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存瑞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抗日战争时期,当过儿童团长,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任某部6班班长。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
1948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他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顺利完成了规定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但突然遭到敌人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的火力封锁,部队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连长批准了他的请求。他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在部队攻击受阻的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敌人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 。
董存瑞:怀来大地上的不朽丰碑
董存瑞,1929年10月15日出生于 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南山堡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怀来这片土地,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在岁月的长河中,这里孕育出坚韧不屈、英勇无畏的民风。董存瑞自小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苦难的生活不仅磨砺了他的意志,更在他心中早早埋下了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种子,而他短暂却无比辉煌的一生,最终在战火的淬炼中绽放出了震撼人心的光芒。
苦难童年,萌芽抗争精神
董存瑞出生时,家中生活极为困苦,一家人靠着几亩薄地勉强维持生计。幼年的他,时常跟随父母在田间劳作,尝尽生活的艰辛。然而,残酷的现实并未让董存瑞屈服,反而使他对黑暗的旧社会充满了仇恨,培养出他坚韧、勇敢的性格。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的铁蹄践踏中华大地,怀来地区也未能幸免。南山堡村时常遭受日军的烧杀抢掠,村民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年幼的董存瑞目睹了日军的暴行,心中燃起了强烈的怒火。他积极参加村里的儿童团,站岗放哨、传递消息,为抗击日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儿童团里,董存瑞表现得十分积极,他机智勇敢,多次出色地完成任务,得到了乡亲们的称赞。这段经历,不仅让董存瑞积累了一定的斗争经验,更坚定了他反抗侵略、保卫家园的决心。
投身革命,锤炼钢铁意志
随着年龄的增长,董存瑞对革命的认识愈发深刻。1945年7月,年仅16岁的他毅然报名参军,成为了一名八路军战士。初入部队,董存瑞深知自己缺乏战斗经验,于是他刻苦训练,虚心向战友们请教。无论是军事技能训练,还是政治理论学习,他都投入了全部的热情和精力。
在战斗中,董存瑞总是冲锋在前,毫不畏惧。1947年3月,在一次战斗中,董存瑞所在的部队遭遇了敌人的猛烈攻击。面对敌人的枪林弹雨,董存瑞毫不退缩,他主动承担起掩护战友的任务,带领几名战士坚守阵地,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在战斗过程中,董存瑞不幸受伤,但他依然坚持战斗,直到战斗取得胜利。由于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董存瑞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的董存瑞,更加坚定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他立志要为解放全中国贡献自己的一切。
英勇献身,铸就永恒丰碑
1948年5月,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隆化是热河省(今河北省承德市)的一个重要城市,敌人在这里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其中,位于隆化中学东北的一座桥型暗堡,成为了我军前进的巨大障碍。这座暗堡火力凶猛,交叉的火力网封锁了我军的进攻路线,导致我军多次进攻都未能成功,伤亡惨重。
董存瑞所在的六连负责主攻隆化中学。战斗中,六连连续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关键时刻,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连长批准了他的请求。董存瑞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在前进的过程中,他巧妙地躲避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时而匍匐前进,时而快速奔跑。然而,敌人的火力太过猛烈,董存瑞的战友们为了掩护他,纷纷倒下。
当董存瑞冲到桥下时,他发现这里没有安放炸药包的地方。眼看总攻的时间就要到了,为了不耽误战机,减少战友们的伤亡,董存瑞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紧紧贴住桥身,右手猛地拉燃了导火索。随着一声巨响,暗堡被炸毁,董存瑞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牺牲时,他年仅19岁。
董存瑞的英勇壮举,激励着无数战士奋勇向前,我军最终成功攻克隆化城。他的事迹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为了全国人民敬仰的英雄。
精神传承,激励后世前行
董存瑞牺牲后,他的英雄事迹被广泛传颂,成为了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象征。1948年6月8日,第11纵队党委决定追认董存瑞为纵队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命名他生前所在的六连六班为“董存瑞班”。1957年5月29日,朱德委员长为董存瑞烈士纪念碑写了“舍身为国,永垂不朽”的光辉题词。1998年,为纪念董存瑞牺牲50周年,聂荣臻题词:“舍己为国,人之楷模”。
董存瑞烈士陵园位于河北省隆化县城西北苔山脚下、伊逊河东岸,是为纪念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烈士而建。陵园占地面积7.1万平方米,园内苍松翠柏,庄严肃穆。自建成以来,董存瑞烈士陵园成为了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和学生前来参观学习,缅怀英雄的丰功伟绩。人们在这里聆听董存瑞的英雄事迹,感受他无私奉献、舍生忘死的精神,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洗礼。
董存瑞的精神,不仅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不懈奋斗,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在新时代,董存瑞精神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它激励着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勇敢无畏、迎难而上;在追求理想和目标时,要坚定信念、执着前行;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要毫不犹豫地选择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奉献一切。
从怀来的小山村走出,董存瑞用自己短暂的一生,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他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中国历史的丰碑上;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中华民族不断前进,向着实现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