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 ),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人(今湖北枣阳市,一说河南南阳市 ),汉高祖刘邦九世孙,东汉开国皇帝(25年8月5日 —57年3月29日在位),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刘秀“美须眉”,早年入太学学习。新莽末年,爆发赤眉、绿林起义。地皇三年(22年),刘秀在宛城起兵反莽。 次年二月绿林军建立更始政权,刘秀被更始帝任命为太常、偏将军。同年六月,王莽军围绿林军于昆阳,刘秀突围调集援兵,与城内义军合击,歼灭王莽军主力,取得了昆阳之战的胜利。其兄刘縯被更始帝杀害后,刘秀隐忍伪装,被更始帝封为萧王,派往河北,镇压并收编铜马等起义军,势力大增,有“铜马帝”之称。25年6月,与更始帝决裂,称帝于鄗,重建汉政权,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先后削平青州张步、渔阳彭宠、天水隗嚣、益州公孙述等豪强割据武装,重新统一中国。57年二月,刘秀驾崩,享年六十三岁,谥号光武,庙号世祖,葬于原陵。 刘秀在位期间整顿吏治,推行度田令,打击地方豪强,缓解土地兼并;设立台阁制,强化皇权,成为三省六部制的雏形 ;改革监察制度,罢州牧,置刺史,强化中央集权;外交上,接见日本使臣并将汉字传入日本 ,平定越南征侧女王独立运动。在位期间安定民生,复苏经济,轻徭薄赋,勤政爱民,倡行节俭,开创了“光武中兴”的治世。 历代史家对其多有称赞,如王夫之称“自三代而下,唯光武允冠百王矣。”毛泽东称之为“历史上最有学问,最会用人,最会打仗的皇帝”。 光武帝刘秀:中兴汉室的传奇帝王 刘秀(公元前 5 年 1 月 15 日 — 公元 57 年 3 月 29 日),字文叔,南阳郡蔡阳人(今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一说今河南南阳县) 。他是东汉开国皇帝,也是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刘秀出身汉室宗亲,却成长于微末,在新莽末年的乱世中崛起,以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十二年统一战争,重建汉朝,开创 “光武中兴” 的盛世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备受赞誉的帝王之一 。 一、汉室后裔,幼年失怙 刘秀为汉高祖刘邦九世孙,出自汉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一脉。汉武帝推行 “推恩令” 后,到刘秀父亲刘钦这一代,已无封地,刘钦仅担任济阳县县令。西汉建平元年十二月初六(公元前 5 年 1 月 15 日),刘秀出生。史载他出生时,有赤光照耀整个房间,刘钦房前栽景天处还长出三株特殊谷子,每株一根茎九个穗,比普通谷子长一二尺,刘钦因此为其取名 “秀” 。 元始三年(公元 3 年)十月,刘钦在南顿县令任上去世,年仅九岁的刘秀,由叔父刘良抚养长大。此后,刘秀跟随叔父生活在舂陵老家,他乐善好施,勤于耕种。而其兄长刘演好行侠义、养门客,常讥笑刘秀只知田间劳作,将他比作刘邦的二哥刘仲 。初始元年(公元 8 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刘秀平静的生活被打破,身处乱世的他,命运也随之发生巨大转折 。天凤年间(公元 14 年 —19 年),刘秀前往长安学习,专攻《尚书》,授业老师为中大夫庐江人许子威 。这段学习经历,让刘秀增长了学识,也开阔了眼界,为他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二、宛城起兵,反抗王莽 王莽末年,天下大乱,连年蝗灾致使盗寇四起,农民起义相继爆发。