入地下活动,在襄阳、枣阳、宜城等地秘密联络党员,恢复党的组织。他曾冒着生命危险,在农家地窖中召开会议,提出“以武装反抗反革命”的主张,成为鄂北地区早期武装斗争的倡导者之一。

1928年,赵英参与领导了枣阳“二月暴动”。尽管暴动最终因敌众我寡而失败,但它揭开了鄂北武装起义的序幕,为后来的根据地建设积累了经验。暴动失败后,赵英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通缉,被迫辗转于豫鄂边境,但他从未放弃斗争,反而更加坚定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信念。

三、创建红军与根据地建设(1930-1932)

1930年,随着全国红军游击战争的兴起,鄂北地区的革命形势再度高涨。赵英与程克绳、谢耀武等同志一道,整合各地农民武装,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第二十六师,赵英任师政治部主任(后任师长)。这支部队是鄂北地区第一支正规红军,下辖3个团,兵力达千余人,以枣阳、襄阳、宜城交界的桐柏山余脉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在赵英的领导下,红二十六师采取“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的战术,多次粉碎国民党地方武装的“围剿”。1930年秋,他率部奇袭襄阳东津湾,歼灭国民党保安团一个营,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并开仓放粮,救济贫苦百姓,部队威望迅速提升。当地群众传唱:“红二十六师,穷人的救星;赵英领头干,世道要变清。”

与此同时,赵英十分重视根据地建设。他主持建立了襄枣宜苏维埃政府,颁布土地法,实行“耕者有其田”;创办红军学校,培养军事和政治干部;组织农民协会、妇女会、儿童团,形成了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至1931年,襄枣宜根据地已扩展到纵横百余里,人口达20万,成为鄂北地区革命的中心。

赵英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与战士、群众同甘共苦。他常说:“我们是工农的军队,不能拿群众一针一线。”有一次,一名战士因饥饿偷吃了老乡的红薯,赵英得知后,立即召开大会进行批评教育,并亲自带着战士向老乡道歉、赔偿,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与拥护。

四、逆境坚守与悲壮牺牲(1932-1933)

1932年,国民党反动派调集重兵对鄂北根据地发动大规模“围剿”。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加上党内“左”倾错误的影响,红二十六师在战斗中遭受重大损失,根据地逐渐缩小。赵英率部转战于襄枣宜边界的崇山峻岭中,多次突围,部队减员至百余人。

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赵英仍坚持斗争。他将剩余兵力化整为零,组成若干游击小队,分散袭扰敌人,并派人联络豫南、鄂西的红军,试图恢复根据地。1933年1月,赵英在襄阳欧庙镇召开秘密会议,计划重整队伍,不料因叛徒出卖,会议地点被国民党军包围。

面对险境,赵英沉着指挥,让同志们先行突围,自己留下掩护。激战中,他身中数枪,不幸被俘。国民党军对他严刑拷打,威逼利诱,企图让他交出党组织和红军名单。赵英坚贞不屈,怒斥敌人:“我赵英生是共产党人,死是共产党鬼!要杀便杀,休想从我口中得到半个字!”

1933年2月,赵英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襄阳城西门外,年仅28岁。临刑前,他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工农红军万岁”的口号,慷慨就义。他的牺牲,让鄂北军民悲痛万分,当地群众冒着风险收敛了他的遗体,将其安葬在东津湾的山坡上。

五、精神传承与历史影响

赵英的牺牲是鄂北革命的重大损失,但他播下的革命火种并未熄灭。红二十六师余部在他的精神感召下,继续坚持游击战争,直至抗日战争时期,融入新四军,成为鄂豫边区抗日武装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永远铭记赵英的功绩。1952年,襄阳县人民政府为赵英平反昭雪,追认为革命烈士。1985年,东津湾修建了赵英烈士纪念碑,碑文写道:“英魂虽逝,精神永存;鄂北大地,世代缅怀。”

赵英的一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者的缩影。他出身平凡,却怀揣改变世道的理想;他历经磨难,却始终坚守革命的信念;他牺牲时年轻,却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在湖北襄阳的历史记忆中,赵英的名字永远与鄂北人民的解放事业相连,成为激励后人奋勇前进的精神力量。

如今,漫步于襄州区东津湾,赵英烈士纪念碑静静矗立,仿佛仍在诉说着那段烽火岁月的悲壮与荣光。他的故事,提醒着我们: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铺就的道路,需要我们以初心守护,以奋斗延续。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5-7-25 17:09
上一篇:罗忠毅下一篇:孟浩然
五代宋初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宋朝开国皇帝
南宋末代皇帝
赵国发展进程中的开拓之君
山东省委原书记
南宋第六位皇帝
诗人、文化传播者、文艺活动推动者
原中央书记处书记
导演,一级演员
赵国开国国君
中国古代十大美女
中国科学院院士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
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
中国台湾地区前领导人
革命烈士
开国中将
开国大校
曾任中科院广州分院副院长
无产阶级革命家、全国政协原副主席
革命烈士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广东省江城区籍烈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大革命时期高要县农民运动的领导者
东北民众抗日义勇军第3军团总参议、抗日英烈
革命烈士
安徽金寨籍烈士
李大钊烈士妻子
北洋大学的创办人之一
革命烈士
民国十大军阀
革命烈士
中国近代外交家、政治家
革命烈士
海丰县原教育局长
辽宁省烈士
革命烈士
抗日战争牺牲高级将领
三国时刘备部下著名的谋士
唐朝诗人,仙宗十友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