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信明[公元1906年-196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湖北黄石大冶人物 乔信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湖北黄石大冶人,他为中国革命事业和军队建设奉献了一生,其事迹彰显了坚定的革命意志和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以下是他的详细生平介绍: ### 苦难童年与早期经历 乔信明于1909年3月23日出生在湖北省大冶市陈贵镇乔家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家中生活极为困苦,大姐刚生下二个月便被送人,二姐当了童养媳,哥哥学泥水匠时被房梁砸死。他从小渴望学习,却因家境贫寒,上学愿望被父母拒绝,母亲抱着他哭诉家中没钱供学。 为谋生路,16岁的乔信明跟人家学木匠,开始了五年学徒生活。老板极其苛刻严厉,他在备受压迫的环境中长大,逐渐萌发出革命思想,开始参加宣传革命的活动。 ### 投身革命事业 1927年,大革命的风暴席卷大冶,乔信明参加了农民自卫军,投身到革命浪潮之中。1929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正式踏上了革命道路。 1930年,彭德怀领导的红三军团在大冶成立,乔信明参加了红军五八纵队,从此开启了他的戎马生涯。1932年,他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被送到中央红军学校学习,因表现优秀留校先后担任排长、队长、指导员。 1933年,乔信明被派到闽浙赣苏区参与创办红五分校工作,在这里他结识了对其一生影响重大的方志敏,当时方志敏是闽浙赣苏区负责人和红十军政委。由于乔信明在红五分校表现突出,得到了方志敏等领导的赏识,越级升任为团长。 ### 战斗负伤与狱中斗争 1934年2月,乔信明调任红十军八十二团团长。在江西贵溪战斗中,他右脚受重伤,伤情不断恶化,整条腿红肿不堪,医生甚至考虑截肢。团以上干部截肢需上级批准,手术报告递上去后,方志敏亲自批示“不管花多少钱,一定要保住这条腿。药在苏区买不到,可以到白区去买,钱由省委报销”,在方志敏的关心下,他的腿最终保住。伤愈后,方志敏又将红十军主力团八十七团政治委员的重任交给了他。 1934年10月,乔信明担任方志敏领导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第二十一师参谋长。抗日先遣队从江西打到皖南,令敌人惊恐万分,国民党军集中优势兵力在太平县谭家桥对我军围剿,部队遭受很大损失。1935年1月,北上抗日先遣队被迫退回怀玉山,方志敏决定将所剩部队组成一个团,由乔信明任团长,上怀玉山坚持斗争。乔信明保护着方志敏及指挥部向怀玉山前进,苦战数日,终因弹尽粮绝而被捕。 乔信明被俘后被送到南昌顾祝同行营看守所,在这里他与方志敏取得了联系。方志敏设法托人送来纸条,询问被捕干部情况,乔信明当晚写条子汇报了战斗经过和被捕干部名单。此后方志敏又多次传递字条,指示他对干部进行教育,要在敌人面前顽强斗争。乔信明遵照指示,组织了监狱秘密党支部,亲自担任支部书记,后来发展到30多个党员,领导难友们坚持斗争。 由于叛徒指认,乔信明暴露身份,面对敌人审问,他大义凛然,称自己是师参谋长、共产党员,最终被判无期徒刑。1935年8月,方志敏在南昌被秘密杀害,乔信明继续在狱中坚持斗争。 ### 重返战场与再立战功 1938年2月,在徐特立的亲自营救下,乔信明挣脱了脚镣,重返革命队伍。他加入新四军,先后担任新四军军部教导营队长、教导团大队长等职。 1939年10月,乔信明任挺进纵队1团团长。在黄桥之战中,他亲自带领1营寻歼敌独立6旅旅部,将敌旅部团团围住并最终解决战斗。1940年10月,乔信明任新四军第1师1旅1团团长兼政委,在黄桥决战中,1团担任主攻敌军总部的任务,他率部经过三次攻势,突破敌军防线,敌军总指挥李守维慌不择路,淹死在沟渠里,我军取得黄桥决战的决定性胜利。 然而,红军时期的严重腿伤和狱中生活的折磨让乔信明留下了病根,加上后来生活艰苦、连续征战,积劳成疾,他的双腿于1942年瘫痪。但他顽强地与伤病作斗争,只要控制住疼痛,就立刻投身工作,先后担任苏中军区二分区副司令、苏中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委、华东野战军总留守处处长等工作,行军打仗时就在马背上、担架上指挥,被称为“担架上的将军”。 ### 新中国成立后的贡献与荣誉 全国解放以后,乔信明到上海开刀治疗,奇迹般地重新站立了起来,又投入到建设人民空军的行列。他先后担任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房产管理处处长、华东军区空军后勤部政治委员、南京军区空军后勤部政治委员。 1955年,乔信明被授予空军少将军衔,还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他在新的岗位上继续为军队建设和国家发展贡献力量,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优良作风,关心同志,以诚待人。 1963年9月4日,乔信明因病在江苏南京逝世,终年54岁。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坚定的革命意志和崇高的品德,成为后人敬仰和学习的榜样。 |