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王振

明朝第一个专权的太监
王振
王振[明][?-1449年,明朝第一个专权的太监] 河北张家口市蔚县人物
王振(?—1449年),蔚州(今河北蔚县)人。明朝初年宦官。与明宪宗时的汪直、明武宗时的刘瑾、明熹宗时的魏忠贤并称为“明朝四大宦官”。
王振本为落第秀才,略通经书,后为教官,中举人,传闻他自阉入宫。因善察人意,受明宣宗喜爱,被授为东宫局郎,服侍太子朱祁镇,被称为王伴伴。宣德十年(1435年),英宗即位,升王振为司礼监掌印太监。他以防备大臣罔上为由,劝英宗以重典治国,但因英宗祖母张太皇太后及阁臣“三杨”等齐心辅政,故而不能干预政事。正统七年(1442年),张太皇太后死,“三杨”亦相继老死。王振在京城东造豪华府第,大兴土木,被英宗称为先生。公卿大臣称之为翁父,争相攀附。
正统十四年(1449年),朱祁钰下令将王振家族一律处斩,并籍没其家产。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后,下诏为王振正名,并以香木为王振雕像,祭葬招魂。在京师智化寺北院建旌忠祠,以祭祀亡灵。
王振:从蔚州走出的明朝权宦风云录
王振,出身于河北张家口市蔚县的一介落第秀才,半生苦读未能通过科举步入仕途,转而选择自阉入宫,就此踏上了一条改变明朝历史走向的权力之路。他的一生跌宕起伏,从侍奉皇子起步,逐步权倾朝野,最终在土木堡之变中身死名裂,其经历充满了传奇与争议,在明朝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科举失意,毅然自阉入宫
在蔚县这片土地上,王振自幼饱读经书,怀揣着通过科举改变命运的梦想。然而,残酷的现实却一次次击碎他的希望,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铩羽而归。在“学而优则仕”的时代背景下,仕途无望的王振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自阉入宫。永乐末年,恰逢明成祖朱棣下令录用小太监,王振借此机会净身入宫,凭借略通经书的优势,他得到朱棣赏识,进入内书堂学习。在内书堂,王振勤奋刻苦,很快脱颖而出,被调到太子朱高炽身边侍奉,后又在宣德年间获任东宫局郎,专职服侍太子朱祁镇,这段经历为他日后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深得宠信,逐步积累权势
宣德十年,明宣宗驾崩,年仅九岁的朱祁镇即位,即明英宗。由于英宗年幼,太皇太后张氏听政,她重用“三杨”处理政务,对宦官干政严加防范。在此期间,王振虽已出任司礼监掌印太监,但在太皇太后和“三杨”的制约下,表面上谨小慎微。不过,他与英宗自幼相伴,深得英宗宠信,英宗甚至尊称他为“先生”。

正统六年,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重建竣工,英宗大摆筵宴庆贺。按照明朝宫中制度,宦官不得参加宫宴,但英宗因宴会上不见王振而派人探望。王振自比周公,抱怨自己不能赴宴,英宗不仅不怪罪,反而下令打开东华门中门,邀请王振入宴,百官更是对其朝拜欢迎。此事足以说明,尽管受到制约,王振的势力已在悄然壮大。

独揽大权,专权乱政
正统七年,太皇太后张氏病逝,“三杨”中杨荣早逝,杨士奇因儿子之事辞职,仅存的杨溥年事已高,朝中再无能够制衡王振的力量。王振趁机摘下明太祖所立“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的铁牌,公然干预朝政。他大兴土木建造府邸和智化寺,大肆培植党羽,打压异己。

为巩固权势,王振劝英宗以重典治臣,对顺从者提拔重用,对反对者残酷打压。工部郎中王佑为讨好王振,无耻回应其关于胡须的询问,随即获提拔为工部侍郎;徐睎、王文因谄媚被提拔为兵部尚书和都御使;王振的侄子和众多党羽也纷纷占据要职。而敢于直言的刘球因上疏建议皇帝亲政、防止权力下移,被王振诬陷处死;御史李铎因未向王振跪拜,被贬官流放;大理寺少卿薛瑄因不愿与王振往来,多次遭受迫害,险些丧命;国子监祭酒李时勉、名臣于谦等也因不愿谄媚王振,遭到其打击报复。

