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敏(1892年-1941年9月29日),字勉之,直隶省宣化府怀安县柴沟堡(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怀安县柴沟堡镇)人,国民革命军第九十八军军长,抗日英烈,抗日战争期间阵亡的中国军队高级将领之一。
1941年9月29日,在山西东峪(今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十里乡东峪村一带)同日军激战时,壮烈殉国,终年49岁。
武士敏将军牺牲后,延安《新华日报》发表专题社论和悼念文章。左权将军含泪手书挽联一副:尽忠于民族国家努力求团结进步磊落奇才一世如君有几;坚持在敌后抗战英勇至杀身成仁感怀将略数年知己情深。
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晋冀鲁豫边区党政军机关追认武士敏将军为革命烈士,并决定把将军的牺牲地——沁东县改为士敏县。
武士敏:怀安走出的抗日英烈,铁血丹心照汗青
在河北张家口市怀安县这片土地上,孕育出众多仁人志士,武士敏便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他生于1892年,牺牲于1941年,是抗日战争中壮烈牺牲的高级将领之一。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他挺身而出,以坚定的信念、无畏的勇气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在抗日战场上浴血奋战,直至壮烈殉国,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日壮歌,其英雄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
求学立志,投身革命洪流
1892年,武士敏出生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安县柴沟堡镇。怀安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便有尚武崇文的风气。武士敏自幼家境较为殷实,得以接受良好的教育。少年时期的他勤奋好学,不仅熟读经史子集,还对时事政治有着浓厚的兴趣,常与同窗好友探讨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艰难境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列强的侵略欺凌,让武士敏内心充满了悲愤与不甘。他深知,只有通过革命,才能改变国家的命运,拯救民族于水火之中。怀着这样的理想,青年时期的武士敏毅然投身革命事业。1915 年,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武士敏积极响应蔡锷等人发起的护国运动,投身到反对袁世凯的斗争中。在这场运动中,他展现出了坚定的革命意志和卓越的组织能力,为护国运动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护国运动结束后,武士敏继续追寻救国救民的道路。他先后在陕西靖国军等部队中任职,不断积累军事经验。在长期的军旅生涯中,他深刻认识到,只有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才能抵御外敌入侵,实现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于是,他注重军事训练,严格要求士兵,努力提升部队的战斗力。同时,他还积极学习先进的军事理论和战术,不断提升自己的军事素养。
抗日御敌,尽显英雄本色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略者悍然侵占中国东北。武士敏对日本的侵略行径义愤填膺,强烈要求抗日。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日战争爆发,武士敏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九十八军军长。他率领部队奔赴抗日前线,投身到保卫祖国的战斗中。
在华北战场上,武士敏指挥部队与日军展开了多次激烈战斗。他深知日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但他毫不畏惧,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灵活的战术,多次给予日军沉重打击。在一次战斗中,日军凭借先进的武器和空中优势,对武士敏部队的阵地发起猛烈进攻。武士敏亲临前线,鼓舞士气,组织部队进行顽强抵抗。他巧妙地利用地形,设置埋伏,成功击退了日军的多次进攻。在战斗中,他身先士卒,与士兵们同甘共苦,极大地激发了部队的战斗意志。
1938年4月,武士敏率部参加了著名的子洪口战役。在这场战役中,他与八路军紧密配合,共同抗击日军。他充分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战斗打响后,他指挥部队与八路军相互支援,协同作战,多次打退日军的进攻。经过数天的激战,终于成功粉碎了日军的进攻企图,取得了子洪口战役的胜利。这场战役的胜利,不仅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也加强了国共两党军队之间的合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后,武士敏率领部队转战山西、河南等地,继续与日军进行艰苦卓绝的战斗。在战斗中,他始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积极与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力量合作,共同抗击日军。他多次与八路军将领进行交流和合作,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探讨抗日作战的策略和方法。在他的努力下,他所率领的部队与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力量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了强大的抗日合力。
壮烈殉国,英魂永垂不朽
1941年9月,日军调集重兵对中条山地区发动大规模进攻。武士敏率部坚守阵地,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在战斗中,日军凭借着优势兵力和先进武器,对武士敏部队的阵地进行了疯狂的轰炸和进攻。武士敏指挥部队顽强抵抗,多次打退日军的进攻,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部队伤亡惨重。
面对严峻的形势,武士敏毫不退缩,他鼓励士兵们说:“我们是中国人,决不能向侵略者屈服!只要我们还有一口气,就要与日军战斗到底!”在他的鼓舞下,士兵们士气大振,继续顽强抵抗日军的进攻。然而,随着战斗的持续进行,部队的弹药和粮食逐渐耗尽,处境愈发艰难。
9月29日,日军对武士敏部队的阵地发起了最后的总攻。武士敏亲自率领部队进行反击,在激战中,他不幸被日军的子弹击中,壮烈牺牲,年仅49岁。武士敏牺牲后,他的部下们悲痛万分,但他们继承了武士敏的遗志,继续与日军进行战斗,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
武士敏的牺牲,让广大抗日军民悲痛不已。他的英勇事迹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人们纷纷对他表示敬仰和哀悼。他的牺牲,不仅是中国军队的重大损失,更是中华民族的巨大损失。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一名抗日将领的忠诚与担当,展现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缅怀先烈,传承英雄精神
武士敏牺牲后,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给予了他高度评价。他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他的英雄事迹被载入史册,成为中华民族抗击外敌入侵的光辉典范。为了缅怀武士敏等抗日先烈,怀安县等地修建了纪念馆、纪念碑等纪念设施,让后人铭记他们的英雄事迹和崇高精神。
每年的清明节等重要节日,都会有众多的群众和学生来到武士敏的纪念场所,举行祭扫活动,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在这些活动中,人们通过敬献花篮、默哀致敬、聆听英雄事迹等方式,表达对武士敏等抗日先烈的敬仰和追思之情。同时,学校也会将武士敏的英雄事迹纳入爱国主义教育课程,让广大青少年了解历史,铭记先烈,传承和弘扬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
武士敏的英雄精神,不仅激励着当时的中华儿女奋勇抗战,也将永远激励着后世子孙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他的事迹告诉我们,在国家和民族面临危难之际,每个人都应该挺身而出,为了国家的尊严、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一切。他的精神,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中华民族前进的道路,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从怀安这片土地走出的武士敏,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他的抗日壮举和崇高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中国历史的丰碑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