同时,王莽托古改制,严重损害地方豪强利益,引发豪强不满 。地皇三年(公元 22 年),南阳饥荒严重,刘演的门客因打劫行盗,使刘秀受到株连,为躲避官府追捕,刘秀逃到新野县 。同年秋,刘秀到宛城卖粮,宛城豪强李通等人鼓动刘秀起兵反莽 。十月,刘演联合南阳地区地方豪强和刘氏宗亲,以 “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 为号召,正式起兵。刘秀与李通及李通堂弟李轶则在宛城起兵响应 。这一年,刘秀二十八岁 。 十一月,刘秀带领门客返回舂陵,与刘演会合,并将起义军命名为 “舂陵兵” 。刘演起兵之初,豪门子弟因害怕不敢参与,看到刘秀身着绛紫色将军服后,才安下心来,惊叹如此谨慎忠厚之人也要造反 。起兵之后,为壮大力量,刘演、刘秀与王凤、陈牧领导的绿林军联合,共同反对王莽政权 。然而,豪强与农民军的联合存在诸多问题,如装备不齐,刘秀最初作战时只能骑牛上阵;军中财物分配不均,引发众怒,将士们甚至想反攻刘氏家族,刘秀将刘氏宗族所得财物分给其他将士,才平息争端 。 起义军初期征战顺利,西击长聚、杀新野县尉,屠灭唐子乡,又杀湖阳县尉 。但攻取棘阳后,与王莽的前队大夫甄阜、属正梁丘赐统帅的大军在小长安(今南阳市南瓦店镇)展开会战,起义军损失惨重,刘秀的姐姐刘元和她的三个女儿、二哥刘仲都在乱军中被杀 。起义军无力再战,退守棘阳 。地皇四年(公元 23 年),刘演、刘秀与另一支绿林军下江军联合,在沘水、淯阳大败王莽军队,为起义军进一步壮大打下基础 。这两场战役的胜利,使刘演名声大震,他自此自称 “柱天大将军” 。 三、刘演被害,隐忍图强 随着形势发展,起义军迫切需要建立统一指挥全军的政权 。在皇帝人选上,绿林军拥护刘氏宗亲刘玄,而豪强家族及部分绿林军将领则支持刘演 。最终,刘玄在淯水边沙滩上设立坛场称帝,年号更始,并封刘演为大司徒,刘秀为太常偏将军 。六月,刘秀在昆阳之战中发挥关键作用,以少胜多,歼灭王莽军队主力,斩杀莽新政权大司徒王寻 。此役不仅使刘秀声名远扬,更成为推翻王莽政权的关键转折点 。 刘演、刘秀威名日盛,引起刘玄猜忌,刘玄等人设计将刘演杀害 。当时刘秀正率军在颍阳作战,听闻兄长噩耗,悲痛万分 。但他深知自身处境危险,选择忍辱负重、韬光养晦 。接到刘演被害消息后,刘秀立即从驻地父城赶往宛城,向刘玄谢罪 。他不敢为刘演服丧,也不夸耀自己在昆阳之战中的功劳,饮食谈笑一如往常 。刘秀的隐忍表现,令刘玄感到愧疚,也减轻了对他的戒备 。不久,刘玄任命刘秀为破虏大将军,封武信侯 。之后,刘秀迎娶南阳新野豪门之女阴丽华 。 四、镇抚河北,积蓄力量 更始元年(公元 23 年)九月,长安三辅豪杰联手诛杀王莽,并将其首级送到宛城 。刘玄派刘秀代理司隶校尉职务,先行到洛阳整修皇宫官府 。十月,刘玄移都洛阳 。之后,又派刘秀 “以破虏大将军行大司马事” 的名义平定河北,镇抚州郡 。刘秀在河北期间,以废除王莽苛政、释放囚犯、广布恩惠,恢复汉室制度为号召,赢得当地官僚、地主支持 。更始二年(公元 24 年)四月,刘秀消灭在邯郸称帝的割据势力王郎 。 刘秀势力壮大,令刘玄深感不安,于是派侍御史持符节立刘秀为萧王,并命令他罢兵返回长安 。刘秀以河北尚未平定为由,拒绝接受调动命令 。之后,刘秀镇压并收编以铜马为首的一百多万农民起义军,军事力量逐渐壮大,被关西百姓称为 “铜马帝” 。平定河北,为刘秀势力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为促成和真定王刘杨的联盟,刘秀以隆重之礼迎娶刘杨的外甥女郭圣通 。更始二年秋冬之际,刘秀击败农民军青犊军后,趁机攻占更始政权控制的河内地区 。十二月,赤眉军主力在樊崇率领下进军关中,刘秀预估赤眉军必定攻破长安,于是趁赤眉军与更始军相争之际,命令邓禹分兵进军关中,攻占河东,进逼长安 。 五、鄗城称帝,建立东汉 自更始二年(公元 24 年)王郎在邯郸称帝后,各割据势力纷纷自立为帝,如建武元年春,平陵人方望立前汉孺子刘婴为天子;夏四月,公孙述自立为天子 。此时,据守河北、河内的刘秀已具备称帝条件,其部将开始商议刘秀称帝之事 。先是马武进言刘秀返回蓟县登帝位,刘秀坚决拒绝,并让他勿再提此事,因其忤逆,是杀头之罪 。