此外,王振贪财好利,公然收受官员贿赂,朝中形成送礼之风,不送礼者会受到惩罚。他利用权力大肆敛财,家中财富堆积如山,其专权乱政使得明朝政治腐败,朝纲紊乱。

误国致乱,身死土木堡
王振擅权期间,对北方边防疏于管理,反而与瓦剌进行走私交易,接受贿赂,对瓦剌贡使一味纵容。正统十四年,瓦剌首领也先派2500多人的贡使集团,虚报人数为3000人,企图多领赏赐。王振此次却削减赏赐,引发瓦剌不满,也先以此为借口,分四路大举进攻明朝。

面对瓦剌入侵,不懂军事的王振为了炫耀权势、建立军功,怂恿英宗亲征。英宗不顾群臣劝阻,仓促拼凑20万大军,号称50万,在准备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出征。大军出征后,因准备仓促、组织混乱,途中乏粮,军心不稳。大臣们多次劝谏回军,均遭王振拒绝。

明军抵达大同后,王振得知前线惨败,才决定撤军。撤军途中,他先是想经家乡蔚州,让英宗驾临其府第,后又担心军队损坏庄稼,临时改变路线。这一系列操作不仅耽误了撤军时间,还使明军陷入混乱。当明军退至土木堡时,王振为等待辎重,拒绝进入怀来城,导致明军被瓦剌军包围。土木堡地势高、缺水,明军被困两天,饥渴难耐,军心涣散。

瓦剌军假意议和,王振信以为真,下令移营就水。明军争相取水时,瓦剌伏兵四起,明军溃败。英宗突围无望,被俘。护卫将军樊忠愤怒地用锤砸死王振,高呼“吾为天下诛此贼”,王振终于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了代价。土木堡之变中,明军20万军队溃败,众多文武大臣战死沙场,明朝遭受重创。

身后余波,毁誉参半
土木堡之变后,王振的罪行被公之于众,其党羽或死或被惩处,家族也被灭门,家产被抄没。然而,英宗复辟后,却对王振念念不忘,下诏为其正名,在智化寺建立旌忠祠,用香木雕刻王振雕像进行祭祀。

后世对王振的评价几乎一边倒的负面。张太后曾怒斥其不法当死;樊忠为天下正义愤而杀之;高岱、谷应泰、张廷玉等历代史学家均批判他擅权祸国;蔡东藩、当年明月等近现代学者也对他的愚蠢和恶行进行了深刻批判。王振以一己之私,扰乱朝纲,导致国家陷入危机,其专权乱政的行为,成为明朝由盛转衰的重要转折点,被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此外,据冯梦龙《智囊全集》记载,北京城功德寺后殿供奉着一座极为华丽的佛像。和尚称,明英宗正统年间,张太后常游幸此寺,甚至曾在寺中住了三夜才回宫。当时英宗年幼,常随太后同游,寺内宫殿备有住宿用品。王振认为后妃频繁游幸佛寺不符合朝廷礼制,便暗中命人打造佛像,随后请英宗将佛像献给太后,称:“母后大德,儿臣无以为报,特命人打造一尊佛像,恳请母后恩准将其安置于后宫,以报答母后的深厚恩德。”太后听后十分高兴,当即应允,并命中书舍人用金字抄写经书置于东西两侧厢房。此后,因厢房供奉佛经,不适合居住,太后便不再游幸功德寺。这一事件也从侧面展现了王振在宫廷中的影响力和他干预宫廷事务的手段 。 
上一篇:董存瑞下一篇:贾承造
明清小说四大家
明朝开国皇帝
明初道士
明朝末年名将
明朝开国功臣
明神宗朱翊钧第七子
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
明朝官员
孝勇双全
明代潮汕文化巨擘
明末清初杰出的书法家、文学家
中国第二大姓氏
开国少将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
国务院原副总理
湖北省委书记
纵横家
西汉改革家、政治家、新朝皇帝
香港声名赫赫的导演、编剧、制片人
落马官员
开国上将
文化领域的开拓者
战国时期秦国将领、军事家
明朝首辅
明朝第一个专权的太监
明朝第一个专权的太监
中国科学院院士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