当刘秀从蓟县返回,到达范阳时,部将集体上奏,请刘秀称帝,刘秀再次拒绝 。到南平棘县,将士们再次坚决要求刘秀称帝,刘秀答应考虑 。建武元年(公元 25 年)六月,刘秀在河北鄗城(今河北省柏乡县北)称帝,东汉王朝正式建立 。 称帝后不久,刘秀挥师南下进攻洛阳,洛阳城内朱鲔守军一片恐慌 。刘秀派曾在朱鲔手下担任过校尉的岑彭劝说朱鲔投降 。朱鲔因与刘秀结怨甚深,是更始政权中杀害刘演的主谋,顾虑重重 。刘秀从大局出发,表示不计前嫌,朱鲔最终顺利投降 。刘秀任命朱鲔为平狄将军,封扶沟侯 。建武元年十月,刘秀移都洛阳 。 六、平定关中,统一全国 自刘玄在更始二年(公元 24 年)从洛阳迁都长安后,关中地区成为更始政权统治中心 。十二月,赤眉军向长安进发,与更始政权军队激战 。更始政权在战场上连连失利,内部矛盾也加速激化,长安陷入混战 。更始三年(公元 25 年)十月,刘玄向赤眉军投降,并将皇帝印授给赤眉军拥立的刘盆子,刘玄被封为长沙王,不久后赤眉军将其杀死 。刘秀得知刘玄被害后,念及刘玄是刘氏嫡孙,又是自己的族兄,诏令大司徒邓禹将刘玄葬于霸陵 。 建武二年(公元 26 年)二月春,占据长安的赤眉军因城中粮尽,尽收珠宝,火烧宫室后向西而去,邓禹趁机进军长安 。但因严重粮荒以及赤眉军折回长安,邓禹不得不退出长安 。在邓禹与赤眉军作战时,汉中的割据势力延岑也企图夺取长安 。在长安外围,形成三派势力相争的局面 。邓禹对赤眉军作战连连失利,又严重缺粮,刘秀于是派冯异代替邓禹指挥军队 。冯异采用计略,先让士兵佯装饥饿疲惫,诱使赤眉军出击,然后设下伏兵,一举击败赤眉军 。建武三年(公元 27 年),刘秀亲自率军在宜阳截击赤眉军,赤眉军被迫投降 。刘秀消灭赤眉军后,继续向关中进军,击败延岑等割据势力,平定关中地区 。 从建武二年(公元 26 年)到建武六年(公元 30 年),刘秀历经四年,消灭关东的农民军残部,击溃彭宠、刘永、董宪等割据势力,基本平定关东地区 。建武八年(公元 32 年),刘秀大败割据陇西的隗嚣 。隗嚣势力覆灭后,刘秀又同割据巴蜀的公孙述作战 。建武十二年(公元 36 年)十一月,公孙述战死,蜀军投降,刘秀基本实现全国统一 。 七、光武中兴,治国理政 刘秀在位期间,采取一系列有利于政治稳定、社会发展、经济恢复的措施 。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精简机构,整顿吏治 。他裁撤大量官员,减少行政开支,同时加强对官员的考核监督,任用贤能之士 。经济上,实行度田和屯田,释放奴婢和刑徒,轻徭薄赋 。度田措施清查土地和人口,打击豪强地主隐瞒土地和人口的行为,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释放奴婢和刑徒,使更多劳动力回到生产中,促进农业发展 。轻徭薄赋则减轻百姓负担,恢复社会经济 。改革监察制度,罢州牧,置刺史,强化中央集权 。刺史直接对中央负责,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文化上,倡导儒学,兴办学校,宣布图谶于天下 。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促进文化教育发展 。 在刘秀统治期间,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史称 “光武中兴” 。中元二年(公元 57 年)二月,刘秀驾崩于洛阳南宫前殿,享年六十二岁,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葬于原陵 。刘秀在位三十二年,他中兴汉室的历史功绩,得到后世高度评价 。学者黄留珠认为,在中国历代帝王中,汉光武帝刘秀是唯一一个同时拥有 “中兴之君” 与 “定鼎帝王” 两项头衔的皇帝 。刘秀以其非凡的才能和人格魅力,在乱世中崛起,重建汉室,开创了辉煌的帝业,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